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未来与当今世界社会主义命运的探讨_苏东论文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未来与当今世界社会主义命运的探讨_苏东论文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前途的论述和当今世界社会主义的命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论述论文,当今世界论文,前途论文,命运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纵观国际共运一个半世纪的发展,社会主义经历了几次大的曲折和反复,但总的趋势是前进、上升的。苏东蜕变几年之后,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初步成功,前苏东国家“左派”力量重新振起,西方发达国家出现马克思主义研究热潮,以及社会主义运动在其他国家稳住阵脚,并初露复兴之端倪。社会主义依然充满希望。

关键词 社会主义 苏东蜕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作为思想、运动和制度的统一的社会主义,自从它在本世纪初期变为现实以后,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方向,使资本主义世界寝食不安。然而,到本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前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却发生了蜕变,执政的共产党相继丧失了政权。这样,一方面使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由15个减少为5个,共产党数量由180多个减少为130多个,党员人数由9100万减少为6000多万, 统治的区域由占全球的24%缩为7%。另一方面, 前苏东国家蜕变这股冲击波遍及世界各地。尤其对西方国家的社会主义政党冲击很大,有的党因经受不住打击,而自动解散停止了活动;有的党迫于压力或其它原因而改名易帜。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二战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处于低谷。面对此情,西方国家的政治家纷纷拍手称快,认为这是“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胜利”,大力宣扬“共产主义已经灭亡”,“马克思主义已经破产”,“社会主义已经进入历史博物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的这场大雪崩和西方反共势力的蛊惑煽动,在一定范围内造成了人们的思想混乱。社会主义还有没有生命力?

如何正确看待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的这一严重挫折,澄清人们的一些错误认识,邓小平同志在东欧事件发生后,就明确指出:西方国家“不要高兴得太早,问题还复杂得很”[1]。 后来他又从世界历史发展的角度对社会主义的挫折作了深刻的分析。他说:“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几百年间,发生过多少次王朝复辟?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 2]至于对东欧剧变后的形势,他认为也要辩证地看:“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3] 因此他希望大家:“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灭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4]“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5]邓小平这些关于社会主义前途的论述,拨开了人们思想上的迷雾,为我们科学地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应该看到,前苏东国家的蜕变,确实给当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冲击很大。但这不会也不可能改变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方向。回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一个半世纪的时间里,社会主义经历了几个大的曲折和反复。科学社会主义一产生,一大批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即投入波澜壮阔的1848年欧洲革命。社会主义在这次革命高潮中也曾出现过胜利的希望。但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国际共运立刻陷入了困境,欧洲大陆一时被白色恐怖所笼罩。经过马克思、恩格斯的精心培育和第一国际的不懈努力,以巴黎公社诞生为标志,欧洲再次出现了革命高潮。只不过巴黎公社政权很快被第也尔反动政府颠覆。直到1883年马克思逝世,社会主义在欧洲再也没有出现过胜利的曙光。如果说1889年第二国际的诞生标志着欧洲工人运动重新高涨,那么,1895年恩格斯逝世后,修正主义在国际共运中的泛滥以及随后第二国际的破产则是国际共运的又一次历史性倒退,而在这种倒退的同时,新的前进因素已经在孕育成长。随着列宁主义的创立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成长,国际共运很快走向复苏。特别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了现实,使人类历史流程发生了空前巨大的飞跃性变化,开创了国际共运发展的全新时期。尽管随后不久爆发的欧洲无产阶级革命风暴相继都失败了,欧洲各国的革命又暂时进入一个低潮期,但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东欧和亚洲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的相继建立,使国际共运的发展达到了迄今为止的辉煌顶点。那时,社会主义阵营的巩固,亚非拉一大批民族国家的社会主义取向,使社会主义的威望空前提高。然而到60年代,国际共运却又发生了分裂,从70年代开始,前苏联这个社会主义老大哥的经济发展速度减慢并逐渐陷于停滞,社会主义威望由此而降低,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国家的剧变,使国际共运陷入了最低谷。

纵观国际共运一个半世纪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虽然在其发展过程中,社会主义也经历了多次挫折,但每一次挫折之后的高涨都使运动水平达到更高层次。马克思主义则在挫折中得到发展和创新。而随着理论的发展和创新,社会主义必然又会从挫折走向更大的胜利。

令人鼓舞的是,正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遇到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失败论”甚嚣尘上之时,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却蓬勃兴起,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给社会主义运动向前发展注入了鲜活的动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本世纪后期,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向大倒退的时候,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吸取了以往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经验教训,以大无畏的创新精神,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为世界社会主义的振兴进行了一次深刻革命。它用一系列符合时代精神和国情要求的社会主义新观念、新理论、新政策去取代落后了的旧观念、旧理论,比较系统地回答了经济文化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进行建设等一系列问题,推进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走出了一条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路,为恢复社会主义的生机与活力,繁荣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创造了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据统计,我国从开始改革和实行战略重点转移的1979年至1994年的16年间,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9.4%, 是同一时期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在这16年间,我国的消费品市场扩大了12.7倍,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每年递增17.2%;我国城填居民家庭人均生活费收入增长10倍,年均递增15.5%,农村居民家庭收入均纯增9倍,年均递增14.8%,已有1.8亿人摆脱了绝对贫困的处境。我国进出品贸易额从1979 年的240亿美元增加到1994年的2367亿美元,净增9.9倍。我国用十多年的时间,达到了美国曾花50年、日本曾花30年才达到的目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目前,中国的经济仍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发展潜力巨大,发展形势为世界普遍看好。

我国正是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创造了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奇迹,形成了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生机勃勃的局面。经受住了苏东蜕变的严重冲击,顶住了冷战结束以后西方大国霸权主义的巨大压力,一扫苏东蜕变造成的对社会主义悲观的气氛,使世界人民看到了社会主义的希望之光,坚定了世界人民对社会主义的信心。正如邓小平所指出:“只要中国不垮,世界上就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坚持社会主义。”[6]“只要中国社会主义不倒, 社会主义在世界将始终站得住。”[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成为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主力军和擎天柱,开辟了世界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当然,我们应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已经取得的成就还是初步的。当前,我们正在围绕着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这一跨世纪宏伟纲领,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如果在下世纪中叶,我国实现了第三步战略目标,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6万亿美元, 属于世界前列,“这不但是给占世界总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界走出了一条路,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路”[8]。到那时, “我们就可以真正用事实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优越了”[9]。 因此,中国将成为更多国家效法的榜样,社会主义将再一次成为第三世界落后国家广大人民群众向往的目标,社会主义也必然会进入一个较快的发展时期。而一切关于社会主义已经终结、资本主义是千年王国的谎言也将不攻自破。

苏东蜕变后的情况如何呢?实践表明,资本主义原非前苏联和东欧人民的选择。五年多来,这些国家制度转型之后,进行了资本主义的“改革”,至今很不成功。广大的人民群众不但没有从中得到实惠,而且相反,“吃亏的感觉变得越来越大了”。社会生产严重滑坡,通货膨胀居高不下。失业人数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显著下降,两极分化现象加剧。有的国家生产水平比转型前下降了30%~40%;有的国家通胀率高达300%~400%;在目前的东欧国家,70%以上的居民感到生活不如剧变以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居民达到总人口的20%~30%,有的国家甚至接近70%。布热津斯基对此作了这样的描写:前苏东国家“快速私有化所造成的社会困难和经济困难,非常有可能引起大规模的政治上的动荡不安”,“生产和消费大幅度下跌,极度的通货膨胀和日益增多的失业人数”,使得“为数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憋不住要对极少数的新贵富豪发泄怨恨”。那里的人民群众经历一个痛苦的反思过程,开始“对民主口号不再着迷”,而怀念过去那个生活有保障的安定时代。正是这种怀旧情绪使这些国家的许多选民在议会选举中把他们的选票投给了那些由前共产党人组成的社会党、社会民主党、民主社会主义党,因而出现在一些国家中,有些由西方资产阶级扶植上台的右翼政党在选举中相继被赶下台,前共产党或左派力量重新振起的新景象。如:在1993年9月的波兰议会大选中, 以波兰社会民主党(前身为波兰统一工人党)为核心的左派联盟获得重大胜利,成为参众两院的第一大党;曾被宣布为非法并被解散的苏共,又以各种不同的名称在独联体各国发展,俄共还在1993年冬季选举中成为议会中第三大党团;乌克兰共产党在1994年4月的选举中成了议会中的第一大党; 还有匈牙利社会党(前身为匈社会主义工人党)在1994年5月的全国大选中,获全国386个议席中的209个,占54.19%;保加利亚社会党(前身为保共)也在240个议会席位中占据106个,是该国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等等。 虽然这些共产党或左派力量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党派,都修改了党章,宣布放弃以前那种社会主义,继续进行改革,但西方国家仍对此感到不安和恐惧。因此,他们的政治家纷纷发表评论,认为这是“共产党卷土重来”,“新共产主义幽灵在欧洲游荡”,“马克思又回来了”等等。尽管我们认为目前这些苏东国家的共产党人或左派力量确有“东山再起”之势,但还不能说这意味着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就已完全复苏。经过这次曲折,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对比和反思中认识到了社会主义理想的真正价值。他们相信:“隧道的尽头是社会主义的复兴。”

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在苏东蜕变的巨大冲击下,其力量和影响一度出现大滑坡。但这一局面在1994年基本好转,这些国家的共产党人也在进行各方面的调整,努力克服在理论上奉行教条主义,在战略策略上脱离本国实际和广大群众,在组织上党内民主不健全等失误和弊端,在探索走向新的道路上重新活跃起来。一方面,出现了马克思主义研究热潮。他们十分活跃,学术交流不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95年9月27日至30 日在巴黎召开了由法国《当代马克思》杂志发起的“国际马克思大会”。大会以“马克思主义100年——回顾与探索”为主题, 联系了世界上近百家与马克思相关的刊物和研究机构,包括法国、英国、美国、意大利、西班牙、巴西、阿根廷等许多国家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人员,同情者上千人参加了大会。大会对百年来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世界的关系及其前景进行了深入探讨,对苏东蜕变的原因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颇有见地的学术观点。如西方分析学派的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英国的哲学家柯亨教授认为,苏东蜕变“从政治上说是社会主义的失败,从理论上说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因为在他看来,前苏联的社会主义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求。美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学者奥尔曼认为,前苏联的社会主义颠倒了共产党和无产阶级的关系,领导人搞“垂帘听政”,因而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等等。这次“国际马克思大会”盛况空前,是西方世界近30年来所罕见的,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运动的发展。

另一方面,西方国家的共产党也加强了实践活动。如芬兰共产党曾于1992年11月宣布停止活动,而事隔两年后,又决定恢复活动,并确定党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团结的民主的欧洲和建立一种新的人类文明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法共和葡共则更新了领导班子成员,保持了队伍的稳定。法共、葡共、西共、希共等还连续几年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党报节”,参加人数均达几十万人之多。这些党在1993年以后的大选中,获得的支持率都呈上升趋势。在他们各自国家依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日本共产党经过努力,在1994年10月举行的地方选举中也取得了好成绩,等等。

以上事实说明,西方国家的大多数共产党在苏东蜕变以后,仍然在坚持探索,并初步稳住了阵脚,其影响在扩大,困境得到了缓解。尽管他们要真正走出低谷并非易事,还需做大量工作,但西方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毕竟承受住了冲击,并在很短的时间内又有所发展,这是令人鼓舞的。

值得注意的是,其他几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严重挫折中站稳脚跟后,也正在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采取重大措施进行改革,以适应世界形势的变化。如越南自1991年越共“七大”提出了以革新和经济建设为重心的新方针后,加快了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步伐。短短几年,成效显著。1994年其经济增长了8.5%, 超过预计年增长5%~6%的指标,成为当今亚洲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和充满生机活力的国家之一。古巴从1993年起,也开始注意借鉴中国和越南改革开放的经验,改革开放开始小步启动。1994年的移民事件,进一步促使其加快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和力度,并已初见成效,群众开始增强信心。

还有发展中国家的共产党人在致力于发展民族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础上,为争取确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向,也取得了某种程度的发展和突破。比如,受南非共产党影响和支持的非国大在1994年5 月的全国大选中获胜,组成了新南非政府,这标志着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历史终结,实现了南非共产党长期奋斗的首要目标;尼泊尔共产党(联合马列)在1994年11月的全国大选中获胜,并已组成了新政府,正式确立了尼泊尔君主立宪多党议会民主制度下的共产党政权,等等。

总之,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从苏东剧变中经受锻炼、吸取教训以后,正力图从低谷中走出来。尽管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还会遇到新的矛盾、困难和挑战,但作为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终将要按照其运动的轨迹继续朝前发展。正如邓小平这一时代伟人,在世界处在剧变纷争的关键时刻所指出:“我们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充满信心。”[10]

注释:

[1][2][3][4][5][6][7][8][9][10]《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60页,第382~383页,第383页,第383页,第382页,第321页,第346页,第225页,第256页,第321页。

标签:;  ;  ;  ;  ;  ;  ;  ;  ;  ;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未来与当今世界社会主义命运的探讨_苏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