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分析与策略探究论文_吴同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分析与策略探究论文_吴同

(陕西省西乡县中共县委党校,723500)

摘要: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是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总进程。本文针对我国农村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客观现实,主要从农业污染、城镇化污染、生活污染等方面阐述农村环境污染存在的现状,理清环境污染问题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综合防治环境污染和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策略探究。

关键词:农村;生态文明;污染;策略探究

生态环境优劣关系着人们生存和发展,关系着经济社会是否良性发展。面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和资源约束趋紧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中国农村改革开放40年来,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此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生态环境代价,进而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造成了很大影响。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国人对安全优质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而安全优质农产品供应不足,则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在农业领域的典型表现。因此,实现农业绿色发展是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一个重要方面。需要明确指出的是,水土资源保护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与基础,这不仅仅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现实问题,更是确保中华民族健康延续下去的重大战略问题。

1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

1.1 农业污染

农业生产是农村区别于城市生产的主要标志,农业生产为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基层的物质需求与保障。然而伴随着人口的增加,农业生产的步伐也不断加速,附加在土地上的压力也与口俱增带来了较为严重的农村生态危机。

(1)农药泛滥,造成土壤污染。在调查中发现,有些农民认为多用农药就会带来农作物的增产增量,然而,据数据显示,在农药使用中,对增加产量,减少病毒害虫发挥预期效果的仅仅占到 1 个百分点,而30% 的农药残留物质附着到了农作物表面,更多的则随着水循环浸入到了土壤中,并最终带来了严重的土壤污染和地下水污染。

(2)化肥滥用,造成生态污染。据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用于农作物生产所消耗的化肥数量达到四十六万余吨,在世界农业生产中所用化肥中占到 35%,其中,我国平均每亩土地使用化肥量达到 400 公斤,是农业生产大国美国的 4 倍,是农业生产化肥使用标准的两倍。

(3)大量使用地膜与残膜,造成白色污染。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农村塑料大棚、塑料薄膜的使用量也大量提升,然而,塑料薄膜老化、难降解、回收率低问题等导致的污染也愈加严重,据数据显示,一亩地的塑料薄膜残留物竟达到 7 公斤,直接造成农作物减产量达到 9%,与此同时,塑料残膜在风的作用下,四处刮散,造成严重的视觉污染和白色污染。

1.2 生活污染

在农村由于长期存在的异化的物质消费习惯,使得农村出现了较为浓重的异化消费氛围,例如,在逢年过节中因为虚荣心而追求讲排场,而这种盲目攀比心虚荣心在婚丧大事中表为明显,据调查,办理这些大事时,很多村民为了不至容颜扫地,他们宁愿贷款,四处借钱也要办得风风光光的,这种不健康的消费理念长期在农村中盛行,产生了大量的生活垃圾。加之规划不合理、设施建设不足等原因,村民没有环保意识,大量生活垃圾随意丢弃、污水直排,房前屋后到处可见垃圾,严重影响村容村貌。据数据显示,每年在农村露天堆放的生活垃圾数量达到 1.5亿 t,直接排放掉的生活污水达到 3000 万 t。

1.3 城镇化污染

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得到迅速发展,为农民增加了就业和创收机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些污染性较强的企业逐步转向成本低、生态保护意识较弱的农村,成为带动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撑,为农村发展带来了较大的贡献。同时,大量乡镇企业设备简陋、技术落后,且环保措施并不配套,治理方法不得当,由此带来的废气、粉尘和重金属污染严重,废气直接污染空气,危害人体健康。

1.4 规模化养殖污染

规模化养殖增收农民经济收入,带来了区域经济,但是农民思想守旧,意识淡薄,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中的数据表明,我国畜禽养殖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中,化学需氧量 1268.26 万 t,总氮102.48 万 t,总磷 16.04 万 t。孙若梅(2016)认为,农业 COD 排放量中,有 95.23% 来自畜禽养殖业;农业氨氮排放量中,有 77.90% 来自畜禽养殖业。庞大的数据表明,不规范化处理的养殖正在污染环境。

2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策略探究

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提升到国家层面,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义不容缓。作为农业大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直接决定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总进程。面对当前农村环境污染现状,提出综合治理几点策略。

2.1 完善法制体系,切实严密执法。

发展与生态的建设需要制度的保障,我们在快速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要对生态进行保护,确保文明建设,就要先行构建起符合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法律法规体系。建议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当地政府绩效考核,推进落实生态建设“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评价和考核结果及时向全社会公布,同时将其收录在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与个人的工作绩效考核中,此时考核结果会直接影响到干部的奖惩与任免,考核与评价等,与其个人利益挂钩。此外,倘若地方有明显的生态环境损坏行为、成为事件的多发地,那么负责人也要受到依法处置。例如洞庭湖的矮围事件、秦岭的违建别墅、曹园事件等,这些破坏生态的违法案件都历经十多年,至今才遭到惩处、拆除和修复,充分说明保护生态文明的法治力度必须加强。

2.2 加大资金投入

将环境质量作为研究中心,完善环保工作系统,增强对环保工作的资金、人力与物力的投入,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整改力度,精华空气、水源与突然,加强对重点区域的工作监控,建设水、大气、土壤自动监测站,24 小时跟踪检测。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2.3 转型升级,促进农产业发展

发展绿色农业是农村发展的根本出路,同时也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因地制宜,立足山地资源天然良好的自然条件,结合自身的优势资源,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打造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发展促进生态建设,把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有机融合,发展绿色农业、生态旅游业、生态畜牧业等产业,把产业发展和精准扶贫相结合,发展健康医药产业,建立供销与产研相结合的医药园区,物流服务业,旅游观光业,特别是农家乐、康养为代表的小城镇旅游。

3 结语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久的坚持才能够到达胜利的彼岸。目前,农村的生态文明发展虽有建树,但由于之前的生态环境破坏所造成的问题和隐患有些是需要长时间的努力才可能改造和修复好,甚至有些破坏已造成很难逆转的困难,需要共同参与,人人参与。

参考文献

[1]郑迪菲.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 ,2018.

[2]张晓.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农村环境污染现状与保护治理[J].安徽农学通报 ,2018,24(17):5-7.

论文作者:吴同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0

标签:;  ;  ;  ;  ;  ;  ;  ;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分析与策略探究论文_吴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