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目的论视角下和歌汉译版本的选择问题——以《小仓百人一首》为例论文_周超超

(福建省福州市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0)

摘要:翻译涉及原作、读者、译者、译作等许多方面,译者思考方式的不同、面向读者群的不同,译作就会呈现不同的形态。本文以日语学习者这一阅读群体为对象,总结国内关于《小仓百人一首》的主要和歌汉译版本之特点,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找出适合日语学习者的和歌汉译版本,以期盼为其和歌版本的选择上提供意见参考。通过考察,本文得出:国内关于《小仓百人一首》的主要和歌汉译版本中,铁军等编著的《日本古典和歌审美新视点》是日语学习者的最佳之选。

关键词:和歌;翻译目的论;汉译版本;日语学习者

一、引言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西方语言学翻译理论的逐步发展,以德国翻译家赖斯、维米尔等为代表的翻译目的论粉墨登场。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具体形式,与人类其他行为一样,有其目的,且翻译目的在翻译开始之前就被确定。

目的论认为,任何形式的翻译活动都是一种行为,而任何一种行为都有一个目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须结合翻译目的和译文读者的特殊情况,以某个接受者群体为对象,使译文在目的语环境中具有某种功能,不同的翻译方法起到了满足不同类型的读者阅读的目的。本文将以翻译目的论为视角,从读者-译作的反向角度出发,总结国内各个和歌汉译版本之特点,并以日语学习者这阅读群体为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形式找出适合日语学习者的和歌汉译版本。

二、国内和歌汉译版本之特点分析

以《小仓百人一首》的和歌汉译版本为例,本文通过分析国内主要译本的前言、目录与译文,找出译者潜在的、直接的翻译目的,得出每个汉译版本的翻译特点为:

通过分析表1,得出:“版本1”的翻译目的中“适应我国读者的欣赏习惯”为第一位,并且力求忠实于原文;译文特点上,采用五言绝句的形式,较重视修辞的处理,且内容上做到忠实原文,不随意添加和省略。“版本2”的翻译目的是加强读者对和歌的理解;翻译特点上采取“57577调的形式,较重视修辞的处理,但译文添加成分较多;“版本3”的翻译目的中强调要从不同的角度对和歌进行审视,所以译文特点上根据原歌信息量的多少采取不同的汉译形式,形式自由且较重视修辞的处理,内容也忠实于原文,强调诗歌情意。

三、日语学习者理想中的和歌汉译版本

本文以问卷星的调查形式,对福建、浙江等地多所高校的115名日语学习者进行“和歌汉译版本选择问题”的问卷调查后,得到以下数据:

通过分析表2,得出:日语学习者认为有必要根据诗歌信息量的多少采取不同的翻译形式,倾向于形式自由的译文,且近乎整体都认为应重视修辞手法的处理,并且认为翻译活动中诗歌的情感与意境的诠释至关重要。

因此,通过对比表1与表2,我们可以得出:国内主要和歌汉译版本中,铁军等编著的《日本古典和歌审美新视点》译本最符合日语学习者的阅读需求。

四、结语

和歌这种艺术形式对日本的文学史、以及日本人民的精神生活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将这种文学形式介绍到中国,应该对中国读者和中国日语学习者了解日本有帮助。任何形式的翻译活动都是一种行为,而任何一种行为都有一个目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会结合翻译目的和译文读者的特殊情况,以某个接受者群体为对象,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起到了满足不同类型的读者阅读的目的。通过研究,本文得出铁军等编著的《日本古典和歌审美新视点》译本最符合日语学习者的阅读需求,可为最佳版本之选。

参考文献

[1]张锦兰.目的论与翻译方法[J].中国科技翻译.2004.01

[2]姜海清.浅谈翻译目的论[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2.08

[3]李斐.从目的论来看石川啄木和歌的汉译[J].学海纵横

[4]刘德润.小仓百人一首——日本古典和歌赏析[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5]铁军,潘小多,王静,施旻.日本古典和歌审美新视点——以《小仓百人一首》为例[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6]李濯凡.日本古典和歌百人一首[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作者简介:周超超,(1994-),女,浙江衢州人,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主要研究方向:日语语言学与教育学。

论文作者:周超超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1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5

标签:;  ;  ;  ;  ;  ;  ;  ;  

翻译目的论视角下和歌汉译版本的选择问题——以《小仓百人一首》为例论文_周超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