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中什么样的作文题是个好命题?_高考论文

高考中什么样的作文题是个好命题?_高考论文

什么样的高考作文题才是好的命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才是论文,命题论文,作文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7年高考语文阅卷一结束,几乎各省市区的高分、满分作文就立马出现在全国许多报刊、网站上,同时,还有不少“争议”作文、低分作文相继“亮相”。由此,带来的结果自然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免不了要对高考作文题进行一番“艰难”的审视。

纵观全国著名的高考作文研究、命题、批改及一线教学专家、学者对2007年全国21道作文题的考量与评判,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知名高考作文专家孙绍振先生在《语文学习》(2007年7、8合刊)上以《关键词的多义性问题——2007年:命题作文的复兴》一文,着重从作文题目“题眼”的多种理解的角度,对2007年高考作文题给予了高屋建瓴的“巡礼”;而北京语言大学汉语水平考试中心副主任,“语言测试”方向的博士生导师谢小庆先生则根据他多年对高考作文研究的成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2007-7-3,模考网):

2007年高考全国卷加上各省自主命题卷,共有二十多份高考作文题。从对写作能力的科学测试的角度看,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出得很好,可以比较准确地考查出考生的真实写作能力,有的出得不好,很难准确考查出考生的真实写作能力。

作文考试是对考生写作能力的测量,作文考试测量误差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考生方面,一是来自评分人的误差,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评价标准和尺度。

本文拟以谢小庆先生提出的两条简洁、明了的测量指标为参照,对2007年全国高考作文题“说三道四”,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我们先来审视一下全部21道高考作文题:

1.高考作文题(全国卷1)《摔了一跤》;

2.高考作文题(全国卷2)《关于“帮助”》;

3.海南《论科学家的创新与创造》;

4.辽宁《我能》;

5.广东《传递》;

6.北京《对春夜细雨的不同评论》;

7.湖北《母语》;

8.山东《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

9.陕西《“出事了”》;

10.天津《有句话常挂在嘴边》;

11.宁夏《机遇与坚持不懈的精神》;

12.黑龙江《创新》;

13.四川《一步与一生》;

14.安徽《提篮春光看妈妈》;

15.浙江《行走在消逝中》;

16.上海《必须跨过这道坎》;

17.福建《季节》;

18.重庆《酸甜苦辣说高考》;

19.江西《要说爱你不容易》;

20.湖南《诗意地生活》;

21.江苏《怀想天空》。

结合以上各作文题,先按第一个指标——“来自考生方面”去衡量。相对容易的作文题有:《摔了一跤》《出事了》《关于“帮助”》,《我能》《母语》《有句话常挂在嘴边》《酸甜苦辣说高考》《必须跨过这道坎》《要说爱你不容易》。因为,在这9道作文题目中,不论农村、城里的孩子,也不论孩子们的家庭出身、经济状况、生活阅历有着怎样的不同,但总有他们共同话语的“交集”,以《关于“帮助”》为例,在生活、学习、劳动等方方面面,“帮助”无不“如影随形”地与每个人息息相关:要么你帮助他人,要么别人受助于你,毕竟人是生活在社会中,而不是“老死不相往来”的“真空”里。因此,每位考生都有相关经历、记忆与感动。正如谢小庆先生所指出的那样:作文所要考查的是书面表达能力,考生只有能够充分地表达,才能展现自己的写作能力。要想使考生可以挥洒自如地表达,首先要让考生有活可说,有话想说,有话能说。任何人都不可能对任何话题都有话可说,即使是大学中文系教授,也是这样。比如,有的人谈起NBA可能滔滔不绝,而另一些人对NBA可能几乎无话可说,有的对“网聊”技高一筹,有的则连怎样上网还一窍不通,等等。所以说,好的高考作文题目,应该让尽可能多的人都有话可说。如果只是一部分考生有话可说,另一部分考生无话可说,就会导致测量误差,使一些考生的实际写作能力得不到展现。他们没有考好的原因不是“不擅写作”,而是“无话可说”。换一个题目,他们完全可能产生“不吐不快”的冲动。至于能不能写得生动感人,情真意切,富有新意,那是考生平时向更高层次“修炼”的结果,另当别论。

与此相对应,较难发挥作文题有:《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一步与一生》《行走在消逝中》《诗意地生活》《怀想天空》《提篮春光看妈妈》。

之所以说这6道题是较差的,一是“风化”“诗意”“消逝中”“提篮春光”等词的内涵艰涩难懂,如果没有相应的较高水平的思维能力与生活积累,加上考场时间的有限性,往往一般学生很难准确理解其题意,导致有些人可能“有话可说”,有些人则可能“无话可说”,这与“高考作文不设审题障碍”大有距离。

难易度一般的作文题有:《论科学家的创新与创造》《传递》《对春夜细雨的不同评论》《机遇与坚持不懈的精神》《创新》《季节》。对于这6道题,考生基本能够有话可说,有事能写,属于“中间状态”,这里就不再展开论述了。

再看第二个指标——按照“来自评分人的误差”去衡量。每年高考作文的批改,都会因为阅卷教师对考生作文的不同认识而出现判分相差悬殊的情况,因为即使考生的文章写得文采飞扬,匠心独具,如果遇不到“一双慧眼”,也只能是徒劳。

比如,今年江苏省一篇《怀想天空》的高考作文(参见“杏坛语丝”栏目里的稿子),一开始就受到了不公的“待遇”。最先阅卷的老师给了36分,刚及格(高考作文满分为60分);二评的老师判给它42分——这属于大多数考生都能得到的基本分。按照预设程序.一评、二评相差6分,它被电脑传给第三位老师。第三位老师判39分。复查阶段,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发现了这篇综合判定为37分的《怀想天空》。反复读了三遍,何永康终于下决心给它54分。

还有2007年上海市高考《必须跨过这道坎》,其中的一篇作文也是经历了同样命运。最初,阅卷老师打低分的原因是这篇作文没有写清楚要跨什么坎、为什么跨,怎么跨。而阅卷中心组几位专家的观点是,这篇文章意味尽在不言中。文中有“虚”坎,有“实”坎;高高的门坎象征着古老文明与现代文明之间、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之间的隔阂;作者言语之间饱含希望,希望山村的人们,特别是孩子们跨过“门坎”,更多地感受外面的精彩世界。如果没有深切的生活感受闭门造车,肯定写不出这么真切的文章。

因此,为了减少评分误差,作文题目应该尽车回避那些可能由于阅卷教师的好恶而导致评分误差的作文题,要尽量使多数评分人员能够掌握相对客观、准确的评分标准。依此观之,全国Ⅰ卷《摔了一跤》和全国Ⅱ卷《关于“帮助”》以及重庆的《酸甜苦辣说高考》、湖北的《母语》、江西的《要说爱你不容易》、天津的《有句话常挂在嘴边》等作文题依旧是较好的作文题,它们的评分标准比较容易把握,不易受到评分人员个人好恶、见识、阅历、思想、水平的影响和左右。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高考作文命题,一定要尽可能地做到以上两点,尽力减少学生无话可说和造成阅人员评分差异的现象发生,使高考作文能够逐步走向公正、客观、合理。

标签:;  ;  

高考中什么样的作文题是个好命题?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