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论文_钱乐民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论文_钱乐民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人民医院外一科,甘肃张掖7340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在治疗急性阑尾炎中应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手术的疗效比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组59例患者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照组59例患者行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止痛药物使用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以上几项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止痛药物使用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阑尾炎患者治疗中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可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开展。

关键词: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开腹阑尾切除术;急性阑尾炎

急性阑尾炎是普外科常见病,该病患者存在病情紧急、腹部疼痛难忍的特点,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急性阑尾炎发病率较高,并且近年来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1]。患者临床表现一般为较为剧烈的右下腹疼痛和反跳痛,一旦确诊,应当尽快进行手术治疗,以减轻患者痛苦。以往的治疗一般采用开腹阑尾切除术(open appendectomy,OA),手术时间较长且术后疼痛明显。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腹腔镜手术在普外科中的应用被推广开来,现已发展较为完善。为了改善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手术效果,我院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进行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间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所有患者有急性右下腹疼痛病史,经过临床检查诊断均符合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标准;且无心脏、肝、肾等其他脏器严重病变,无呼吸衰竭等功能障碍,无手术禁忌症;所有患者对此次研究知情并同意。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118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患者59例,男26例,女33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31.2±10.7)岁,经术后病理学检查显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6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27例,坏疽穿孔性阑尾炎6例;对照组患者59例,男28例,女31例,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32.4±9.5)岁,经术后病理学检查显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4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29例,坏疽穿孔性阑尾炎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阑尾切除术(OA)治疗,手术在硬膜外穿刺麻醉下进行,常规监测患者各项生命指标。对存在严重腹腔污染者留置引流管对积液进行引流。手术后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进行输液和对症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治疗,手术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下进行。患者体位为足高头低左倾30°。使用3孔法实施手术[2],首先建立腔镜孔,于患者脐下做1cm横切口,将气腹针插入建立人工气腹,保持压力在12~15mmHg左右,置入10mm套管;随后进镜探查,探明患者腹腔情况,确认阑尾病变程度。直视下于患者的左下腹放置10mm套管作为操作孔,根据阑尾根部位置,于麦氏点附近再放置5mm套管作为辅助孔。随后将腹腔渗液和积脓吸净,以免干扰操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用无齿钳扒开肠管显露阑尾并分离周围粘连,无损伤抓钳轻柔提起阑尾,展开系膜,使用电凝、钛夹或超声刀处理阑尾根部,处理后用4号丝线缝扎或生物夹夹闭。将阑尾于根部5mm处剪断或超声刀离断,从10mm套管中取出。一般情况下对残端进行电灼不包埋,周边用网膜覆盖;对于急性阑尾炎化脓严重者或阑尾坏疽、穿孔脓液渗出广泛者进行8字或荷包缝合包埋。最后将周边脓性渗液吸净,冲洗腹腔和盆腔,清除脓苔,必要时于盆腔或右髂窝内留置腹腔引流管,并经辅助孔引出。查无出血及残端渗漏,排尽气腹,缝合戳孔。

1.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止疼药使用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疗效评价标准为:患者急性阑尾完全切除,无腹痛,各项临床症状均改善,无肠道反应为治疗显效;患者急性阑尾完全切除,腹痛轻微,存在轻症恶心呕吐但不影响正常生活为治疗有效;患者病情无显著改善,需再次手术治疗为治疗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取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使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59例患者中,显效32例,有效2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22%(55/59);对照组59例患者中,显效21例,有效29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4.75%(50/59)。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44.3±13.4)min,下床活动时间为(16.8±2.7)h,住院时间为(5.7±1.5)d;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45.1±14.8)min,下床活动时间为(25.9±4.5)h,住院时间为(7.6±2.1)d。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止痛药使用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11例患者使用止痛药,使用率为18.64%;对照组21例患者使用止痛药,使用率为35.59%。观察组59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1例、肠间积液1例、肠梗阻1例、出血1例、肠瘘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78%;对照组59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6例、肠间积液2例、肠梗阻4例、出血2例、肠瘘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5.42%。观察组患者止痛药使用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急性阑尾炎的治疗中,传统手术方法为开腹阑尾切除术,由于开腹手术视野受限,常需扩大手术切口探查腹腔和盆腔情况,不仅使术中出血量增加、延长手术时间,并且患者术后恢复较慢。如今,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在急性阑尾炎手术中,现已广泛开展应用了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该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镜下视野清晰、术后恢复快等特点,是一种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3]。LA手术有套管隔离,避免阑尾和脓性渗液接触,使得感染率下降;且医生可在腹腔镜直视下对腹腔及盆腔彻底冲洗,吸净残留脓液,可降低术后腹腔残余脓肿的发生率。在此次研究中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恢复时间、止痛药使用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急性阑尾炎的治疗中,及早进行LA手术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使患者尽早恢复正常生活。因此,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可在临床广泛开展应用。

参考文献:

[1]吴际,郭燕,许军.开腹与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观察[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4,31(4):386-388.

[2]车军.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对比分析[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4,18(2):138-140.

[3]李永超,王甲天,崔明福,等.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穿孔的比较[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4,14(4):327-330.

论文作者:钱乐民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7

标签:;  ;  ;  ;  ;  ;  ;  ;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论文_钱乐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