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妥昔单抗联合放化疗治疗晚期转移性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论文_杨颜菲

西妥昔单抗联合放化疗治疗晚期转移性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论文_杨颜菲

湖南省石门县人民医院肿瘤内科 415300

【摘 要】目的 分析西妥昔单抗联合放化疗治疗晚期转移性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观察,以方便为临床的治疗工作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方法 本文选择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进行调查和研究,选择我院在2016年6月到2018年2月收治的20例晚期转移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治疗时均选择采用西妥昔单抗联合放化疗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了解这种治疗方案对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 本文选择的20例研究对象,18例患者可进行疗效评价,经过治疗以后CR患者14例,PR患者4例,为所有患者随访6~20个月,存在2例骨转移,3例肝转移;患者的主要毒副反应为痤疮样的皮疹,存在口腔粘膜反应。结论 对于晚期转移性恶性肿瘤患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为患者选择放化疗同步联合西妥昔单抗进行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近期治疗效果,这种治疗的毒副反应能够使患者具有良好的耐受,而远期治疗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西妥昔单抗;放化疗;转移性恶性肿瘤

最近这些年肿瘤发病率在逐年的升高,对于肿瘤在治疗的时候存在有多种治疗手段,为患者进行肿瘤靶向治疗,在最近这些年开始成为对于肿瘤治疗的一个热点治疗话题,而且这种治疗方案也会成为将来对肿瘤治疗的一个主要方向[1]。对于肿瘤在治疗时的靶向药物西妥昔单抗属于一种特异性的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最初它是对于直肠癌进行治疗的一种药物,能够有效在控制率和降低远期复发率方面,具有典型的治疗价值,之后又将这种药物应用在头颈部肿瘤的治疗中,同样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所以本文针对于此,进一步的分析系统相当抗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治疗时的治疗情况,所以将主要研究情况进行如下的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的所有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晚期转移性恶性肿瘤患者,调查时间为2016年6月到2018年2月,本文选择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过临床病理证实,而且病理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检验为阳性。16例患者为初治患者,其余的4例患者为复治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生活质量的评分,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超过70分,在本研究26患者当中,存在有鳞癌患者15例,存在粘液表皮样癌患者3例,2例腺样囊性癌患者;对患者的原发部位进行分析,原发部位在鼻咽部的患者8例,原发部位位于食管的患者6例,原发部位位于左颌下腺患者2例,位于左外耳道患者2例,位于直肠患者1例,位于肛管患者1例;对转移部位进行分析,颈淋巴结转移患者8例,锁骨上淋巴结及胸膜转移患者4例,肺部转移患者3例,直肠周围组织转移患者3例,肛管周围及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2例。本研究所有患者当中存在有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8例,患者最大年龄为68岁,最小年龄为35岁,平均年龄(45.8±13.4)岁。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本研究的患者符合我院伦理委员会的相关标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方法

对于本研究的患者在进行治疗时与放疗同步,为患者选择西妥昔单抗每周为患者进行一次治疗,初始剂量选择为400mg/m2,之后每周为患者选择剂量为250mg/m2进行治疗,二小时为患者进行静脉滴注,为患者进行常规治疗之前,选择采用苯海明拉20mg进行肌肉注射,为患者给药地塞米松,选择剂量5mg,为患者给药雷尼替丁150mg,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如果患者联合化疗,需为患者选择西妥昔单抗,在化疗前一天进行给药。本研究20例患者联合放化疗的患者16例,联合单纯放疗的患者4例,化疗方案主要是为患者选择盖诺+顺铂、紫杉醇+顺铂、紫杉醇+顺铂+ 替加氟/氟尿嘧啶、氟尿嘧啶/替加氟+顺铂。为患者进行放射源选择6MV-X医用直线加速器,对于所有患者选择采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GTV是影像学当中可以看得见的肿瘤体积,GTV的范围应该扩大3~5mm,或者扩大到患者的肿瘤床;PTV需根据患者肿瘤部位、患者的摆位误差、患者呼吸运动等相关状况在CTV的基础上为患者向外扩展大约3~5mm,对于本研究所有患者每天照射一次,每周为患者进行五次治疗。对患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如果存在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情况,应该为患者选择G-CSF或IL-2治疗。

1.3效果判定

对于本研究患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每周需要对患者的不良反应状况进行记录,对患者的血液学和生化指标等进行监测,结束的时候为患者进行病灶部位的MRI和CT扫描。需客观对患者进行评价,根据RECIST实体肿瘤客观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如果患者可见肿瘤病灶完全消失,说明患者治疗为完全缓解(CR);如患者治疗后,肿瘤直径缩小,超过30%,则表示患者为部分缓解(PR);如果患者治疗结束以后,患者病灶既没有达到缩小的部分缓解的标准,也没有达到增长到疾病进展的标准,则表示患者病情未稳定(SD);如果患者治疗结束后,患者的肿瘤直径增大,超过20%,则表示患者疾病进展(PD)。了解患者的血液、骨髓、皮肤、消化道以及全身状况的毒副反应情况,为患者选择采用美国毒性反应评价指标进行评分,主要分为0~4度[2]。

2.结果

2.1近期疗效分析

本研究20例患者选择采用西妥昔单抗进行102周的治疗,中位治疗周数为7周,本研究当中存在有2例患者因为存在3级痤疮样的皮疹,不能耐受治疗,为患者进行5周治疗以后停用西妥昔单抗,完成放化疗,其余所有患者完成全部治疗。其余18例患者全部完成全部治疗,18例患者可以进行效果的评价,经过治疗以后CR患者14例,PR患者4例,2例患者因为无可测量病灶,所以不能够对近期疗效进行评价。

2.2随访结果

对于本研究所有患者选择采用门诊随访和电话随访新结合的方法进行随访,对于所有患者均全部获取随访,随访的时间为6~20个月,存在2例骨转移,3例肝转移,其余患者不存在复发功能。

2.3毒副反应

本研究20例患者均可评价毒副反应情况,最为常见的毒副反应是痤疮样皮疹,1度5例,2度8例,3度7例。患者主要发生在颜面部位,其次为胸腰背部位和四肢部位。除此以外,存在口腔粘膜反应,发生状况为1度5例,2度10例,3度4例,4度1例。患者还存在有甲沟炎、恶心呕吐症状、腹泻症状和骨髓抑制等情况,一般为1~2度。

3.讨论

西妥昔单抗是第一个在全球多个国家获准上市的靶向作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IgG1单克隆抗体,西妥昔单抗是免疫学技术与细胞生物学原理成功结合的产物,是针对EGFR的IgG1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能阻止EGFR与其天然配体结合,打断细胞自泌性无限增殖的恶性循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抑制内皮细胞增生和新生血管形成,抑制癌细胞侵袭、转移,增强细胞毒药物、电离辐射的抗癌作用。综上所述,对于晚期转移性恶性肿瘤患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为患者选择放化疗同步联合西妥昔单抗进行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近期治疗效果,这种治疗的毒副反应能够使患者具有良好的耐受,而远期治疗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骆竹媚,李平,张洪,杨玉琼,李燕雏.西妥昔单抗联合放化疗治疗晚期转移性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J].肿瘤预防与治疗,2010,23(03):203-205+237.

[2]曾甜,张艳玲,李建军.西妥昔单抗联合放化疗治疗进展期鼻咽癌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6,8(04):45-48.

论文作者:杨颜菲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3

标签:;  ;  ;  ;  ;  ;  ;  ;  

西妥昔单抗联合放化疗治疗晚期转移性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论文_杨颜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