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障碍及对策_人民币国际化论文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障碍与相关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策论文,障碍论文,现状论文,人民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

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人民币现金在境外享有一定的流通度;第二,是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成为国际各主要金融机构包括中央银行的投资工具,为此,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第三,是国际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要达到一定的比重。这是衡量货币包括人民币国际化的通用标准,其中最主要的是后两点。

(一)人民币跨境流通的规模

有两种方法可以估计境外流通的人民币总额,即直接法和间接法。前者是将境外流通的人民币根据贸易、消费、投资、非法流出等出境方式分别估计并加总得到境外流通的人民币总额。后者是用回归估计法估计出各年份人民币需求总额,将其与各年份人民币供给总额的差额近似为境外流通的人民币总额。

直接法的估计。姜波克(1994)对1993-2003年10年间的人民币流出规模进行预测,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认为到2003年人民币累计流出总额将达到2000亿元。管涛、李婧、何帆(2004)依据环亚经济数据公司(CEIC)2003年的数据估计,2002年因边贸和跨境旅游导致的人民币外部流通规模1200亿元,考虑到地下经济、边贸互市及统计误差,估计实际值会在1200亿~1400亿元,而人民币境外存量可能在500亿元左右。人民币现金跨境流动调查课题组(蒋万进等,2005)调查研究表明,2004年末,人民币现金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滞留量大约为216亿元,全年人民币现金跨境流出入的总量为7713亿元,净流出量为99亿元。姚晓东和孙钰(2010)依据2009年海关总署和国家旅游局统计的我国边境贸易量、出境旅游流出量(亚洲部分)、平均境外消费量、港澳居民入境数量、平均携钞量等数据,可以大致估算出人民币跨境流通规模约为4247亿元,可统计推测的人民币境外滞留规模约为1050亿元,其中港澳地区约为800亿元,边境地区约为250亿元。

间接法估计。徐奇渊、刘力臻(2006)采用缺口估计法对在港人民币存量进行了估计,2004年初-2005年末人民币在港存量维持在600亿港元左右。马荣华、饶晓辉(2006)运用1958-2005年的实际数据和扣除本地需求法,估算出人民币的境外流通规模从1997年开始的19亿元左右上升到2005年的311亿元左右。董继华(2008)运用1990-1998年的季度数据和扣除本地需求法,估算出人民币境外持有规模从1999年的80多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2250多亿元。

(二)人民币跨境流通的主要方式

1.人民币出境的主要方式。

主要有以下四种:一是贸易出境,即边境贸易的进口以人民币支付。近年来,我国与周边国家的边境贸易、边民互市贸易、民间贸易发展迅速,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支付货币已经在这些国家中大量使用,并能够同这些国家的货币自由兑换,比如在中越、中俄、中朝、中缅、中老等边境地区。我国自2009年4月8日开启了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的试点,并于2010年6月22日扩大试点,跨境贸易中人民币的使用规模不断扩大,其中大部分是以人民币的进口支付,有效地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截至2010年7月5日,上海市累计发生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189亿元,其中货物贸易进口168亿元,货物贸易出口9亿元,服务贸易12亿元。二是旅游、消费出境。我国每年都有大批旅游者到周边国家观光旅游,因而在这些国家可以用人民币购买商品的购物店越来越多,可以用人民币兑换本国货币的兑换店和银行也开始出现。包括出境缴纳关费、境外旅游消费支付等,其中数量较大的是以人民币支付境外团费。三是投资出境,主要是包括以政府项目为基础的境外投资和私营企业境外直接投资带动的人民币资本流出。四是货币互换途径。近年来为应对金融危机,我国货币当局与以亚洲国家为主的货币当局开展了货币互换,其中部分货币互换是人民币与国外货币的货币互换,这也是人民币流出境外的一种途径。五是非法渠道出境,是指通过走私、毒品交易、地摊银行等流入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币。

2.人民币入境的主要方式。

主要有以下五种:一是贸易入境,即边境贸易支付流回境内。二是消费入境,入境旅游、探亲消费支付。三是银行信用渠道入境,主要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境外居民直接在我国口岸金融机构存入人民币;另一种是外方银行将吸收的人民币存款转存至我国境内银行。四是投资入境,即境外居民到境内购买资产、直接投资等。五是走私入境。据海关统计,在近年来查获的走私案中,人民币走私占相当大的比例,部分外流的人民币通过走私回流到内地(见表1)。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阶段

国际货币的职能主要包括交换媒介、记账单位、价值储藏等职能(见表2)。目前人民币主要是在私人领域得到较多的使用,比如在边境贸易、外汇交易中作为交换媒介,充当边境贸易的记账单位,在香港有私人的人民币存款和债券;在官方领域,仅有柬埔寨、菲律宾、韩国等国把人民币用作储备货币。但是目前人民币还没有被官方作为交换媒介和记账单位。境外人民币的交易职能和储备职能发挥还不够充分。比如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人民币还只是一种交易符号,如无本金交割的人民币远期交易NDF,不能用于结算,基本上与资金流隔绝。

人民币国际化可以分为周边化、区域化和国际化三个阶段。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越快,目前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包括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以及老挝、缅甸、越南等西南边境国家,还有中亚五国、俄罗斯地区和巴基斯坦等西北地区国家,俄罗斯和朝鲜以及蒙古国等东北地区国家。人民币跨境流通量最大的是中国香港地区,人民币在香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自由兑换,人民币在香港被用来作为投资的一种储备货币。截至2010年上半年全国跨境人民币结算量为706亿元,其中香港所占比重达到75%。另外,在中国澳门地区人民币也在广泛使用。进入21世纪以来,人民币在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始使用。如在日本华人比较集中的地区也已经开始收人民币,还有纽约的机场、唐人街以及部分华人比较集中的地区。目前人民币国际化处于由周边化向区域化发展的阶段,下一步的主要任务是扩大人民币在亚洲区域内的流通范围、规模和程度。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还需要从亚洲区域的主导货币进一步拓展,发展为全球性的国际货币。

二、人民币国际化存在的障碍

如上所述,人民币只是在私人领域的局部范围内具有国际货币职能,未来人民币需要进一步拓展国际货币职能,人民币国际化还需要经历区域化和全球化的过程,实现了在亚洲区域、全球区域的广泛流通,才算是真正实现了人民币的国际化。然而,目前人民币区域化和全球化还面临着诸多的障碍和困难。

(一)国内金融体系不健全,金融业开放度不高

1.金融市场不健全,金融机构的国际化程度不足。人民币国际化需要一个有一定广度、宽度和深度的国内金融市场来提供支持,市场需要有一定的规模、较大的弹性和足够的平稳性,才能极大地缓冲和吸收来自国际金融市场的冲击。目前国内金融市场规模较小,部分市场参与主体受到限制(如银行间市场),债券、资产支持证券、远期、期货、期权等金融产品发展落后,这不仅制约了境外人民币的回流规模,而且也难以应对国际金融市场上巨额资本带来冲击,从而增大了人民币国际化的风险。同时,随着境外人民币流通数量的增多,迫切需要国内金融机构在国际范围内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然而我国银行业的跨国经营水平较低,不能提供国际化货币流通所需要的物理载体,国内金融业的境外机构和境外网点还远远不够,也不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

2.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滞后,境外人民币金融需求难以满足。由于资本账户管制放松短期内无法完成,出现对货币离岸市场的需求,中短期需要在境外建立人民币离岸市场。香港与内地经济联系紧密,香港的金融中心的地位,使得香港具有发展人民币离岸业务的很大优势。目前在香港,人民币存款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大量的人民币从国内流出,并聚集到香港,但是人民币从香港到内地的回流机制还不健全,现有的回流渠道如人民币债券发行量小、同业拆借市场的进入才刚刚开始。同时,香港的境外人民币业务的范围还较窄,许多业务还没有被批准,不能为境外人民币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比如境外人民币贷款业务、境外人民币金融衍生品等。

(二)国内金融管制过于严格,制约了人民币的流动性,人民币的升值趋势导致境外资本单向流动

虽然货币可自由兑换并不是货币国际化的条件,尤其是货币国际化的初期,不一定需要货币可自由兑换。但是货币可兑换性会影响货币国际化的进展。因为货币可兑换性是选择交易货币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货币不能自由兑换,则货币持有者的交易成本上升,从而降低当事人选择该种货币的积极性。随着货币国际化向高级阶段(区域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将越来越受到货币不可自由兑换的限制。因此,人民币要想成为国际货币,就要逐步克服资本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的障碍。我国资本账户不能自由兑换,使得境外人民币难以自由兑换为其他货币,其实是增加了人民币的交易成本,降低了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人民币的积极性。

国际货币的一个基本要求是应具备价值稳定性和可测性的特征。人民币国际化需要一个合理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汇率是调节跨境资金流动的重要的经济杠杆,增加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对保证我国人民币国际化中的金融稳定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虽然近年来我国数次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逐渐趋向完善。但到目前为止,人民币汇率生成机制仍然是由企业结售汇制度、银行外汇结算头寸限额和中央银行干预“三位一体”构成的。在目前的外汇管理制度下,资本流出仍然受到严格控制,资本维持单向流动,外汇供给刚性增长,人民币仍旧保持升值趋势,吸引投机资金流入,制约了人民币国际化。

(三)人民币国际化后金融风险更为复杂,宏观调控难度加大,对我国的宏观金融管理和金融监管当局提出更高的要求

1.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后,给央行的宏观调控增加了难度。随着国际金融市场上流通的人民币规模的增大,对央行货币政策调控的干扰也越大,要求我国央行必须具备出色的对内和对外的双重调控能力,能对受国内外双重影响的人民币供给量、人民币信贷规模与结构、人民币利率、人民币汇率等进行有效调控,使之保持在合理的水平。此外,境外人民币现金需求和流通的监测将加大央行现金管理的难度,非法资金跨境流动将增加反假币、反洗钱的难度。

2.随着境外流通的人民币规模日益扩大,一些新的风险可能随之而来。大量跨境流动的人民币资金,尤其是境外人民币投机行为可能会对我国金融市场形成较大的冲击。如果市场认为人民币汇率明显高估,则国际投机者可以借入大量的海外人民币,在外汇市场上集中抛售以打压人民币汇率。这对目前我国金融监管当局的监管水平提出更大的挑战,需要加强对跨境投机资本的监测和管理。

(四)亚洲货币合作开展不够深入,制约了人民币的区域化进程

牙买加体系打破了美元独霸国际货币体系的格局,使国际货币步入到多元化时代。美元、德马克、日元、英镑、法国法郎等多种货币在全球或地区范围内发挥着国际货币或区域货币的职能,呈现出国际货币的垄断竞争态势。国际货币的垄断竞争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区域货币合作的发展。欧盟经过长期努力,有效整合了包括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成员国的货币,1999年推出了欧洲统一货币欧元。反观东亚货币合作,虽然取得了诸多进展,但是由于亚洲国家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方面存在的诸多差异,亚洲货币合作一直处于初级阶段,存在合作不够深入、合作形式比较松散、合作缺乏约束力和持续性等问题。

目前人民币国际化处于周边化向区域化过渡的阶段,开展亚洲货币合作是不可或缺的。同时,与美元、欧元等国际货币相比,人民币的竞争力较弱,有必要开展区域性的货币合作以提高人民币的国际竞争力,这也是吸取了日元相对于欧元在货币国际化上失败的经验教训。目前我国在许多方面参与或推动了亚洲货币合作,包括参与清迈协议、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10+3”内部的货币互换、参与建立亚洲储备基金、参与亚洲信贷合作、参与亚洲债券市场建设等。但是在推进亚洲货币合作的其他方面上还需要做出进一步的努力,包括亚洲汇率协调机制、亚洲货币基金、亚洲货币单位的筹划等。

三、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相关政策建议

(一)发展国内金融市场,推进金融体系的对外开放

1.发展货币市场尤其是短期国债市场,发展股票、金融衍生品为重点的资本市场。发展金融市场是保障人民币国际化顺利进行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发展货币市场尤其是短期国债市场,统一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增加市场主体,扩大企业债券、地方政府债券等国债品种的规模。加大金融创新,通过健全股票和债券市场制度(包括发行、交易制度等),推进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壮大,扩大资本市场的规模,提高市场效率,提升国内金融市场应对国际金融市场冲击的能力。

2.推进金融体系的对外开放,为境外人民币提供回流渠道及其他金融服务。人民币的国际化,必然要求金融服务的国际化。一是应积极推动银行体系的国际化发展,积极鼓励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国外开设分支机构,尤其是需要加强在周边国家和地区以及亚洲其他区域的分支机构建设,为境外提供完善的人民币金融服务。二是需要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债券市场开放程度;逐步开放境外人民币QFII制度;在A股市场适时开设“国际板”;逐步推出人民币汇率远期等金融衍生品(巴曙松,2010)。三是需要发展离岸人民币金融业务。上海作为国内最具有金融中心发展前景的城市之一,集聚了国内的货币、股票、债券、外汇、黄金等众多金融市场,未来需要顺应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积极发展离岸人民币金融业务:一方面应当借助政策扶持,继续发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建设人民币清算中心;另一方面顺应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需要,在外高桥保税区和洋山深水港等保税区域发展离岸金融(包括人民币)业务。

(二)完善货币政策操作,加强对境外人民币的监管

1.完善货币政策调控体系。在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操作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境外人民币的供给和需求的影响。需要优化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通过培育市场化的基准利率与利率结构,完善公开市场操作,形成市场化的货币政策调控机制,增强人民银行对金融市场的调控能力。

2.加强对境外人民币的金融监管。通过海关、银行及时报告或事先申报制度,建立现钞跨境监测系统,科学、合理设置人民币流入流出国境监测点,对人民币跨境流动、人民币对接壤国家货币汇率变动情况进行监测。同时与境外国家和地区建立双边的信息交换和统计监测的合作机制,共同对人民币非法和突发性流动加强监测和限制,以便及时、准确掌握境外国家和地区接受和使用人民币的状况,制定必要的防范和化解措施,减少金融风险。

(三)推动人民币自由兑换,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

1.推进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目前我国企业竞争能力不强、证券市场容量较小、金融监管能力较低等情况表明我们还不具备开放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条件。应当稳步推进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从短期来看,推进人民币自由兑换可以采取以下政策措施:一是放松资本账户部分项目的管制,如允许国际结算产生的人民币债权自由兑换,允许海外人民币债权用于支付从我国进口、开展直接投资或金融市场上的证券投资;二是进一步放宽人民币出入境限制。可以在越南、老挝、缅甸的边境毗邻地区,逐步取消人民币出入境的政策性限制,促进人民币成为区域性的国际支付手段和区域性国际储备资产。

2.推动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同人民币国际化一样,汇率制度改革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来看,应当逐步取消强制性的结售汇要求,实行意愿结售汇制,转变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的角色,扩大外汇银行持有外汇余额的比例和培育健全的外汇市场,增加外汇交易主体。中期内,实行目标区汇率制度,设定人民币的中心汇率,并规定上下10%左右的汇率波动的标区间,确定钉住一篮子货币中的权重,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适时调控。从长期来说,放宽人民币汇率的波动范围,使人民币汇率水平接近均衡汇率,实行自由浮动汇率制度。

(四)推动东亚贸易与投资合作,深入开展亚洲货币合作

1.推动东亚贸易与投资合作,拓展人民币的使用规模和范围。一是以双边和多边协议的形式积极与周边国家(地区)或接壤省际创建自由贸易区和经济圈,在自由贸易区(或经济圈)成员中的贸易投资往来中鼓励人民币的使用。二是积极与周边国家政府协商,允许中资企业到境外用人民币进行直接投资,适当地给予境外投资以信贷便利,允许境外以人民币开展项目融资,提高审批项目的底限,鼓励企业更多地“走出去”。通过这些措施,推动人民币在亚洲范围内更多地作为记价、结算、交易和储备货币等的使用,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

2.推进我国主权范围内的货币合作,争取创建中华货币圈。目前亚洲各国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差异明显,短期内不符合构建最优货币区的条件,因而可以考虑在我国主权范围内构建人民币货币区。首先要推进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的发展。香港借助于发达的金融市场,可以发展为离岸人民币金融中心,应当扩大香港发行的人民币债券种类和规模、逐步允许香港开办人民币贷款业务、发行人民币定值的股票和人民币金融衍生品等。在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基础上,可以考虑推出中华货币圈,以使中国货币可以与日元和欧元相抗衡。首先实现大陆、香港、澳门的货币统一。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增强,以及人民币亚洲化的逐步深入,再把台湾纳入统一货币体系。

3.通过人民币和与日元的合作,有效推进区域货币联盟的建立。随着亚洲经贸一体化的发展,亚洲货币联盟的构建逐渐提上议事日程。然而,由于亚洲各国的政治利益、经济差距、文化差异等的存在,创设“亚元”困难重重。同时,目前人民币和日元均没有能力独立担当起亚洲货币锚的角色。日元在国际货币中已占一定地位,但所占比重并不高,而且还呈现下降趋势。而人民币目前主要在周边国家流通,还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货币。因此,目前在亚洲构建单一货币联盟①并不现实,而多种货币联盟可以作为过渡形式,可选择的标的包括人民币、日元或新创设“亚元”。应当加强人民币与日元等货币的合作,共同创设亚洲货币单位,成熟后改为“亚元”,使其部分承担亚洲区域内计价、交易和储备等货币职能。区域货币联盟的内容包括货币单位、汇率机制、货币基金等内容。在亚洲货币单位的创设之外,我国应当和日本、韩国等国家加强合作,积极创建亚洲货币基金,协调亚洲汇率机制,形成亚洲货币体系和联盟。

我国应当不断提升人民币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渐进地提高人民币在亚洲货币单位中的权重,待条件成熟时,使人民币分步骤地完全替代货币区内其他国家(地区)的货币,使之成为区域内的主导货币,真正实现人民币亚洲化乃至全球化。

注释:

①货币联盟可以分为单一货币联盟(如欧盟)、主导货币联盟(如北美货币联盟)和多种货币联盟。多种货币联盟则是指区域内形成几个次区域货币,再由次区域货币过渡到单一货币的货币合作形式,包括货币局安排(Currency Board)和平行货币制度(Parallel Currency System),它们可被视为向更为彻底的单一货币联盟发展的中间阶段。

标签:;  ;  ;  ;  ;  ;  ;  ;  ;  ;  ;  ;  ;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障碍及对策_人民币国际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