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教育视角的城市发展论文_郭皓

基于职业教育视角的城市发展论文_郭皓

滨州市技术学院 山东 滨州 256603

(滨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重点研究课题)

摘 要:发展新型的城镇化同发展职业教育是密切联系的。现在国内建设新城镇化工作正在全面展开,这是发展职业教育的最佳时机。进行职业教育可以增加就业几率、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城市进步、加强城市的整体实力,职业教育在发展城镇化方面有着巨大作用。所以,必须做好上层规划,要凸显出职业教育的关键性,提高职业教育人才的整体素质。教育体制要更加完备,对于流动性人员,在就业就学方面应建立长效、可转移性机制,以此来促进城市繁荣和职业教育协调进步,达成发展新型城镇化的目的。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职业教育 发展

一、国内建设新的城镇化,让职业教育得到了辽阔的发展空间

发展新型城镇化方面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极大重视。自从实施改革开放,中国经历了全球范围内最快速度和最大规模的城镇化变迁,城市突飞猛进的发展推进了社会经济的进步,使得发展职业教育有了优越的条件和基础。

1.中国在发展城镇化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中国的城镇化起步晚、水平低,但在发展中却表现出规模大、速度快的特点,常住性城镇人口在1978年为1.7亿,而2014年就达到了7.49亿。从2000年到2014年,每年国内城镇新增人数达到2100万;城镇化水平增至54.7%,平均每年提升1%,而全球的整体水平为52.5%;城市数目由原来的193个上升为658个,正规化镇级编制数由2173个提高为20113个。城市功能持续优化完备,各项基础性建设得到提升完善,这些都极其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发展。

2.现在是中国深入发展城镇化极其重要的阶段。纵观全球发展城镇化的规律,现在中国的城镇化发展依旧在30%到70%的快速阶段。缘于中国进行的区域经济调控——“一带一路”布局、京津冀一体化的实施、长江经济带设立,在今后5到10年间,中国会产生长江三角洲、京津冀等大量城市群,各种产业以及人口汇集到城市之中。现在是中国建设城镇化的关键阶段,职业教育必须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

3.新型城镇化建设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国家颁布的新型城镇化规划当中明确说明,要把人作为城镇化发展的核心,有序完成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后的市民化;要持续提升相关人员综合素质,促进其整体发展。这当中的“以人为核心”和提高人员素质这两个方面,使得职业教育得以切入并立足于促进城市发展,且能在其过程中施展拳脚、大有可为。

二、职业教育成为发展和实现人的城镇化的重点策略

现代化建设必将经历城镇化发展的道路。城镇化将会强化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可以促进产业构造的发展,可以很好地处理“三农”问题,可以强力支撑和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实现这部分内容就要凭借人的职业化和城镇化来完成。

1.职业教育成为城市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和基石。现代城市的产业更加集中,发展更加快速全面。居民的职业能力、员工的职业素质是保障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职业教育能够教会人们各种专业的技能。城市要想进行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教育培养众多的精通新技术、专业化的各类人才。当前,发展职业教育已经被众多城市作为强化生产力以及提升城市魅力、吸引人才的重点手段。具有优越的职业教育条件,逐渐被许多政府机构作为招商引资中引以为豪的亮点,而因此吸引企业进驻的真实例子也不在少数。

2.职业教育成为提升就业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保障性条件。就业情况直接影响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职业教育就是直接面向就业目标,可以加强居民的工作技能、提升就业机率、降低失业率,为居民就业安置贡献力量。近些年,职业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在就业方面一直处于高度向好水平,中职院校学生毕业后就业水平一直高于95%,高职类学生就业水平已高于90%。现在,国内的中高水平技能型人才主要源自于职业院校。有数据表明,在汽车维修、营养服务、信息业、运输交通、制造加工、酒店管理、健康服务业等行业,新招募的一线技能人员超过70%是由职业院校培养出的毕业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职业教育已经成为加强城市整体竞争实力的关键性手段。进行职业教育能够加强居民的职业精神和素养,有利于提高社会人员综合性工作水准以及服务水平,便于改变陈旧的选择职业和片面的选择人才的观念,在形成、发展与创新职业文化、产业文化乃至城市文化方面提供了有力帮助。城市若进行可持续性发展建设就必须进行职业教育,这是促进城市建设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绝大多数现代城市当中都拥有优良的职业教育设施及水平。很多城市将提高职业教育水平当作促进经济提高、强化综合竞争力的重点手段。

三、适应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加速进行职业教育建设

城市建设要求将转入的新增人口进行专业化、职业化培训。所以,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就必须设计出整体规划,要将职业教育重点对待、持续加速,促进其发展建设。

1.必须做好布局和谋篇工作,推进职业教育同城市经济协同进步发展。城镇化不单是人口从农村汇集于城镇,同时还伴有更为高级的资源类的挖掘和利用、伴随产业构成的科学调整、伴随着社会经济新局面的诞生。在此进程当中,不管是生产要素的汇集,或是产业构成的转化、思维模式的革新、现代文明的确立,都必须提高人口的职业化能力素养。发达国家的生产工业当中,从事管理和专业技术的人数占职工总数约80%左右,而我国的占比只达到了40%。目前国内社会经济建设和城市化建设正加速前进,新型科技越来越多地运用到生活及生产之中,需要更多的懂技术、有技能的人才参与其中,而旧体制下的劳动力的需求正快速减少。所以,必须对职业教育的建设予以足够的重视,将职业教育置于更加重要的地位,将其看成一项重点民生事项来对待,总体战略上予以突出,总体规划上协同筹谋,采取适当的政策鼓励,从财政方面给予保障。这样才能最佳状态地体现职业教育在新型城镇化以及社会经济建设当中的促进作用。

2.要做好“接口”和“通路”的工作,要加强人才培养,助力于新型城镇化发展。开办职业教育需要很高的成本,所以,筹划发展职业教育的时候必须准确到位。要以持续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核心,为城市经济建设输送技能强、素质高的人才。一是要体现出两个重点,就是要“接好口”和“通好路”。“接好口”就是要将为城市发展现代产业服务当作中心。由于新型城镇化及工业化深入发展,在就业方面等会出现很多新的岗位,职业教育需要及时对接各方面的要求,科学地调配学校的专业以及课程,更好地为城市发展经济服务。“通好路”就是将课程内容创新,与中、高职教育同步建设作为主线,建立系统化教育、多种类成才的观念。二是要完善三方面的保障工作。首先是要加强政府对职业教育发展的统筹规划责任,要在规划中完成职业教育的创新和发展;其次是要符合当前产业化建设的需求,对于一些重点的专业需要大力地给以财政支持;再次就是要加强对师资力量的建设,实行开放办学方式,让真正的高技能人才走上讲台,坚持革新教育方式,让学生学会动手动脑,让理论服务于实践,用实践检验理论。

3.“瞻前”同时“顾后”,促进教育培训机制的健全,针对流动人口特性,建立转移就学就业长效机制。据统计,中国城镇化水平增加1%,会影响到1千万流动人口,这当中近六分之一是职业教育的适龄人员。但现在还没有几所城市设立对流动人员尤其是现代农民工予以专业化培训和教育的常规化制度,他们缺乏专业化培训,找不到工作,城镇化发展当中显现出缺少人才的一面。步入城市的儿童如果缺乏教育,将严重影响社会的安定和谐。这项工作需由政府和学校以及社会各界齐心协力来完成,各方有效配合,建立起对流动人员尤其是新型农民工进行专业化教育的常态制度。

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以及人力资源开发当中的重点组成,将有助于从业人员开启走向成才、成功之门。职业教育担负起了培养人才、传承技能、促进就业、助力创业甚至改善民生的重大责任。目前中国的城市建设步入了崭新时代,急需职业教育部门培养人才来支撑和增进活力。我们要大力推动职业教育同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步性和协调性,力求更好地完成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目的,为达成“两个一百年”的发展目标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全部力量。

参考文献

[1]刘海燕 职业教育与晋城城市发展浅析[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1)。

[2]刘宗宝 现代城市集群和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思考[J].职教通讯,2014,(7)。

[3]董奇 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回应未来城市发展——《上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30年)》引发的思考[J].江苏教育,2016,(60)。

论文作者:郭皓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11月总第24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0

标签:;  ;  ;  ;  ;  ;  ;  ;  

基于职业教育视角的城市发展论文_郭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