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陕南乡村旅游的思考论文_赵晓娥

关于陕南乡村旅游的思考论文_赵晓娥

中共西安市委党校 陕西 西安 710054 

摘 要:特殊的地理区位和自然禀赋,使乡村旅游成为陕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头戏。然而,陕南乡村旅游发展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仍需要开拓创新、突出特色、打造精品。

关键词:陕南 乡村旅游 精品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成为全体炎黄子孙共同的奋斗目标。陕西作为全国欠发达省份,为了如期完成既定目标,制定了追赶超越的战略。而陕南作为陕西相对整体贫困区域,更是将这场攻坚战摆在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位置上,确立了 “全域旅游”和“旅游+”的发展思路。按照陕西省“十三五”规划安排,陕南旅游产业到2020年将实现“四个翻番”,即:接待境内外游客、旅游总收入、旅游投资总额、旅游就业总量比2015年翻一番。乡村旅游作为陕南全域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毋庸置疑成为此轮旅游产业翻番的重头戏。

一、陕南乡村旅游的优势

陕南是指陕西南部地区,北靠秦岭、南倚大巴山,汉江自西向东穿流而过,形成两山夹一川的地貌特征。其总面积74017平方千米,约占陕西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6%。因其别具一格的地理环境,造就了陕南特殊的旅游优势。

一是自然禀赋优势。

陕南包括汉中、安康和商洛三市,虽然地理纬度上属于北方,但气候条件怡人,呈现出亚热带特征,地灵山秀水美,汉中被誉为“小江南”。境内水网密集,水资源总量占全省的70.7%,人均拥有水资源量是全国的1.8倍,全省的2.43倍,是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的中线、引汉济渭工程的水源地。生物多样性保护良好,珍稀动植物均有分布,而且是陕西省有色金属矿产的主要分布区。

二是游客来源优势。

陕南以山区闻名,群山环绕,长期以来因交通不够便利阻隔了与外界的来往,也大大影响了区域的经济发展。“要想富先开路”,本世纪初开始,西汉、西康等铁路和高速公路相继贯通,陕南三市交通条件越来越发达,使其交通网线、经济贸易融入陕西全省,甚至相邻的甘肃、四川、重庆、湖北、河南等省市,这为陕南的旅游客源提供了足够的保障,为陕南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三是乡土文化优势。

陕南不仅自然资源丰富,人文资源也十分突出。包括多彩的民俗文化、农耕文化,如花鼓、道情、民间的山歌、号子、焰火、汉调二簧、汉调桄桄、龙舟节等。此外,由于陕南承担着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水源地重任,工业发展受到制约,传统建筑和乡土文化的破坏较少,这些文化因素使陕南的乡村旅游更加有韵味。

二、陕南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第一、片面理解乡村旅游的内涵。

不少地方政府和很多乡村旅游的从业人员,把乡村旅游狭隘地理解为“看农田、吃农饭、住农屋”,即狭义的“农家乐”活动。从而在景点的打造上不愿意费心思、不去下功夫,导致产业结构单一,不能够真正展现乡村风土人情,经济效益低下,乡村旅游发展缓慢。同时还在大力扩建“农家乐”规模的过程中对农业土地造成浪费。

第二、整体经济实力薄弱,政府财力支持有限。

陕南三市地方财政收入在全省财政收入中所占比例较小,所辖28个行政区划里有20个是国家级贫困县,所以,中央、省对陕南的财政拨付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等,对于乡村旅游的投入相对较少。 在这样的情况下,导致乡村旅游住宿条件简陋,周边环境差,卫生设施不到位。缺少文化氛围和主题特色。民宿房前屋后的亮化美化不到位,内部装饰、装修、家具尚是空白,住宿承载力弱,产业投资更是有心无力。即使有些民宿提供一些土特产专卖,规模极小,缺乏生产和经营能力。

第三、经营水平低下,从业人员素质低。

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大多为家庭成员或亲属,经营理念落后,且普遍文化素质较低,历史地理常识、民俗文化、服务礼仪以及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知识相当缺乏。并存在相互之间模仿、恶性竞争等现象。所以,在饮食方面没有特色,且粗糙,不能兼顾色香味营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文化休闲尚处空白,没有WIFI,没有文艺参与体验活动。尤其到了周未和节假日,游客增多的情况下,无处停车、交通阻塞,无处上厕所、随地大小便等不文明现象时有出现,严重影响了对外旅游形象。

第四、管理体制不健全,运行机制不顺畅。

很多旅游景点存在一方经营、多头管理现象,缺乏统一的管理、协调、培训、项目策划、招商等积极的政府管理行为。导致利益要均沾、责任要推卸的后果。

三、破解陕南乡村旅游难题的建议

陕西“文物旅游”、“红色旅游”先入为主确定了陕西的旅游形象。这些成功的案例对于陕南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旅游管理部门在制定规划、创建模式和经营运作时,推陈出新,打造具有个性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

1.加大培训,规范服务行为。

对涉及乡村旅游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发挥其主体作用,提高乡村旅游的品位和规范化程度,推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培训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专业导游培训。要从各县景区和美丽乡村、旅游文化单位抽调年轻工作人员,开展专业导游解说培训。内容包括职业操守、接待礼仪、县情介绍、景点解说、旅游产品、民俗表演等。二是农家乐从业人员技能培训。要从接待礼仪、环境卫生、服务意识、厨艺提升、菜肴创新、市场顺应角度进行培训。三是全民旅游意识培训。全域旅游需要全县人民对旅游有共识,集体参与到创建生态旅游大县中,发扬陕南人民厚朴爱客优良传统,培养热爱家乡、热情服务、主动宣传、文明待客的意识。

2.丰富文化,策划特色民宿。

建美丽院子,房前屋后种花养草,美化、亮化院落,结合地貌和自然特色,力争每个院落各有自己的特色。种好菜园子,每户农家乐,种三分地,让游客可以自已采摘瓜果蔬菜,吃到新鲜无污染的绿色食品。住温馨房子,对民宿的被褥、床品、马桶、洗漱等进行改进,改水改厕,让房间布置有鲜花、工艺品,从灯具、拉圾桶等细节体现浪漫温馨的感觉。吃舒服饭食,饮食要向精细、营养、花样方面发展。不能是粗放式的大碗大盆大油大盐大包席,要适应旅游特色,突出向地方特色小吃、小套餐、小家庭、小而精、全而养过渡,真正提高旅游收入。娱民俗文化,把各县的民俗文化表演向旅游景区美丽乡村推广,把春节的舞狮、旱船、龙灯等地方民俗表演,开发成面向游客的参与、体验性强的旅游文化演艺。实现WIFI全覆盖。

3.创新机制,促进产业融合。

在建设资金中,除政府管理培训部分争取财政支持外,其它项目走社会融资、招商引资、企业和农户投资的模式,形成国家持股、个人入股、企业和金融融资的多种筹资渠道。并根据需要出台新的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地释放活力,吸引人才、资金、项目投入到旅游开发与脱贫攻坚中来。

4.注重营销,提升旅游效益。

一是营销旅游产品,要在景区及沿线建设旅游产品形象店,主推当地山地农产。同时采取网络营销、旅游推介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构筑市场营销体系,形成品牌效应。 二是培育旅游线路,每个旅游线路要有精准的旅游景点、特色文化、接待标准、行程安排,对接好各旅行社,组织好客源。三是策划招商项目,围绕建设特色小镇这一目标,立足景区的优势资源,策划好项目,面向社会搞好招商。四是组织旅游演艺,要组建文化公司,把旅游接待演出固定化、持续化、品牌化,做出特色,与旅游景点相得益彰,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5.整合资源,加强乡村旅游协作发展。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和美丽乡村概念的提出,我国相当大一部分地区开始探索将农村发展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的模式。其突出特点就是:根据农村现有的自然禀赋,以某一景观为核心,拉大框架,形成连片景区或相关联的几个景点,打造吃住玩一体化的休闲旅游链条。

总体来讲,陕南的乡村旅游优势大于劣势,机会与挑战并存,关键是要创建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模式。挖掘文化特色,提高参与性,着力打造精品。

参考文献

[1]简宾 探析湖南望城区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4,(10)。

[2]曲翠洁 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的机制研究[J].桂海论丛,2014,(05)。

[3]魏凤云 旅游网络营销策略探讨[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4,(06)。

论文作者:赵晓娥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5月总第26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6

标签:;  ;  ;  ;  ;  ;  ;  ;  

关于陕南乡村旅游的思考论文_赵晓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