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我国水利工程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步,对于水利工程而言,人们不断的增强关注度,因此相应的关于水利工程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也就成为了讨论的焦点之一。本文主要就是基于水利工程建设,对水利工程建设中的一些生态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希望可以对相关的部门有所帮助。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工程;环境保护
1、水利工程施工中生态工程的应用原则
生态工程的应用,目的就是为水利工程建设时,可以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保证生态理论在水利工程建设的效益,需要坚持的原则主要有:(1)坚持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共同发展原则。坚持这一原则,其最为根本的就是要保持人与自然、人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和谐的关系,从而对生态系统以及经济系统两方面的系统可以和谐相处,最终形成一个良性的发展体系。对于水利工程而言,为避免单纯的从工程效益的方面入手这一局限,需要在施工中更为关注生态效益,进而形成一个最优的发展组合,然后对工程中出现的一些不利影响因素,进而来进行问题的解决。例如,水利工程中,一般水库的作用就是保证下游的水质和水量,在这个基础上,也可以进行旅游行业的发展,更好的发展水库带来的经济效益。(2)共生互补原则。共生互补这一原则,主要就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原则,就是在水利工程的实际施工中,可以足够的将生态效益考虑进去,然后采用不同的手段对整个施工环境加以保证,从而可以对一些环境破坏的问题进行解决,最终达成效益的优化,更好的做到共生互补。例如,水利工程在施工中,基础施工时,产生较多的废渣等污染环境的废弃物,这些废渣占用较多的空间,会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因此,这就需要在施工中,建立一个共生土地利用系统,这个系统对于土地资源起到了节约作用,同时对整个资金和劳动力也起到了很大的节约作用。(3)循环再生综合利用原则。水利工程施工中,对于一些施工工程材料而言,有些材料可以循环利用,将垃圾变为宝物,进行利用,在这一利用的过程中,就是一种坚持循环再生综合利用的原则,这一原则不但可以有效的保护生态,同时还可以为工程自身节约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4)主体空间利用原则。主体空间利用原则主要针对的就是生物种群的分配问题而言的,根据其自身的生活需要,可以将生物物种种群分为垂直格局以及平面格局等形式,这一分配对于水利工程的预期效益的实现也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实际的施工中,坚持主体空间原则,例如对于水流的大小的控制,对于施工中由于环境对整个施工进度的干扰等,都可以通过全面的、合理的安排进行施工管理。(5)时程需求协调原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一原则,一般对于涉及生态系统的不同环境因子,也涉及机能节律与时间节律之间的相互配合原则,这一综合性理念较强的理念,融入到水利工程中,对整个生物种群都起到积极的作用,这样也助于水利工程自身的生产,保证水利工程建筑在施工中可以合理的利用,在之后的施工完毕后对环境的损伤尽可能的减小,提高施工进度。
2、水利工程施工环境问题解决策略
水利工程施工中,对于出现的各种环境问题,需要一一加以解决,进而提升整个工程的施工效率以及施工质量。具体来说,首先需要的就是对生态目标加以确认,然后明确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最后进行生态问题的有效解决。
2.1水利工程施工环境问题目标确立
对于施工活动而言,一些人为的施工活动以及施工现场周边环境,以及和整个周边的社会经济效益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因此,在施工中,将整个生态原理应用到水利施工环境之中,重点对人口问题、物质问题、能量问题等进行分析,从而更好的将水利工程的施工区域之间的平衡施行最大的效益。在施工的工程施工效益上,尤其要注重经济效益以及环境效益之间的平衡关系。生态工程原理,从根本上就是解决施工环境问题中出现的一些生态问题以及环境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进而制定最优施工目标。
2.2水利工程施工环境结构优化
对于水利工程施工而言,应用生态工程原理对环境结构加以优化,主要原因就是生态系统是一个较为庞大,且较为复杂的系统,融合多种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经济效益,因此,在施工中,需要以水利工程作为中心,将生态工程这一理念融入进去,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遵守经济规划,进而有效的推动水利工程的发展。保证生态工程系统结构之间相协调,使得生态工程建设和水利工程建设协调共同发展,例如,在水利工程中,经常会发生一些自然灾害,例如水土流失、泥石流或者是工程垃圾废弃物和施工用地的划分整理等相关的问题,但是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中,还要倡导使用节能机械设备,采用清洁能源等,遵守国家环保法规进而保护生态资源,有效效的确保水利资源生态和经济发展的平衡作用。
2.3水利工程施工环境系统边界
水利工程施工中,还要对系统边界进行确认,这一做法主要也是基于生态工程原理中生态条件而来,例如土地面积、上下游用水等的参数设置以及环境质量的指标参数等,都要有一个系统边界的确认,此外,还要根据生态工程系统的影响,来对相关的成本支出加以确认,其中包括对人力资源的成本、施工进度的把控以及整个施工质量的监督等,因此,保证明确的系统边界,对于整个工程合理的推进以及合理的解决环境问题意义重大。
2.4分析水利工程施工环境系统多层次性
对于生态环境系统设置还要具有多层次化,多层次化是一种阶梯递进式的结构,这种层次化将水利工程进行多种阶段的划分,例如,第一层可以设置成直接控制层,该层对于工程的主体等相关生态指令可以直接控制,保证整个控制对象运行生产顺畅,保证施工的环境指标。第二层可以设置成最优控制层,该层级具有一定的监控功能,力图对一些工程主体单位的分支作业,进行各种指标的约束,对不同的环境问题进行指标的设定。第三层可以设定为自适应层,该层级为整个水利工程的主体工程的环境问题,进行一些修正,保证系统的最优运行。第四层及为自组织层,该层级主要针对的是施工中出现的不同环境变化进行的控制,保证整个模型结构能够根据计划和组织进行自我的调整。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对于环出现的环境问题需要严格的遵守生态工程原理,对生态成本和经济效益做到合理的协调,更好的为水利工程出现的环境问题得到最优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张朝印. 应用生态工程原理解决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环境问题[J]. 江西建材,2015,No.16310:112-118.
[2]艾小萌,张小兵. 应用生态工程原理解决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环境问题[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8:238.
论文作者:殷立军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3
标签:水利工程论文; 生态论文; 水利论文; 工程论文; 工程施工论文; 这一论文; 原则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