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养殖业废弃物处理与利用审计评价指标的构建与应用_沼气论文

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利用工程审计评价指标构建与应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废弃物论文,畜禽论文,评价指标论文,工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专业户)的畜禽粪便产生量为2.43亿吨,尿液产生量为1.63亿吨,已居农业污染源之首,严重影响农村环境和人体健康。目前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减排已纳入“十二五”重点规划,为确保防治取得成效,各级地方政府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成为各级审计机关进行农村环保资金审计的重点。同时,由于农村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利用工程资金来源复杂、投向面广、主管部门众多,存在交叉重复、职能部门职责分工纵横交错等特点,导致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利用工程资金的绩效审计评价较为困难,尚未形成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审计过程中审计评价主观性较大,审计风险较高。因此,亟须建立科学的、具有操作性的农村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利用工程资金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客观的评价资金使用绩效,规范审计行为,提高审计质量。

一.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利用工程资金特点

随着规模化、集约化饲养场发展,其粪便污水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已成为畜牧业面源污染的主体。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利用工程,通过建设大型沼气工程、生产有机肥、沼渣沼液还田等措施,提高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了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畜禽养殖场(户)为项目实施主体,政府一般对该类项目按照每个治理工程给予定额财政补助。从资金来源来看,这些资金不仅包括中央、省级财政补助资金,还包括市、县财政配套资金,以及农民、企业为项目自筹的资金。从主管部门来看,农村环保资金包括农业、环保、水利、建设、林业等。对于一定时期的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利用工程,其环保资金可能来自于中央、地方的多个部门,因此,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利用工程资金存在资金渠道交叉重复,资金主管部门职能交错的特点。

二.指标设计总体思路

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利用工程资金审计指标设计的总体思路是以治理项目为对象,分为技术层面、管理层面、政策层面三个层次进行构建。

技术层面指标是微观指标,主要是设计考察治理项目的技术措施是否符合一定区域内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利用的要求,审计调查流域内污染治理项目和生态建设项目的效果性。例如通过排污口污染物监测数据评价处理利用项目中采取技术是否有效,调查流域监测断面污染物监测数据,评价水体生态恢复建设项目和治理项目的综合效果。

管理层面指标是中观指标,在技术合理的情况下,审计调查治理项目和生态建设项目的运行管理情况,通过指标设计评价一定时期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利用项目的治理能力和运行情况,及生态建设项目的效果性,进而构建指标评价资金管理部门对资金投放的管理绩效。

政策层面指标是宏观指标,在技术和管理调查合理的基础上,审计调查国家和地方政府在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利用方面是否制定了科学的针对性措施,设计指标评价政策的执行情况和制度建设情况,评价政策制度变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否对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利用有持续、正面的干预作用。

三.审计评价指标构建

适用于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用工程专用指标如表1。

四、农村环保资金审计评价指标的应用——以某乡镇畜禽养殖场废弃物处理利用项目资金审计为例

1.审计调查事项基本情况

某乡镇现有畜禽养殖场28家,其中生猪养殖场19家、禽类养殖场9家。建有污染处理设施的占64%,项目总投资1815万元,其中财政补助资金838万元,企业自筹977万元。上述单位中有10家获得财政补助资金(8家是沼气工程),其中9家为大中型养殖场。审计中抽审了A猪场、B公司、C公司等3家生猪养殖场,并委托环境检测机构对猪场出水情况进行了现场取样和检测。

A猪场年生猪出栏数1300头,现建有三级化粪池,企业自筹资金4万元。B公司年生猪出栏数2500头,申报立项省级农村清洁能源Ⅲ类规模畜禽场沼气工程,批准总投资110万元,其中政府财政补助55万元,企业自筹55万元。C公司年生猪出栏数30000头,申报立项财政补助项目3个,主要是沼气工程和粪便污水资源化利用工程,批准总投资942万元,其中财政补助资金375万元,企业自筹资金567万元。B、C公司处理模式主要为“粪污—沼气—三级沉淀—种植(养殖)”模式。通过实施沼气工程,对猪场粪污进行厌氧生物发酵,沼气作为养殖场发电、供暖和生活燃料,其副产品沼液沼渣通过沼液池、沼肥输送管网,输送至周围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为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提供有机肥。

2.指标应用与评价

(1)技术层面

技术层面主要是对畜禽养殖项目的专用指标进行审计调查和评价。处理装置的削减率和效益性如表2所示。

根据表2分析,以COD削减来看A猪场削减量为1.7%,而B、C公司削减量分别为55.87%和85.56%。从工艺角度显然是“粪污—沼气—三级沉淀—种植(养殖)”模式更为先进,符合削减COD的要求。但是从装置的效益性来看,A猪场仅投资4万元,单位投资的削减量为7.5Mg/L.万元,B公司为3.89Mg/L.万元,C公司为3.62Mg/L.万元,A猪场的效益性较好。

从财政资金投资的效益性来看,B公司为7.78Mg/L.万元,C公司为9.10Mg/L.万元,效益性均优于A猪场,而且政府补贴最多的C公司效益最好。可见,投资大的工艺效果好,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益性也较好。

总体来看,审计调查结果显示,猪场的养殖项目“粪污—沼气—三级沉淀—种植(养殖)”模式工艺技术成熟,财政补贴的效益性较好。

审计调查中还发现其他技术层面的问题:

①沼气利用的问题。目前的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项目主要是沼气设施和生态净化,但沼气的利用尚未有很好的配套方案,大型养殖场主要用来发电和燃烧取暖及生产生活使用,沼气产量不稳定、发电量不稳定,冬夏季用电量也不同,沼气用不掉(尤其是没有发电设施的)就只能向外环境排放,又会造成大气污染。

②生态净化面积的问题。检测报告显示,沼液的各项指标都超过外排标准,经过沉淀净化后甚至还不能达到农田灌溉标准,必须配套相应的田地进行生态净化。但目前对净化田地所需面积、标高、沟渠设施、与外河的隔离要求尚无明确规定。

③小型养殖场的治理技术问题。财政补贴投入主要针对大中型养殖场,以沼气设施和生态净化为主,小型养殖场无财力承担,只能自己投资建造三级化粪池或沉淀池加少量的田地净化,处理效果(尤其是除菌效果)不佳,尚无投资小,简单易行的处理措施。19家单位中有8家建有这样的设施,有2家没有建设任何污染处理设施。

(2)管理层面

主要审计调查了通用指标中的项目管理和财务管理测评项目,发现问题如下:

①项目实施单位建设管理不到位。建有污染处理设施的18家单位中,有12家项目建设未实行招投标,有15家项目建设未实行监理。B、C公司虽有申报材料和批复,但可研报告、方案设计、概算、施工图、验收报告等建设资料不全。

②项目重复申报、虚报,主管部门把关不严。B、C公司共申报四个项目,C公司申报立项的三个项目,发电机组、道路绿化、配套用房等部分建设内容重复申报,总共虚报实际投资完成额389.36万元,涉及虚报自筹资金495.55万元。B公司项目建设任务尚未完成,虚报实际投资完成额46.19万元,涉及虚报自筹资金46.19万元。

③项目实施单位运行管理不到位。B、C公司污水处理方式为生产沼气,虽建立管护制度,配备专职管护人员,但无沼气等相关设施运行管理记录(C公司有干粪运输台账)。

④相关主管部门竣工验收不到位。竣工验收参加部门验收简单,未进行测量、水质监测,记录简单。B公司尚有配套20KW以上的沼气发电设备未购置,相关主管部门也办理了竣工验收手续。

⑤项目实施单位财务管理薄弱。B、C公司项目财务核算不规范,未专账核算,部分票据不合规,工程付款也未进行审计。

(3)制度方面

专用指标中制度建立与执行情况审计调查发现,28家单位中,未领取营业执照的占总数的68%,没有动物防疫合格证的占总数的68%,未通过环保部门验收的占总数的71%,28家单位均没有取得排污许可证。环保部门日常未对畜禽养殖场排污进行监管、监测。

通用指标方面发现:

①套用现行的基本建设管理规定对农业项目管理,执行存在困难。农业企业利润薄,基层部门人少事多、经费紧,农民的知识水平不够高,农村项目市场化程度不够高,以城市的管理要求、工业企业的管理要求对农村项目进行管理,无法执行到位,容易造成严格立法,普遍违法的状况。

②投资体制、财政体制不完善,项目审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难以把握。目前的财政体制下,财权与事权不协调,县域财政较紧张,项目投资尤其是环境治理项目的投资主要由上级财政与企业为主,农村项目面广量大、散、单个投资额小,个体差异性较大,与项目审批部门每年的重点投资方向存在差异,为争取项目和资金,必然造成企业和下级部门根据上级的投资方向包装项目,有些项目的实施目标不可能达到(如沼气发电项目削减COD的指标根本不可能达到)。审批部门不可能掌握所有项目的情况,审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难以把握。

审计实务应用表明,构建的农村环保资金审计评价指标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可以有效地评价农村环保资金使用项目的绩效。

标签:;  ;  ;  ;  ;  ;  ;  ;  ;  ;  ;  

畜禽养殖业废弃物处理与利用审计评价指标的构建与应用_沼气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