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性与验证性案例研究中的访谈问题设计:理论与案例_数据与信息论文

探索性与验证性案例研究访谈问题设计:理论与案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案例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管理学案例研究方法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无论在方法论还是应用上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主要表现出:①规范性的趋势,如案例研究的逻辑流程被规范化为“理论回顾→案例研究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案例研究报告撰写”;对案例研究样本的选择[1]、数据编码[2]、应用现代化的工具方法协助研究者进行数据处理[3]等也有相关的方法论可供参考。②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趋势,案例研究已从单纯使用质性数据发展成为通过定性与定量数据相结合的数据证据支持研究的开展[4]。值得注意的是,案例研究方法的进展主要集中在某些环节上,而其他一些环节却止步不前,与初期相比并无实质进展。从系统观的视角看,案例研究方法作为一个系统,某个或某些环节发展的滞后对案例研究方法本身而言则会表现出木桶效应,阻碍了案例研究方法论及其应用的整体发展。其中,作为案例数据重要收集方法之一的访谈则是案例研究方法论及其应用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这是因为访谈的主观性成分很大,是管理学科学性与艺术性混合体的典型代表,致使少有文献对访谈方法及其应用进行介绍,仅是在案例研究报告中一句带过式地简要描述访谈者的身份和访谈时间,略去了对案例访谈对象的选择、访谈提纲的设计以及实施过程的介绍。

访谈设计和实施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案例研究中数据获取的质量,从而直接影响了案例研究的信度、效度和理论挖掘的深入性。鉴于此,有必要在关注访谈艺术性的同时,对其科学性的一面进行理论和方法探讨,以期能够从案例研究方法的基础理论出发,通过访谈技术的发展为研究者采用案例研究方法进行理论研究,尤其是中国企业特色管理理论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5]。为此,本文在对案例研究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案例研究访谈设计及实施过程中的主要异质性问题进行了分述,并使用相应的实例进行了详尽说明,包括理论回顾、访谈对象选择以及访谈问题的开发;同时还阐述了包括情境预研、访谈时间和问题数量控制、访谈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访谈问题的发展、数据收集程序安排以及理论饱和度检验等共性问题。

1 探索性案例研究访谈问题的设计

根据探索领域和程度的不同,探索性案例研究可以分为完全探索性案例研究和局部探索性案例研究两种类型。完全探索性研究是指那些全新研究领域的研究,已有理论甚少、甚至是无理论成果可供借鉴的案例研究,典型的如医务工作中对新发现的某种疾病的症状、起因、治疗方案的研究;又如COLLINS等[6]在《Build to Last》一书中,在没有理论框架指导下,对18家企业开展的基业长青原因的调查。局部探索性案例研究属于理论框架已经有了初步发展,但就某一个或某一些问题的研究还处于起始阶段、缺少参考的案例研究,其目的是修正或完善已有的理论体系,如OZCAN等[7]针对在联盟组合理论中高绩效投资组合特征理论已相当成熟但缺少其形成机理的研究——高管如何做出了高绩效的投资组合,两位学者使用6家无线网游创业公司的案例进行了局部探索性的研究;FAEMS等[8]在已有联盟治理研究已经形成结构和关系两种研究视角的基础上,使用案例研究将已有的两种研究视角相结合、探讨网络结构设计和应用与关系属性之间的联系,并从执行和管理两个层面进行了探讨,这一研究实现了对已有联盟治理理论的深化。虽然完全探索性和局部探索性案例研究同属于探索性案例研究的范畴,但鉴于两者在理论回顾深入性、数据收集范畴、访谈对象和方式等方面的区别,因此对完全探索性和局部探索性案例研究访谈问题的设计进行分述。

1.1 完全探索性案例研究访谈问题的设计

1.1.1 设计方法

(1)理论回顾的作用 理论回顾之于完全探索性案例访谈问题设计的作用有三:①在研究问题已经确定的情况下,案例研究者需要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回顾确认已经选定的案例研究题目所涉及领域未被研究或是该领域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理论真空地带很多,以免枉费力气、投入大量的精力研究没有价值、或已为其他研究者研究过的问题。②在研究问题还未确定的情况下,通过理论回顾可以明晰研究者的思路,从而在理论空白群中选定其中的一个问题作为即将开展研究的主题。③虽然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寥寥无几,但并不代表不需要进行细致的理论回顾工作。事实上,对相关领域理论成果的回顾也是十分必要的,可以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或方法借鉴、或是为提出竞争性研究假设做理论准备。

(2)访谈对象的选择 在明确案例研究问题的完全探索性研究性质之后,研究者需要选定访谈对象,这是设计访谈问题的基础。在完全探索性案例研究中,理论体系尚未建立或者还远未成熟,这就要求研究者从基础工作做起——收集大量的相关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提炼和升华,这正是扎根理论的研究思路,即从实践中发掘有效数据、进行数据整合和理论提炼工作。在完全探索性案例研究中需要研究者广泛搜集各类信息,为后续的理论研究奠定坚实的数据基础。同时,由于管理实践具有复杂性和时序性的特征,因此往往涉及众多的利益相关者,需要案例研究者对与管理实践相关的多数主体均进行有针对性的访谈,以此进行系统而深入的数据收集工作。

研究之初,由于研究者的信息十分有限,在目标受访者的选择上也有很大的局限性,这一问题将会随着访谈工作的开展得到解决,这需要研究人员根据初始受访者提供的信息进行链式抽样,确定其他受访者。在访谈开始之初,研究人员无需控制受访者的相关度,这样将有助于数据的系统化收集;但随着访谈的进行以及在其他数据收集方式的协同下,信息量将逐渐出现收敛,此时研究人员则可有针对性地选择受访对象,以获取深度信息,直至冗余信息的出现。在完全探索性案例研究中,通过访谈获取的信息量与受访者数量之间的关系呈倒抛物线型。

(3)访谈问题的设计 在确定受访者后,案例研究人员需要根据受访者的身份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当然,相对于其他性质的案例研究,在完全探索性案例研究中,尤其是在初期访谈阶段,访谈问题的针对性相对要小得多,但访谈问题的设置也需要与受访者的身份相一致,以高效地完成数据的采集工作。

在进行预研、最大限度地了解相关情境信息的基础上,案例研究者即可针对不同的受访对象设计访谈问题。在完全探索性案例研究中,访谈问题的载体——访谈提纲的设计通常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是研究者信息缺失的阶段;第2阶段则是信息较为充足阶段,两个阶段的划分以数据信息是否出现收敛为标志。在第1阶段中,需要研究者根据研究问题和预研结果选定焦点事件/实践,以事件/实践为载体进行访谈问题的开发,目的是使得收集的数据能够呈收敛状态,否则会出现数据收集范围无限制地扩大,失去研究方向,花费大量精力而获取无关数据的情况[9]。研究者可以围绕焦点事件/实践,从事件/实践产生的外部环境背景、行为主体、发展脉络、里程碑以及最终结果等视角出发设计访谈问题,目的是明晰事件/实践的重要细节信息。通过第1阶段的访谈,案例研究者已经能够掌握焦点事件/实践的基本信息,此时数据开始出现收敛的状态,研究者可以在对数据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在访谈中的感受和研究兴趣析出其中的关键问题、关键概念等作为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在第2阶段的访谈中则需要针对这些识别出来的关键问题和概念做深度访谈,从内涵、特征、关系等视角对识别出的关键问题和概念做进一步的提炼、凝聚和升华,以完成理论研究。

1.1.2 设计实例

以中国式管理理论研究领域的“基于适配理论的中国特色管理理论的研究框架:创新视角”[10]这一研究为例,说明完全探索性案例研究中理论回顾的作用、访谈对象的选择以及访谈问题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中国式管理理论的研究尚处于萌芽阶段,理论体系远未成熟,中国企业管理的特色何在、应该应用何种研究方法[11],这些问题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答,因此中国式管理理论的研究属于完全探索性研究的范畴。“基于适配理论的中国特色管理理论的研究框架:创新视角”这一研究正是在中国式管理理论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选题,因此也属于完全探索性研究的范畴。

(1)理论回顾的作用 在研究之初,研究人员首先对中国式管理理论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穷尽式的检索,在CNKI数据库中使用“中国式管理”和“中国特色管理”分别作为主题词、篇名、关键词和摘要进行检索,在西文数据库中重点研读了《Chinese Management Studies》这一学术期刊,在专著和其他网络资源方面,重点关注了M理论、和谐管理理论、东方管理理论、C理论、人情—面子理论、家长式领导理论、和合管理理论以及道本管理理论等;此外,研究人员在以往的研究中也收集了很多关于中国企业管理异质性的研究成果,如“西方与本土:变革型、家长型领导行为对民营企业绩效影响的比较研究”[12]和“中外国有企业机制变革的比较研究”[13]等。这就为进一步确定研究的性质、选定研究主题以及明晰周边理论提供了前提条件,同时也为访谈对象的选择和问题设计奠定了基础。

(2)访谈对象的选择 由于研究是基于创新视角展开的,为此研究人员采用以事件/实践为载体的原则以及中外比较的原则,首先关注了国内外企业的创新事件/实践,依据关键案例抽样的原则[1],选择了海尔、三洋冷链以及美国哈斯曼的服务创新案例。由于条件的限制,研究无法对美国哈斯曼的相关人员进行访谈,因此,访谈对象选取了海尔和三洋冷链的营销和服务部门主管以及主要工作人员进行了大范围的访谈,以通过这些亲历创新的主体获取创新实践全过程的信息,并获取不同的侧面相关信息;同时对企业的决策者进行了访谈,以明晰决策信息。

(3)访谈问题设计 在选定研究对象的基础上,研究人员首先通过期刊和网络两种途径对3家企业的基本信息及其服务创新信息进行了大规模的收集,以能够在掌握基本信息的基础上系统深入并有针对性地设计访谈问题。虽然在预研的基础上对3家企业及其服务创新的信息有所了解,但由于不确定的信息非常多,因此在访谈的第1阶段,进行了大范围、大规模的访谈,对于能够提供大量有用信息的受访者最长进行过3小时、8个问题的访谈,而对于信息量不足或者出现冗余的访谈者则适时放弃,最短访谈时间仅有半个小时。在访谈的第1阶段,由于需要补充大量信息,访谈问题紧紧围绕创新实践的脉络展开,目的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掌握相关信息。经过第1阶段的访谈,在对中国企业服务创新进行总结归纳、中外企业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得出初步结论:中国企业服务创新的异质性是由我国制度、行业竞争、组织资源以及传统文化的异质性引致的,表现在服务创新模式上具有服务商性质(外包/自有)、是否为其他厂商产品提供维保服务(是/否)、服务时效(从客户提出维保要求到服务实施的时间长度)、技术平台(呼叫中心/敏捷技术服务系统)、服务种类(一站式服务/维保/巡检/环境和能源审计/新形象项目/综合设备和服务解决方案保险计划/完全资产管理服务)上的差异。在此基础上,研究小组进一步提炼出感兴趣的概念和问题进行了第2阶段的有针对性的访谈,问题涉及上述四个概念的架构、概念与服务创新模式差异项目的关系。在完成第2阶段访谈的基础上,案例研究小组已经完成了对服务商性质、服务时效、技术平台、服务种类这4个服务创新模式项目与制度、行业竞争、组织资源与传统文化之间适配映射关系的构建,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对组织资源做了进一步的细化,细分出影响组织服务创新模式差异的资源项目——金融资源、技术能力、网络能力以及产品种类和系列规模。在第3阶段的访谈中,围绕企业为什么以及如何为其他厂商产品提供维保服务进行访谈。三洋冷链服务创新的访谈问题见表1。

值得一提的是,在3个阶段的访谈中,案例研究小组在事先设计的访谈问题的基础上对访谈问题进行了发展。访谈问题的发展一方面表现为在完成一个阶段的访谈后,根据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明确需要进一步了解的问题而进行的下一阶段访谈问题设计;另一方面还表现为在每个阶段的访谈过程中,访谈者根据访谈过程中受访者提出的概念或观点等现场发展访谈问题,以对该概念或观点进行深入的了解或者对于在访谈问题设计之时未考虑到的方面进行补充访谈。如在对三洋冷链第2阶段的访谈中,在设计之初仅使用了组织资源这一概念设计访谈问题,原因在于在第1阶段数据收集基础上的数据分析中,案例研究小组认为应该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思路尽可能地对概念进行整合,但在第2阶段的访谈过程中却发现这些组织资源的不同方面对服务创新模式差异项目的影响是有区别的,应该分别展开资源要素与服务创新差异模式项目之间适配关系的研究。基于这一考虑,在访谈过程中,访谈小组询问了受访者:与竞争对手相比,企业的优势资源有哪些?这些因素对服务创新有哪些影响?

1.2 局部探索性案例研究访谈问题的设计

1.2.1 设计方法

(1)理论回顾的作用 与完全探索性案例研究相比,局部探索性研究的理论体系已较为成熟,仅有某些局部的理论点有待进一步探索,因此,在局部探索性案例研究中,可借鉴的理论成果相对较多,需要研究者广泛地研读,与此同时研究者还需要关注相关的外延性研究成果。如在研究高管如何做出高绩效的投资组合这一研究中,研究者既需要研读投资组合的相关理论,同时还需要掌握诸如社会资本和认知理论等相关理论。理论回顾之于局部探索性案例研究的作用可以归纳为:①确定理论体系的成熟度,判断研究问题是否属于局部探索性案例研究的范畴;②收集和研读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以为案例研究草案的设计所用:对即将开展的案例研究而言可用的理论有哪些,是什么,与案例研究之间的关系如何,是否应作为竞争性研究假设等。

(2)访谈对象的选择 在局部探索性案例研究中,理论回顾除了可以为确定研究的性质和设计研究草案服务外,还为确定访谈对象提供了必要的线索。其原理在于:在理论回顾的基础上,研究者完成了对已有理论的梳理,对研究问题的细化;此时即可进一步确定研究问题、并可以将研究问题分解为一个或多个子题。这些细化的问题即是确定访谈对象的基础,它指明了能提供最高相关度答案的主体。为了平衡访谈资源供需关系,要求这些访谈对象必是掌握最多相关信息的主体。在局部探索性案例研究访谈中,通过访谈获取的信息量与受访者数量之间的关系呈倒U型。

(3)访谈问题的设计 局部探索性案例研究的性质决定了这种类型的案例研究是一种基于已有理论研究成果或是基于一种新的研究视角,旨在建立该理论体系中两个或多个仍处于分离状态子理论之间的关系,从而解答要素之间的关系如何,以及为什么形成了这种关系问题的研究。局部探索性案例研究要同时解答“如何”及“为什么”的问题。这就需要研究者首先明确研究中的要素是什么,并分析要素的相关特点和规律,为解析要素之间的关系奠定研究基础;在完成对要素基本架构解析的基础上,研究者即可基于不同要素特征和规律之间的联系解析要素的关系模式,以及背后的形成或作用机理。在通常情况下,对要素特征和规律或是要素之间关系的每个访谈问题都是由多个子问题组成的,以便从过程、要素维度或其他视角获取问题答案。

1.2.2 设计实例

笔者参与“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核心竞争力”这一案例研究项目,在对核心竞争力理论、企业家理论以及技术管理等理论回顾的基础上,结合第1轮的初步访谈,案例研究小组确定了3个子题用于解析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可持续机理,其中的1个子题为“政府性产品突变型创新中的企业家决策研究”。

(1)理论回顾的作用 就“政府性产品突变型创新中的企业家决策研究”这一子题,除了研究初期进行的理论回顾外,在研究问题进一步细化后,案例研究小组又进一步研读了企业家(团队)决策的相关理论,主要包括企业家素质、特征和社会资本,团队决策理论,以及后发企业技术能力提升和突变型技术创新理论。通过对已有成果的回顾,研究小组进一步明确了研究问题的局部探索性案例研究的属性,明确了可以支持研究开展的相关理论,以及如何识别突变型产品创新,这就划定了该案例研究受访对象的可能集合,提供了访谈问题的设计导向。理论回顾在访谈问题导向界定上的作用表现为:通过对已有理论研究成果的回顾,明确了企业家技术创新决策已是一个成熟的研究领域,国内外学者就企业家素质、能力、社会资本、团队决策与技术创新决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但这些探讨都是以一般意义上的产品为对象的,而机车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政府性产品①,其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都有别于普通产品,因此需要在政府性产品这样一种特殊的情境下探讨突变型产品创新决策与企业家(团队)的关系,这即是案例访谈问题设计的导向。

(2)访谈对象的选择 鉴于研究目的在于解析政府性产品的突变型产品创新决策与企业家(团队)之间的关系,因此主要涉及3类主体:①企业家(团队),最终对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办公室主任以及突变型产品创新发生时的在任厂长及助理以及技术主管进行了访谈;②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要求其详尽掌握突变型技术创新的信息(如从800kW交直流传动机车到7 200kW交流传动快速重载机车产品的突变型创新),最终访谈了当时的技术主管和技术部门核心管理人员和研发人员;③企业家社会资本,即能够为企业家突变型产品创新决策提供有价值信息的个体和组织,对这些组织的筛选主要是在企业家提供的信息基础上做出的,最终访谈了企业家提及的主要行业主管部门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以及与企业有合作关系的组织相关负责人。

(3)访谈问题的设计 对“政府性产品突变型创新中的企业家决策研究”这一子题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分解为3个问题:政府性产品突变型创新的规律;企业家(团队)决策中的素质、能力与资源;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案例访谈过程中仍然秉着以事件/实践为载体的思想,以从800kW交直流传动机车到7 200kW交流传动快速重载机车的产品突变型创新为背景,设计初始访谈问题见表2。为了避免访谈者导向(研究的目的是解析企业家及其社会资本对决策的影响)对受访者的影响,在访谈中有意识地避免直接询问企业家个人及企业社会资本对其在该项目决策上的作用如何。

2 验证性案例研究访谈问题的设计

2.1 设计方法

验证性案例研究包括描述性案例研究与解释性案例研究两种类型。由于描述性和解释性案例研究均是以已有理论研究成果为出发点,进一步通过解释或描述剖析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因此无论在理论回顾,还是访谈对象的选择,抑或是访谈问题的设计方面均具有较大的相似性。本文使用验证性案例研究这一统一的框架就理论回顾的作用、访谈对象的选择以及访谈问题的设计进行分析。

(1)理论回顾的作用 在验证性案例研究中,理论回顾的作用有三:①与探索性案例研究中理论回顾作用相同的是,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研读可以进一步确定研究的类型,判断在研究问题所属的研究领域中,涉及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否已为定量化验证。若在已有研究中,要素之间的关系已为其他研究者通过定量方法予以验证,并且绝大多数研究结论已经达成一致,则此时可以确定即将开展的研究属于验证性案例研究的性质;否则还需重新确定研究的性质,再根据探索性案例研究访谈问题的开发方法进行访谈问题的设计和访谈的实施。②针对解释性案例研究,对于有少量结论未达成一致的研究而言,通过理论回顾,研究者还可以通过对不同研究结论的整理为提出竞争性研究假设服务,将对竞争性研究假设的验证作为后续案例研究的一部分,贯穿于案例研究草案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过程之中。③对于验证性案例研究特别关键的是,需要进行大量的、深入而细致的理论研读工作,以收集和整理已有高信度和高效度的测量数据,这种测量既可以是一般意义上定量研究采用的测量量表,也可以是对要素特征或过程等的描述,目的是对要素进行测量细化,从而在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过程中可以通过研究要素维度之间的关系解析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达到对已有定量化研究结果进行机理解释的研究目的。

(2)访谈对象的选择 在访谈对象的选择上,验证性案例研究与局部探索性案例研究具有较大的相似性,两者都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访谈对象,但验证性案例研究较后者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原因在于验证性案例研究通过更为深入和细致的理论研读工作,以及对已有关于因素的测量维度的收集和整理,访谈问题变得更为细致,从而可以更加确定针对每个测量维度的问题需要通过哪些受访者获得相关信息。在验证性案例研究访谈中,通过访谈获取的信息量与受访者数量之间的关系呈倒U型。

(3)访谈问题的设计 对于验证性案例研究访谈问题的设计,其设计的整体思想是通过对要素维度的细化,对各要素的每个维度,以及要素维度之间的关系进行提问。但是访谈者需要避免对受访者态度的导向性影响,因此仍需要采用开放式的问题进行访谈,从受访者的回答中自行提取对要素的测量以及要素之间关系测量的答案。同时,为了研究开展的系统性,研究者可以在访谈开始之前,根据对已有理论研究成果的梳理设计一个供访谈者专用的类量表式的访谈提纲,用于及时标识出对要素维度和维度之间关系的测量结果。

2.2 设计实例

在我国,以许庆瑞[14]为代表的学者提出了全面创新管理理论,该理论认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等组织职能模块之间存在协同关系,进而推动了创新及组织自身的整体发展。此外,林义屏[15]和谢洪明[16]等在创新的实证研究中使用结构方程或回归分析等方法也多次验证了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之间的作用关系。但关于两个要素之间的作用机理并未得到实证解析,为此在“核心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的适配演化”[17]这一研究中,作者旨在以我国后发企业为例,解析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之间的作用机理。

(1)理论回顾的作用 在案例研究开始之前,研究人员首先系统地回顾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以及后发企业技术能力提升和管理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通过理论回顾发现:关于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两个要素之间关系,绝大多数研究认同两者之间互为因果,也有一些研究表明两者之间仅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据此,研究者首先确定了研究问题的性质——解释性案例研究;然后基于理论回顾提出“后发企业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互为因果”的研究假设,以及两者之间仅存在单向因果关系的竞争性研究假设;最后对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测量量表、特征和研究视角的相关文献进行细致的研读,最终决定从研究视角——成本、知识整合以及组织文化出发对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两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机理进行解释。

(2)访谈对象的选择 在案例研究中仍然采用以事件/实践为载体的原则,以达到数据收敛的效果,在本案例研究中选择具有典型性的中兴TD-SCDMA技术突破和发展的案例作为研究样本事件。同时,由于研究致力于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视角分析中兴TD-SCDMA案例中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之间的关系(如此才能验证并解析两者之间互为因果,而不是仅存在相关关系),并且考虑到选用了成本、知识整合以及组织文化作为研究切入点,因此选取TD-SCDMA项目的资深技术主管、企业的研发部门管理人员、办公室负责人以及营销和服务部门负责人作为访谈对象,以明晰中兴的技术搜索和获取方式、引进消化吸收机制、组织激励制度、组织文化的建设和管理情况,以及如何探究市场需求并实施顾客导向式的研发。

(3)访谈问题的设计 通过预研,案例研究小组发现,中兴TD-SCDMA项目的技术创新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高可变度阶段和低可变度阶段,并且在每个阶段采用了不同的技术和管理创新措施,以促进组织的技术学习和发展。为了研究的严谨性以及针对性,在访谈中,访谈小组要求技术主管和企业管理者们回答“当时为什么决策研发TD-SCDMA技术项目”以及“您认为TD-SCDMA这个项目从最初发展到现在经历了哪几个阶段,阶段的跨越标志是什么?”两个问题,以确定案例研究小组对TD-SCDMA技术项目发展阶段划分的准确性,并基于供需适配理论的思想(技术创新的需求与管理创新的供给相一致,或者管理创新的需求与技术创新的供给相吻合),以技术发展阶段为分界设计的访谈问题见表3。

但是在访谈过程中,案例研究小组发现自行划分的中兴TD-SCDMA项目发展阶段不够准确,并进一步确定了该技术发展的3个阶段:TD-SCDMA系统设备高可变度技术创新阶段、TD-SCDMA系统设备低可变度技术创新阶段、TD-SCDMA芯片和终端设备高可变度技术创新阶段,因此,在访谈过程中及时对访谈问题进行了发展,增加了对TD-SCDMA芯片和终端设备高可变度技术创新阶段访谈的两个相关问题:“当时为什么决策研发TD-SCDMA芯片和终端设备?”以及“在项目初期为了获取TD-SCDMA芯片和终端设备相关技术与哪些组织进行了何种形式的合作(外购、外包、合作、合资、并购)?获得了哪些关键技术?为什么采用这种技术合作方式(成本、知识整合、组织文化、其他)?当时技术部门内部在TD-SCDMA芯片和终端设备技术研发上有何举措(内部辅助研发、组织学习、其他)?为什么采取这种举措(技术积累、隐性知识显性化、人才培养)?”

3 结论与讨论

3.1 探索性与验证性案例研究访谈问题设计的比较

从上述对完全探索性、局部探索性以及验证性案例研究访谈问题设计中的理论回顾、访谈对象选择以及访谈问题设计3个主要内容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从完全探索性案例研究、到局部探索性案例研究、再到验证性案例研究,本质上可以映射出一个研究领域理论体系发展的全过程——从无到有再到最终的完善和深入,反映到访谈问题的设计上则是从最初的完全开放式、到半开放式、再到最终的半结构化,从最初的概念及关系识别、到关系拓展和深化、再到最终的关系验证及机理解析。在理论回顾、访谈对象选择以及访谈问题设计上,3种案例研究访谈问题设计的比较结果见表4。

(1)理论回顾的作用 对于3种不同性质的案例研究,理论回顾有一个共同的作用,即确定研究的性质。通过对已有相关理论成果的研读分析理论体系的构建程度,对于处于萌芽阶段的研究领域选用完全探索性案例研究;对于理论体系处于发展期,并且是首次进行的、或者已有研究成果,但矛盾重重的研究则需要采用局部探索性案例研究;对于理论体系处于成熟期,并且是建立在定量研究基础上解析要素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则需要选用验证性案例研究。在工作量方面,完全探索性案例研究理论回顾较少,而对于局部探索性和验证性案例研究而言,理论回顾的工作量相对要大得多,需要研究者研读内涵及外延理论、搜集竞争性理论,并对要素的维度进行细化。

(2)访谈对象选择 由于数据和理论的缺失,完全探索性案例研究在初期其访谈应该是大范围、大规模的,研究者需要在受访者提供的信息中识别关键事件/实践、提取关键概念,并圈定高相关度的受访者。在局部探索性和验证性案例研究中,由于可以基于对已有理论研究成果的研读细分研究子题、细化研究问题,从而可以有较高针对性地界定相关受访对象群,省去了研究准备,并且对研究子题和问题细化的精确性越高,访谈的效率也就越高,可以找到能够提供最高相关度信息的受访者,避免冗余度高的访谈,避免由于遗漏而进行补充性访谈。

(3)访谈问题设计 在研究目的方面,完全探索性案例研究需要回答“是什么”、“如何”以及“为什么”的问题;局部探索性案例研究需要解答“如何”以及“为什么”的问题;验证性案例研究则适用于解析“为什么”的问题。在研究思路方面,完全探索性案例研究主要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思路开展研究:数据→概念→概念界定/范畴→关系构建;局部探索性和验证性案例研究则采用开放式的要素维度细化→要素维度及维度间关系数据收集和分析的研究思路,局部探索性和验证性案例研究的不同在于是否需要进行要素间关系的构建工作。

3.2 探索性与验证性案例研究访谈问题设计的共性问题

探索性与验证性案例研究访谈问题的设计除了存在上述异质性外,在很多问题的处理上还存在一些共性,对这些共性问题的处理方式和质量直接决定了访谈的效果,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

(1)情境预研 为了能够提高访谈的效率,案例研究人员有必要对所研究的组织、个体和外部环境等相关情境信息进行预研,通过期刊、报纸、杂志、互联网以及其他能够提供相关信息的个体进行数据收集、相关信息的研读。对案例情境预研工作进行得越充分,则越有利于达成提高后续调研效率的目的,节省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精力去访谈可以通过预研获得的信息。在允许的情况下,对情境的预研可以不断扩大边界,如在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案例研究的项目中,在预研环节,案例研究小组发现该企业与英国RICARDO集团进行了技术合作,于是进一步收集和研读了RICARDO集团的基本资料。

(2)时间和问题数量控制 在进行案例研究的访谈过程中需要访谈者灵活控制访谈时间,根据受访者提供信息的有用性进行访谈时间调节,但无论如何访谈时间以不超过3个小时为宜,同时访谈问题的数量也需要尽量控制在2~8个,尤其是在开展访谈的初期,毕竟在数据收集初期,研究者拥有的相关信息极为有限,迫切地希望能够尽快收集到有用的信息,但访谈时间过长、或访谈问题过多往往会造成受访者的厌倦心理,从而影响数据的收集效率和质量。

(3)访谈者注意事项 访谈者在访谈过程中有4个需要注意的问题:①访谈应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访谈之初从选用易于回答的问题开始,以使受访者快速进入角色并能够滔滔不绝地提供所需信息;将深入细致的问题放到访谈的中间进行;在结束之时,要求受访者简短地对访谈进行总结,以验证访谈者的先期判断。②访谈者在整个访谈过程中应避免任何带有导向性的提问、语气和动作,以获得真实的数据。③在整个访谈过程中,访谈者应对受访者的回答表示出应有的关注,以保持和提高受访者回答的积极性,为获取深入而翔实的数据服务。④在访谈者数量的选择上,每次访谈都应安排3~5个访谈者,以通过访谈者的一致认同而对数据进行三角验证,避免由于访谈者个人偏见造成的数据判断误差。

(4)访谈问题的发展 访谈问题的发展在访谈中尤为重要,由于访谈者掌握的信息十分有限,即使尽可能地设计出了凝练和细致的访谈提纲,但由于有限理性和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很可能在访谈过程中发现先前没有设想到的重要信息,对这些重要信息的获取需要访谈者及时地追问。这就需要访谈者拥有足够的经验和能力发掘信息点,及时进行访谈问题的发展。同时,访谈者也要不断地纠正访谈的主题性,不要由于个人对某些问题感兴趣、或贪大贪全而失去了访谈的方向,或收集无用信息。

(5)数据收集程序安排 考虑到资源的限制,最为理想的情况是通过一次访谈就能获取所需的数据。通常情况下,很难一次就获得案例研究所需的全部数据。这就需要案例研究小组在第一次访谈以及相关资料的收集基础上进行及时、全面和细致的总结,发掘进一步所需的信息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小规模的第二次访谈和资料收集工作。在需要的情况下,如跟踪式案例研究,则需要进行不间断的访谈和数据收集工作。

(6)理论饱和度检验 在访谈的基础上,结合其他资料的收集即可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完全探索性和局部探索性案例研究可以建立新理论,通过验证性案例研究则可以发展或验证现有理论。访谈除了为案例研究提供必要的数据外,还可以在完成理论研究工作后辅助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所谓理论饱和度检验是指所构建、发展或验证的理论在多大程度上可以真实地反映案例中所蕴含的理论。一个高质量的案例研究应该能够充分挖掘出案例中所蕴含的理论,而低质量的案例研究则可能出现研究结论超出案例边界或未能全面反映案例理论两种情况。鉴于此,在完成案例分析后需要研究者回过头来进一步检验理论饱和度。使用访谈记录检验案例研究饱和度的方法是通过对访谈记录和研究结论的不间断比较,识别是否出现研究结论越界或不足的情况。

注释:

①所谓政府性产品专指那些多用于公共服务、由政府进行采购的产品,两一般的组织和个体消费者对该产品的采购量极为有限。

标签:;  ;  ;  ;  ;  ;  ;  

探索性与验证性案例研究中的访谈问题设计:理论与案例_数据与信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