新时期农村党支部建设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支部论文,新时期论文,农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六大指出,建设现代化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这是立足我国国情和农村实际作出的一个重大判断。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奋斗目标,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农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农村党支部建设的状况,将直接影响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进而影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各项目标的实现。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全面加强农村党支部建设,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新时期农村党支部建设面临的重大挑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和不断完善,农村改革开放也进入了更深层面和更广领域,影响农村党支部建设的不利因素和矛盾日益突出。
(一)部分农村干部的素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从思想素质看,一部分农村干部的思想观念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思想保守、观念陈旧,面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工作放不开手脚,迈不开步子,跟不上时代。有的小农思想严重,小富即安、温饱即足,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特别是一些先富裕起来的村干部满足于当“太平官”,怕冒风险,怕担责任,守业有余,创业不足,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从政治素质看,部分农村干部存在着淡化政治的不良倾向。有的把经济与政治等同起来,或以前者代替后者;有的把经济工作与党的建设割裂甚至对立起来,怕抓了后者,会影响前者;有的抓经济工作使实劲,自觉自愿,而抓党的建设玩虚功,被动应付;有的不读书、不看报,不关心政治,政策理论水平低下。从能力素质看,一些同志习惯于依靠行政手段和传统经验来推动工作,对新知识、新信息学习不够,知识老化,知之甚少,缺少工作思路,带领群众致富和加快发展的新办法、新措施不多。从作风看,一些农村干部的领导作风与群众的期望和要求不相适应。有少数农村干部虽然身在农村,但却严重脱离群众,官僚主义、享乐主义思想严重;有的工作飘浮,作风不实;还有的本位主义思想严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二)农村党支部设置的模式化与农村经济形态的多元化之间的矛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与此同时,农村大批劳动力开始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农村党员的流动性越来越大,党员从事社会活动的天地更加广阔。而目前大部分农村和地区党组织设置仍然停留在按地域划分的模式上,党组织设置形式与经济组织形式不相一致,给党组织活动和党员的教育管理带来诸多不便,影响了农村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发挥,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农村经济薄弱村转化的艰巨性与农民实现共同富裕愿望的迫切性之间的矛盾。农村党支部只有加快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切实为广大农民群众办实事、谋福利,才能真正确立它的核心领导地位,党支部才有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但目前,由于集体经济相对贫困,党支部缺乏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必要的物质条件,修桥、铺路等社会公益事业无力去办,群众得不到实惠,也就对干部缺乏信任感,从而党支部在群众中的威信不高。不仅如此,由于经济薄弱村的基础较差,经济落后的原因比较复杂,特别是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由于“优胜劣汰”的客观规律的影响,好的更好,强的更强,差的更差,弱的更弱的“马太效应”将更加明显,转化经济薄弱村将更为艰巨。
(四)新时期农村党支部建设的创造性与党建工作的传统方式发生碰撞。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工作从指导思想到工作中心、运作方式都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目前部分农村党组织对变化了的形势仍然认识不足,研究不深,改进不够,有的习惯于“单打一”,就党建抓党建的现象仍很突出;有的习惯于搞关门主义教育,坐而论道,党员活动内容和形式单一化,适应不了党员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的需求。
(五)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弱化与市场经济对农村党建工作的更高要求之间的矛盾。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党员干部以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现实要求都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们既需要市场经济知识的武装,也需要政治理论的指导;既追求丰富的物质生活,又追求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与此同时,市场经济对农村党员尤其是广大农民的思想价值观念和道德文化水准,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特别是少数富裕起来的农民集体观念淡薄,精神生活空虚,极个别的甚至吃喝玩乐、腐化堕落,更有的热衷于宗教活动,这些都是给农村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六)农村党支部在实际工作中调控手段的相对弱化与领导责任进一步强化之间的矛盾。“上有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党的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最终都要通过基层党支部来贯彻落实,工作任务越来越重,责任更为重大。但与之相反,农村党支部的调控手段传统单一,作用相对弱化,同时一些政策法规不配套、不健全,村干部在工作中缺乏政策依据,难以操作,工作难度明显增大。
从实践来看,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概括为“三个不足”:一是农村改革开放发展势头迅猛,干部思想上的准备不足;二是对市场经济产生的负面效应以及市场经济对农村党建工作的挑战认识不足,相应的措施跟不上,不配套;三是少数农村干部“两手抓”的素质不高,农村党建工作摆不上位置,削弱了党的领导,造成了实际工作中的一手硬、一手软,出现了“两张皮”的现象。
二、加强新时期农村党支部建设的思考及对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逐步建立,既为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注入了活力,也为党的建设开辟了新的领域,丰富了党建内容。农村党支部建设应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积极探索“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新路子,具体做到“一个把握、一个推动、一个发展、一个核心、一个载体”。
(一)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指针,准确把握农村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向
第一,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全局中,必须首先把农村党支部这个“前沿指挥部”建设好。从现阶段的实际来看,经济建设和党的建设表现出了明显的一致性,哪里的农村党支部战斗有力,那里的工作就扎实有效,经济建设就能迅速发展。实践也证明,农村党支部强,发展经济就有希望;党员干部作用发挥得好,开展工作就能事半功倍。因此,农村工作千条万条,首先一条就是要把农村党支部这个“前沿指挥部”建设好、巩固好,这是搞好农村工作、推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关键环节和首要前提。
第二,在农村党建工作的实践中,必须把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党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并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一是政治上的把关定向。“三农”问题,关系着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农村党建工作首先必须保证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确保农村经济正确的发展方向。二是思想上的宣传激励。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结合实际积极宣传党的政策和主张,把各级党委确定的战略思想、发展目标、工作举措,变成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三是组织上的保障。努力建设素质优良、作风过硬、战斗力强的领导班子和高素质的干部人才队伍,团结和带领群众加快经济发展。通过加强党的建设,树立良好形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以好的党风带动政风、民风的根本好转,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
第三,在农村党建工作的成效校验上,必须把党建工作的导向把握好。检验党建工作实效,既要注意过程,也要注重结果;既要注意党建本身,更要注重党建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要坚持做到三看:一要看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是否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有没有树立起强烈的市场经济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二要看党建是否促进了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有没有取得新成效,人民生活有没有改善提高;三要看各级党组织有没有把广大人民群众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发挥出来。
第四,在农村党建及整个农村工作中,必须坚持发扬民主与加强领导的有机统一。在广大农村,由于地理环境、经济条件、农民受教育程度的差异,民主的进程和民主的质量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要保证民主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和农村基层组织的正确引导。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必须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和民主意识,改进工作方法,把发扬民主、依法办事作为十分重要的手段。要坚持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推进村民自治进程,保障广大群众充分行使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等权利,切实做到加强领导与发扬民主的有机统一。
(二)以思想建设为重点,用思想的大解放推动农村经济的大发展
实践验证,每一次思想上的飞跃都会带来我们事业上的飞跃。在新的形势下,要从思想建设入手,努力做到“四个敢于”:一要敢于否定过去,从传统思维束缚中解放出来,以振奋的精神,全新的姿态开展工作;二要敢于否定自我,从自我满足中解放出来,确立更高更新的目标,寻求更快的发展;三要敢于否定传统的经验,从“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的传统增长方式中走出来,走高效加速、全面协调发展的路子;四要敢于否定常规,从传统的常态运作方式中解放出来,实现尊重客观规律与打破常规的有机统一,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
(三)以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为根本,把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牢牢构筑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上
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加强农村党支部建设,提高和巩固其核心领导地位的物质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党支部就可以为群众办实事,树立起威信,就会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做。要确定符合实际的发展路子。根据形势任务的变化,重新审视村情,找准自己在经济发展大环境中的定位,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真正提出符合自己实际的经济发展的新路子。要发挥好典型的作用。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超过了任何说教。要坚持典型引路,积极挖掘、树立、培育一批在经济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方面具有较强影响力、成绩突出、群众认可的先进典型,及时总结经验,加大宣传力度,以点带面,推进各项工作深入开展。要探索建立以乡镇企业为龙头,建立厂村合一的党组织,有效地改变经济薄弱村支部班子后继乏人、党组织战斗力不强的后进状态。
(四)以一把手为核心,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农村党支部战斗力强不强,一个地方的工作搞得好不好,关键在班子。在农村党支部领导班子的配备上,应坚持“四选四不选”:一是选政治素质好、身正行端的人,对只想从“执政地位上”捞好处,不想为群众谋福利,思想意识不健康或是阳奉阴违、搞团团伙伙的人不选;二是选思想解放,事业心、责任心强的人,对浑浑噩噩、思想保守、混日子的人不选;三是选有奉献精神的人,对谋私利、图实惠的人不选;四是选有胆识、有闯劲、干实事的人,对华而不实、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的人不选。只有这样,才能使有本事、靠得住、群众拥护的人进入党支部班子,有效地改善村级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同时,针对现在一些农村党支部班子存在着年龄、思想老化、能力弱化的问题,应积极探索跳出长期形成的本村党员队伍的圈子,从县市、乡镇机关、事业单位的优秀年轻党员干部中选派党支部书记到村任职的新路子。
(五)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努力增强农村党支部建设的工作实效
要积极设计和开展多种主题活动,寻求党建工作与经济建设相结合的有效载体和最佳途径,使农村党建工作富有生机与活力,党建工作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在活动中得到落实和深化。要结合党员的自身特点开展主题活动,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针对农村无职老党员年龄大、文化低、不在岗的特点,开展争当“十大员”的活动,要求农村老党员争做“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员、计划生育信息的反馈员、邻里纠纷的调解员、综合治理的治安员、失足青年的教导员、勤劳致富的辅导员、征税纳税的助征员、村镇土地规划的管理员、党风党纪的监督员、支部工作的联络员”。要结合经济建设开展主题活动,努力寻找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最佳结合点。在农村党组织中,广泛开展“党组织带领群众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党员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双带”活动,共建扶贫小组,党员联系户,通过定人、定项目、定目标、定时间的帮扶措施,使贫困户脱贫,走上富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