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有师承到认真读书论文

从学有师承到认真读书

谷霁光

学有师承,是进行教学的一个基本条件。

古语说:“学无师承,终难求益也。”人类从劳动中积累经验,又从劳动中传授经验。就传授经验来说,是“为人所师承”,就接受经验来说,是“师承于人”。教师对学生传授书本知识也同是如此,既“为人所师承”,也仍需“师承于人”。

基于不同维度的分析,每种实行模式呈现出的配置也不同:以说服和劝导为主的动员模式,以法治为保障的强制模式,以利益和效益为主的交换模式。 因此计划政策的实行模式不能单靠动员模式; 也不能简单地运用交换模式,让“无形之手”接管; 更不能简单地运用强制模式。 如果将动员模式作为强制模式和交换模式的有效补充形式,那么计划生育政策实行的明显优势表现在两个方面:①拓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空间; ②可以消解计划生育政策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冲突。

为了成为政府提供社会福利服务的主要专业力量以及消除弗兰克斯纳(Abraham Flexner)对其非专业评价的影响,社会工作沿着里士满的个人主义价值路径,更加强调运用精神病学和心理治理方法关注个人治疗和改变,越来越多地从事个案服务活动,开始走向过度专业化而不认同志愿服务[7]。由此出现了注重个人治疗的医学实践模式与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理念之间的冲突,以及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之间平等关系的断裂。随着全球化下社会福利服务多元模式的发展,社会工作开始反思仅关注个人治疗的医学模式的局限,重新强调个人与社会关系,通过重建与志愿服务间的平等合作关系优化整合资源,为服务对象提供本土化的专业服务。

书本知识虽以实践经验为基础,但它却尽是间接经验。传授书本知识就是要使间接经验容易为人们所掌握,取得学以致用的效果,这种传授,其本身就具有独特的要求。所以,在教学中全面发挥师承的作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特别是需要教师对知识、理论有深刻体会,多做些承先启后的工作,用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如果不重视全面的师承作用,无形中会影响着教师的责任感。今天提高教学的一个关键,在于提高教师,在于教师能在师承上发挥其更大和更有效的作用。最近看看报纸,知道国内许多数学家,自己曾经就各个基础课程全部做了习题,甚至在课本之外另找许多习题去做,他们从基本功方面勤学苦练,也深切领会到其中的奥蕴和效果,因而在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的传授上以及科学研究的指导上,就有其独到之处。今天他们更是“锲而不舍”,深入钻研,苏步青先生还写了文章,传播其心得体会。仅仅这么一个事例,即知我们的教学,是十分重视师承的。必须承认:师承的作用,在教学中是客观存在的。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因此,在农村学生的作文教学中,把乡土资源变成学生的写作素材,能使作文更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作文教学的研究中,我们应该注重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向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在生活中去寻找素材。

师承是社会性的,它是从群众中来,又回到群众中去。从实践中学,从书本中学,到处都可以找到经验的传授与奥蕴的指点,而新经验的汇集、交流,又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师承于人同时又为人所师承,师承便获有向深广发展的充分条件。这也为学校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在教学上最能发挥其师承作用的地方,一定在其自己用功深处的地方。教师全面备课,力求把课教好,往往在自己下苦功的地方会特别好,学生也就特别受到有益的启示,从而可以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其奥蕴处甚至终身不忘。教师要做到这点,不是没有困难的,却也没有任何神秘。加里宁说过:“教师们一方面要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绵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学中吸收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再把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一个教师一辈子这样干下去,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自然会一天一天的丰富起来,而且在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中能以自己深切的体会针对关键的地方加以指点,学生便能得到师承的莫大好处。如果教师“不日新月异地补充自己的知识、力量和精力”(加里宁:《在欢迎受勋章的乡村学校教师晚会上的演说词》)不求上进,只是凭借课本讲解一番,或者只是凭借教学参考书为课本做些注脚,那么函授讲义、录音机以至电视也可以解决问题,教师分班上课的意义便不大了。例如教师指导学生多做习题,只强调熟能生巧,道理虽然不错,但是很不具体。究竟多做习题给当前学习和将来学以致用有什么好处?究竟在每一单元中多做习题可么突破哪些问题?学生是不易了解的,必须依靠教师的指导,才能免于暗中摸索。特别是需要教师根据其自己切身体会感染学生,并把自己积累的经验传授给学生,才能引人入胜,不致流于泛泛之淡。古代名画家顾恺之,长于人物画,他画人物的特点在善于传神,传神的奥蕴又集中于人物的眼睛,他告诉别人说:“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一个集前人之大成而具独创性的艺术家,随便谈吐中就透露了真传。“目送归鸿”四字把系统的理论和技巧,以及在“难”的关键上如何下工夫,都一揽子表达出来了,何等深刻!何等形象化!又何等吸引听者的注意!用功深处见师承,不由得不鼓舞我们再加一番努力。

谈踏踏实实地抓教学内容这一中心环节,其关键之一,在于教师认真读书、根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认真读书,原来已具备这些基础的,要求更上一层楼,而不具有这些基础的,要迎头赶上。教师承担教学任务,不可能都是先学后教,而可以边教边学。古话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知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知不足与困就下苦功夫,用功深处见师承,其中没有半点玄虚。

教师如何读书,这需要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一是随着教学进程,全面备课;一是订下一个三五年读书计划,就各人力所能及,系统读书。后者仍以所教课程为中心,但又不局限于教本和教学参考书的内容。范围可以广一些,要求泛读;重点可以突出一些,要求精读,有条件的还可以结合专题研究、专书编著等进行。如果说前者要求立竿见影,那么后者不一定要求立竿见影,二者相辅相成,积年累月,必然能集古今在这方面的大成,而又有自己独到之处,用功深处见师承,照亮了自己也照亮的别人,下苦功毕竟有其无穷乐趣。

谷霁光(1907-1993),史学家。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历史系,留校任教。曾任南开大学讲师,厦门大学教授,中正大学教授、系主任。1949年后,历任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学院教授、教务长。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兵制史、经济史研究和教学。著有《府兵制度考释》《中国古代经济史论文集》《史林漫拾》。

(摘选自《江西教育》杂志1961年第11期)

标签:;  ;  

从学有师承到认真读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