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型子宫内膜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论文_岳彩霞

薄型子宫内膜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论文_岳彩霞

【摘要】我国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使我国在子宫内膜方面的病症更加重视,其中子宫内膜薄是女性多见的一种病状,它会影响到子宫内膜的容受性,是造成生殖技术中取消周期和胚胎种植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目前而言,对于子宫内膜薄这一方面许多文献和报道都进行了研究分析,但效果甚微,本文从概述、病因以及治疗方式三个方面对子宫内膜薄进行综述,为其临床疗效以及新的探讨方向做出提供思路。

【关键词】薄型子宫内膜;病因及危害;生殖技术

子宫内膜是指组成哺乳类子宫内壁的一层,能够分为三层,分别是:致密层、海绵层以及基底层。致密层和海绵层又被合称为功能层,占内膜表面的极大部分,受卵巢激素变化的影响[1],周期性发生变化,从而脱落;基底层是小部分靠近子宫肌层的内膜,不受卵巢激素的变化而发生周期性变化。胚胎种植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有适当厚度的子宫内膜,若是子宫内膜过薄会降低胚胎的种植率,此外,妊娠率的升高和子宫膜薄的改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故此本文对薄型子宫内膜的治疗方式进行了综合概述。

一、薄型子宫内膜的概述

薄型子宫内膜是一种常见的女性疾病,在雌激素作用的情况下,检查出来的子宫内膜小于7毫米的厚度,对于年轻女性来说,会出现经量少、头晕耳鸣以及背痛腰酸等症状;对于中年妇女来说,营养不好、食欲不振以及过度劳累等情况引发小腹阵痛、头晕眼花以及面色暗黄等症状是出现子宫内膜薄的原因。适当的子宫内膜是关乎胚胎种植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一定程度上,子宫内膜也会影响妊娠率的高低。

二、薄型子宫内膜的病因及危害

内分泌失调是引发子宫内膜薄的全身因素,其中包括雌孕激素低、排卵障碍以及生长激素的严重不足等。此外还有内膜损伤、子宫膜结核以及宫腔感染等局部原因所造成子宫内膜薄。子宫膜过薄容易导致流产现象的发生,严重影响到胚胎的成长;并且还会引发多种妇科方面的疾病,引起女性月经不调以及白带异常等情况。此外,子宫内膜薄的女性还会加大不孕症的发生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薄型子宫内膜的治疗

1.雌激素治疗

子宫内膜生产的根本动力就是雌孕激素,雌孕激素能够使子宫内膜间质以及腺体增殖得到有效的恢复[2]。在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中,加入大剂量的雌激素能够增长女性的子宫内膜厚度,据我国研究调查显示,70%以上的女性都能生长到7毫米以上,与治疗前相比妊娠率提高了很多。但也有少部分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在大剂量加入雌激素后,仍然没有变化或效果甚微,其原因没有明确答案。

2.己酮可可碱与维生素E结合的治疗

己酮可可碱具有扩大微血管,减少血液粘稠度,组织氧分压升高的作用,维生素E能够控制血小板的凝聚,有抗氧化的效果,将二者结合使用可以增加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从而增强卵巢功能,提高胚胎种植率和妊娠率。

3.中药调理

中药调理对薄型子宫内膜的治疗有很大的改善作用,疗程虽然长,但是治疗效果俱佳,从我国中医学理论出发,血虚肾亏、气泄血瘀等症状都是薄型子宫内膜所导致的结果,因此当归、白芍、阿胶以及甘草等中药材对于薄型子宫内膜都有促进作用,其副作用小,帮助患者调理身体,加快身体的恢复情况。

四、总结

总而言之,在子宫内膜过薄的病状上,治疗方式很多,但其作用效果并不显著,因此在这一方面还需要有进一步的研究调查,应该从各个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做出准确的评判,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式,提升子宫内膜薄的病状缓解程度,为胚胎种植的成功打下坚硬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余璐萍, 刘英. 干细胞治疗薄型子宫内膜的研究进展[J].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2016, 35(4):331-334.

[2]潘萍, 李予, 杨冬梓.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薄型子宫内膜的研究进展[J].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7, 33(1):20-23.

论文作者:岳彩霞

论文发表刊物:《药物与人》2018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7

标签:;  ;  ;  ;  ;  ;  ;  ;  

薄型子宫内膜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论文_岳彩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