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探究论文_李铁楠,杨佳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探究论文_李铁楠,杨佳

东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 523000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高质量的运营管理是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畅通和进行优质服务的保证。本文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模式和管理内容进行了分析,对运营管理方式和管理结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管理结构

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百年大计中的重大公益性交通基础设施 ,一旦建成 ,整个系统就必须日以继夜地保持正常运营。对于越来越多的轨道交通项目不断转入正常运营, 意味着除了需要具有优质高效的硬件设备外,还要在运营组织和管理领域里 ,制订一整套完善的、规范化的科学管理体系,建立一个与系统规模相适应的运营管理机构和训练有素的管理团队, 这样才能适应现代客运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都是在自发基础上开展起来的 ,还存在着模式多样化、水平参差不齐、制度不全面的状况,急需要一个适应于我国国情的、基本原则统一的国家标准, 以便有所遵循和作为工作依据。因此 ,为满足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需要,原建设部于 2007年以建标 [ 2007] 125号文件通知, 批准了编制国家标准《地铁与轻轨系统运营管理规范》( 以下简称《规范》) ,并确定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和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共同承担该规范的主编任务。

1. 运营模式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模式是制定运营管理方式的基础。运营模式是从功能设计出发,充分体现乘客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需求及运营管理人员的使用和管理要求,通过对各系统运行状态和运行过程的分析,最终确定各系统的运行方式。运营模式应充分体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 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和“ 快速、安全、舒适”的基本功能,它是城市轨道交通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的指导原则,应该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研究,以便在初步设计过程中发挥指导作用。运营模式也将随着设计的深入而进行不断地补充、修改和完善。根据运营模式对运营管理的要求,可以制定出与其相适应的管理结构模式和管理方式。目前在我国正在建设中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如深圳地铁、武汉轻轨、广州地铁3号线等运营模式正在研究、制定和完善之中。

2. 运营管理创新体系的构成

理念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服务创新构成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创新的总体框架。以理念创新为思想先导,通过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营造创新的环境,实现服务创新的目标,从而最大程度地满足乘客的出行需要, 逐步实现城市、网络、企业、乘客共同满意的终极目标。

(1)理念创新

理念创新是运营管理创新体系构建的思想基础。“以人为本、网络统筹、安全第一” 的理念始终贯穿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程,并随着运营的不同发展阶段,其内涵和外延在不断调整。

以人为本理念

以人为本理念是运营管理创新的最高价值取向,也就是要换位思考,尊重乘客、 理解乘客、关心乘客,要把不断满足乘客的全面需求作为运营管理提升的根本出发点。一是以乘客便捷出行需要为根本。通过大规模建设和运营,持续提升运能,给市民出行提供一个安全、可靠、高效的出行途径,这是以人为本理念的起点,也是最为核心的理念。二是以乘客舒适出行需要为根本。随着运能矛盾的凸显和市民素质的提升,乘客需求从点到点的便捷到达,逐步转变到追求出行的舒适。地铁要满足乘客对出行品质的需要, 通过运能提升、窗口服务、品牌建设,持续提升服务管理水平,给市民出行提供一个舒适出行的途径。三是以乘客自我管理需要为根本。随着乘客群体知识结构、素质水平的变化,对自我认知需求有所提升。地铁要满足乘客对自我管理的需要,通过自助服务、 社会自愿者,持续提升参与服务能力,给市民出行提供一个参与式出行的途径。

网络统筹理念

网络统筹理念就是深刻认识网络化运营特性,通过网络资源集约化、网络功能优化和网络系统开放性来提升运营管理的效能。一是网络资源集中。需要构建网络集中管理层、线路区域控制层、车站现场执行层3个管理层级和网络结构功能体系、网络业务管理体系、网络规范标准体系3项功能体系,实现运营网络资源的统筹集中,在集中的基础上共享,实现网络管理效率的提升。二是网络功能优化。通过系统配置人性化、资源利用集约化、检修维修专业化、网络管理信息化、网络成本合理化,逐步推进资源配置统筹集约、线网联动职责分明、应急保障快速反应、管理手段科学先进,确保地铁网络安全、可靠、高效地运转。三是网络系统开放。通过地铁网络和地面交通网络的应急联动、地铁与其他交通方式的便捷换乘、地铁与社区的共建联建、社会志愿者管理体系、 微博等社会化的公共宣传媒介,将社会资源纳入地铁管理范围,让地铁主动融入城市, 沟通开放和谐的地铁网络系统,并成为城市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全第一理念

安全第一理念是以人为本理念的一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支柱。一是树立“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处置为重、综合治理”理念。地铁安全管理从最初的安全管理支撑运能提升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最后发展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处置为重、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逐步形成“安全效率兼顾、预防和处置兼重、经济和行政手段并行”的安全管理模式,实现“纵管到底、横管到边、专管成线、群管成网”的安全管理格局。二是树立“安全前移”理念。地铁运营方是轨道交通工程的最终用户,其安全保障能力受到整个轨道交通产业整体水平的制约,产业水平决定最终运营安全水平。地铁运营方要主动站前一步、主动跨前一步:通过运营提前介入建设的机制,确保建设单位向运营方提供合格的产品;通过主动组织设计回访等机制,确保设计能够及时反映乘客需求的变化;通过技术标准体系和安全认证等手段,引领供应商提高产品质量,将运营安全隐患从源头上加以控制。三是树立“安全社会共管”理念。地铁的空间是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地铁运营受托提供公益性运营服务,主要是对乘客运输提供安全保障,而地铁的安全涉及反恐、治安等多个方面,需要城市各方共同参与, 提高地铁的安全管理水平。通过建立公安、消防、交通、卫生以及地区参与的应急联动机制,强化安全事故应急能力;通过整合民警、保安、武警等管理力量,协同做好早晚高峰客流疏导工作,将地铁的安全管理与城市融合在一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体制创新

城市轨道交通体制创新主要是从网络管理体制、公益性管理体制、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体制来决定企业管理体制,进而实现网络管理功能的提升。

公益性管理体制和适度市场化管理体制相结合

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承担着公益性服务的职能,也就是承担了受托政府购买服务的管理职能和服务功能,公益性是其主要的管理体制。同时,借鉴企业管理体制,一方面强化成本效益管理,降低政府财政的压力;另一方面一线运营组织适度市场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乘客的服务满意度。通过公益性为主、市场化为辅的管理体制,较为充分地发挥地铁网络的功能,为社会服务。

网络管理体制和企业管理体制相结合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具有整体性、复杂性、联动性、公益性等特点,通过运营组织、 维护保障、资产管理、资金管理、信息管理、培训管理、技术研究等职能的完善,将网络管理的职能进行“锚固”。而企业都是属于网络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要在网络管理体制下设计企业管理的体制,体现局部服从整体,强化网络的联动性和高效性。

地铁管理体制和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体制相结合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体制是涵盖组织架构、预案体系、运行机制、保障制度等为一体的复杂系统。地铁安全作为城市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体制必须与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体制相适应,主要体现在应急指挥、应急预案、信息发布平台、组织机构等方面,通过地铁安全管理体制的完善来提高城市管理科学化的水平。

(3)机制创新

机制创新主要是站在大规模网络运营的角度,通过管理集约化、扁平化、社会化, 提升管理效率。

管理集约化

城市轨道交通通过集约化管理,适应网络化运营阶段运营格局网络化、系统运行关联化的特征,采取网络集中、区域集中、组群集中的方式,依托标准化手段,制定统一的业务运行规范标准、统一的运营维护计划、统一的资源配置要求,实现对网络化运营管理的统筹协调与控制,充分发挥管理资源集约利用产生的效益以及管理信息高度集中共享产生的效率,保障网络系统的高效运转。

管理扁平化

城市轨道交通通过扁平化管理,适应网络化运营阶段运营系统规模化、运营业务纵向层次化的特征,适当增加管理幅度,尽可能减少决策层和操作层之间的中间管理层级,形成扁平化的组织形式,代替传统的金字塔状组织形式,能够有效提升信息传递的效率和准确性,从而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解决传统金字塔状组织形式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矛盾,保障网络系统的高效运转。

管理社会化

城市轨道交通通过社会化管理,适应网络化运营阶段的运营利益相关方多、要求不断提高的特征:一是与社区(单位、团体)的共建联动机制,二是与新闻媒体的合作宣传机制,三是与市民对话、参与、沟通的活动机制,四是与全国地铁同行间的交流、学习、 促进机制,使地铁的管理融入城市、行业和市民的生活,形成共同提高运营服务水平的合力。

(4)服务创新

服务创新是运营管理创新体系构建的主要结果之一,也是评价理念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有效性的唯一标准。服务创新就是一线运营与乘客的良性互动,通过鼓励特色运营服务、主动管理乘客需求、 突出公益性服务等方面,提升乘客的满意度。

鼓励特色运营服务

地铁服务创新主要体现在标准化服务基础上的特色服务。标准化服务的三个支柱是规范服务流程、岗位工作质量标准、网络化服务设施。在标准化服务乘客满意的基础上, 从乘客的角度对服务过程以及处理乘客要求的过程进行设计。通过特色服务,以人性化服务给予乘客关心和个性化的服务,感动乘客,使乘客感到自己是唯一的、特殊的和愉悦的,进而更深切地感受到地铁对乘客的理解和重视。

主动管理乘客需求

乘客需要不断变化,各种类型乘客需要有一致之处,更多的是差异, 被动应对乘客需求变化往往疲于应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要主动踏前一步,适度超前研究网络化时代乘客需要的发展规律,主动管理乘客需求,实现乘客满意度的提升。一是充分利用网络热线平台为乘客提供温馨、周到、及时的服务,为乘客提供有效的问询解答或帮助, 增强对乘客各类投诉处理的快速性和有效性;二是创新性地建立多元信息发布系统,为乘客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服务;三是建立 TOS(tricolor operation system,三色运营信息显示系统)等乘客服务系统,让乘客提前知晓车站拥挤情况,缓解乘客情绪。

突出公益性运营服务

地铁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交通工具,而且是一座城市重要的公共生活空间,更是城市创建精神文明和展现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通过市民志愿者和地铁员工的共同努力 ,“先下后上、左行右立”的文明风尚正逐渐成为地铁乘坐的行为准则;通过艺术规划设计和公益活动策划,以公益广告为主的地铁公共文化艺术空间正在逐渐成熟;依托超大客流的关注度和网络化分布的空间特征,创造了“地铁文明引领城市文明”的可行性。

结 语;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模式是近年来轨道交通领域比较热门的话题。在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较早的大城市如伦敦、东京,都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的探索并采取了一些实质性的措施。世界范围内城市轨道交通的管理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由于不同的运营管理模式是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发展起来的,因此在具体选择时,应立足城市实际情况,设计和选择适合具体城市的管理模式,以适应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北京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_张在龙

(2)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协同机制_韩豫

(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质量综合评价体系_杨友珍

(4)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规范化_何宗华

(5)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模式的探讨_李军

(6)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模式研究_胡晓嘉

(7)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创新体系的构建_任红波

论文作者:李铁楠,杨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24期8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2

标签:;  ;  ;  ;  ;  ;  ;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探究论文_李铁楠,杨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