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初高中化学衔接工作论文_李志宏

如何做好初高中化学衔接工作论文_李志宏

李志宏

摘要:初高中的化学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大有不同,其本身的难度也相去甚远,缺失了初高中化学衔接这一环,会造成随后教学效率的低下。本文拟从“学生认知”、“教师教学”、

“教学工具”等方面出发,探讨了初高中化学衔接工作的展开。

关键词:初中;高中;化学;衔接工作

由于化学在义务教育初中阶段所占的课时较少,难度也不大,而到了高中阶段难度陡增,这使得很多学生在高中阶段产生了不适应的感觉。如何做好初高中化学的衔接工作,成了高中化学起步阶段的关键事宜。下面,笔者就对此问题展开讨论。

一、从学生认知出发,讲清基本知识和学习方法

1.讲授清楚化学的基本模块知识。高中化学知识分为五大模块,只要将这些模块的知识一一击破,化学也就不难学了。(1)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这是化学的精髓和灵魂所在,必须花大力气去逐字逐句理解其概念,掌握其外延和内涵,学习时不要只局限于熟记,要善于抓住其中的关键字,准确无误地去理解,只有这样运用时才能挥洒自如。(2)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这一块是化学的基石,可划分为金属和非金属,可结合元素周期表去进行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应掌握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这一部分内容需要掌握的化学方程式很多,需要结合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实验现象去记忆。(3)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的学习均是围绕有机物的官能团来展开,重点掌握有机物的基本结构和化学性质。(4)化学计算。这一块纵贯化学各部分,要掌握计算的基本类型、解题规律和解题技巧。(5)化学与实验。这一块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的特点。包括仪器、基本操作、制备、鉴别(定)、提纯、定量实验、试剂存放、事故处理等。

2.利用各种化学思维方式辅助学习。学习涉及到思维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会导致学习方法失当,接下来的学习举步维艰。(1)建立常用化学思维。每个学科的知识都有自己的特点,只有掌握每个学科的知识特点和思维方法,学习时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化学思维方法主要有结构决定性质、条件分析和定量分析法、对比法、比较法等。以最常用的的结构决定性质的思维为例,比如某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可推知其单质的氧化性较强,得电子后形成离子还原性较弱,而其他含有该元素的同价态的化合物大多数都有较强的氧化性等等。(2)善于归纳知识导图:有很多学生觉得化学难学,很大程度是觉得化学的知识点太琐碎,记了这个忘了那个,或者即使记下了知识点,也不知道怎样用于解题。如果我们在学完每个章节的知识之后,时常能将知识点由点到线再到面的归纳成思维导图的形式,不仅有利于高效记忆,而且也便于梳理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还能迅速建立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结。(3)灵活巧用记忆法:由于要记的化学知识点比较多,如果靠死记硬背是难以记牢的,所以应学会巧记。化学上常用的记忆方法有:比较法、归纳法、口诀法、实验记忆法,衍射记忆法等。对一些需要记忆有无规律的化学知识,可编成通俗、生动的口诀,提高记忆兴趣和效果。如把过滤实验操作概括成“一贴、二低、三靠”,六个字包括了整个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还有常见化合价、酸、碱、盐的溶解性等都可以编成口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从教师教学出发,做好学情分析以及教学设计

初高中的衔接需要教师认真做好教学设计,主要做到如下几点:首先,对初高中的化学教材内容很熟悉。课本是学生学习这个学科的“根”,万变不离其宗,教师只有对课本很熟悉,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做到心中有数,并清楚课本内容初高中前后的联系,在脑海中有清晰的化学知识框架图,才能应对高一新生突然提出的问题,也才能对其他情况给出合适的解决方案。课前认真备课。备课时教师既要准备要讲的高中的课本知识,也要想到他们初中已经学过什么类似的较为浅显的知识点,还要假设出学生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对此会有怎样的表现等,在脑海中形成一个上课的过程。如在讲某方面内容时,学生会有怎样的疑问,又该怎样回答,要怎样总结归纳出正确答案等这些都需要教师提前设想的。教师如果在课前认真备课,应对起课上的突发情况会容易很多。同时,一定要在课前做好演示实验。演示实验对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都有很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需要在课上做好演示实验。如何让演示实验成功呢?这就需要教师对所做的实验目的、仪器、药品、注意事项等做到心中有数,保证准确。哪怕是再简单、再基础的化学实验,教师也要在上课亲自前做一遍,因为有可能会出现因为药品过期、失效或者效果不明显需要改进实验等导致实验不成功的现象。初期的印象会使学生对该化学教师的教学能力有着第一印象,从而影响教学效率。

三、从教学实际出发,教师需要利用先进的教学工具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已进入课堂教学中,成为了教学辅助的有力工具,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在以往传统的化学课堂上,一直都是教师一支粉笔走天下,学生的学习兴致也并不高,教学效率也有待提高。多媒体以其多元、灵活的优势,可以将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刻板为形象,从而能够有效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改善。对于新高一的学生而言,这一点就显得尤其重要。

高中化学相较于初中化学而言,很多知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很大,如果从一开始就将学生难倒的话,后面的教学就难以开展。多媒体的优势就在于它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将微观的变化过程以宏观的视图模拟出来,将复杂的过程以形象、逼真的动态图像显示出来,不仅便于学生理解,还可帮助启发思维,培养观察能力与想象能力,教学效果要比教师单纯的口头讲解好得多。例如讲“布朗运动”时,在大烧杯中盛1-2cm高的水,放入一点花粉,让学生通过投影进行观察,既增大了实验的可视面积,又可以减少人在近距离观察时其呼吸对实验的干扰。再比如,介绍“电子云”时,学生对电子云模型中那么多的“点”很难理解,通过多张投影片的叠加,学生很快就理解了电子云模型的形成过程,从而接受了电子云的概念。再如在教学苯分子时,即便辅以图示,学生也依然理解不够,想象不出具中的构造特点。如果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效果就非常明显。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苯分子的球棍模型、比例模型,并进行360°旋转,这样,学生很快就能了解到其结构特点,并在随后的练习中高效率地完成作业。可见,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种立体、动态的模拟过程可让学生印象深刻,记忆牢固,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为初高中衔接打好基础。

(作者单位:山西省静乐县职业中学035100)

论文作者:李志宏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7月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30

标签:;  ;  ;  ;  ;  ;  ;  ;  

如何做好初高中化学衔接工作论文_李志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