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进领导干部作风和开展群众路线教育的问卷调查_党的群众路线教育论文

关于改进领导干部作风和开展群众路线教育的问卷调查_党的群众路线教育论文

关于领导干部改进作风和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问卷调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问卷调查论文,实践活动论文,领导干部论文,作风论文,群众路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13)04-0003-04

党的十八大后,党中央出台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安排部署在全党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山西省委也出台了实施办法,抓紧了相关工作。为了解我省领导干部对当前改进作风和搞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看法、信心、问题思考和建议,我们最近在山西省委党校第22期省管领导干部进修班、第54期中青年领导干部培训班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90份,收回有效问卷71份。71名调查对象中,市厅级领导干部32人,占45.1%;县处级领导干部39人,占54.9%。经认真统计、分析和概括,主要的看法、判断和建议如下。

一、大家充分认识改进作风的及时性、必要性,充分肯定这次改进作风的力度和明显成效,认为自上而下的领导和领导机关带头是成效明显的主要原因

调查中,在回答“您认为中央改进作风‘八项规定’和省委‘四个实施办法’是否及时必要”时,选择“非常及时必要”的高达84.5%,“比较及时必要”的占5.6%,仅有9.9%的人选择“抓一抓比不抓强”,无人选择“必要性不大”。在问及“您认为改进作风对于密切党群关系的作用如何”时,选择“作用很直接很大”的占81.7%,“作用较直接较大”的占15.5%,仅有2.8%的人选择“作用不直接不大”。在问到“您怎样看待中纪委开展的清退会员卡行动”时,认为“抓得好,是‘打铁先得自身硬’的具体体现”的占71.8%,认为“有示范意义,其他部门也应当照此推行”的占16.9%,认为“抓一抓也有好处”的占7.0%,认为“不是什么大事”的占4.2%。其中,认为“有示范意义,其他部门也应当照此推行”的市厅级干部比例远远高于县处级干部,达到了28.1%,县处级干部比例为7.7%。由此说明,领导干部对中央和省委抓改进作风高度认同,对其必要性充分肯定。

大家普遍对这次抓作风转变的力度和效果比较满意。问及“您认为这次中央和省委抓改进作风的力度和效果如何”时,选择“力度很大效果很好”的占36.6%,“力度较大效果较好”的占52.1%,两项合计88.7%;而选择“力度一般效果一般”的占9.9%,“力度不大效果不大”的只有1人,占1.4%。问及“据您了解群众对改进作风的效果评价如何”时,选择“很满意”的占14.1%,“比较满意”的占70.4%,两项合计84.5%;选择“不太满意”的占14.1%,“不满意”的仅占1.4%。

大家很集中的一个认识,就是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带头对于改进作风的作用非常大。问及“您认为这次改进作风成效明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时,选择“领导干部自上而下带头”的占到53.5%,“文件规定明确具体”的占22.5%,“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力度”的占12.7%,“处理问题动真格的”的占11.3%。问及“巩固改进作风的成果,您认为主要靠什么”时,选择“靠领导和领导机关重视与带头”的最高,占50.7%,“靠完善和细化相关制度规定”的占40.8%,“靠社会和网络舆论的压力”的占5.6%,“靠纪检监察部门的日常化、长期化监督”的占2.8%。对上述问题的回答,市厅级干部和县处级干部略有不同,前者将“靠完善和细化相关制度规定”摆在首位,为50.0%;后者将“靠领导和领导机关重视与带头”摆在首位,达56.4%。要根本改进作风,领导和领导机关必须带好头、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这是动不动真、要不要实效的重要尺度和关键一招。

二、改进作风带来了多方面的变化,最突出的是减少了“迎来送往”、“吃吃喝喝”、“文山会海”,领导干部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了工作、学习和调研上

调查中,对于“半年来您感受到的迎来送往减少情况如何”的问题,选择“减少一半以上”的占50.7%,“减少三分之一”的占29.6%,“减少20%”的占15.5%,“基本没有减少”的占4.2%。问及“半年来您本人参加的公务招待活动的情况如何”时,选择“减少一半以上”的高达81.7%,“减少三分之一”的占9.9%,“减少20%”的占5.6%,“基本没有减少”的占2.8%。问及“您认为这次改进作风,解决得最好的问题是什么”时,选择“迎来送往吃吃喝喝”的占76.1%,“文山会海浪费精力”的占12.7%,“官僚主义讲派头”的占7.0%,“领导活动报道充斥媒体”的占2.8%,“多头检查评比繁多”的占1.4%。其中,将“迎来送往吃吃喝喝”列为解决得最好的问题的县处级干部要高于市厅级干部,达到了82.1%,后者为68.8%。问及“半年来您感受到的会议、文件减少情况如何”时,选择“减少一半以上”的占23.9%,“减少三分之一”的占25.4%,“减少20%”的占36.6%,“基本没有减少”的占14.1%。从调查对象的切身感受看,“迎来送往”、“吃吃喝喝”、“文山会海”确实得到大力度遏制,至少减少“三分之一以上”,这是了不起、最突出的变化。

减少了迎来送往、吃吃喝喝、文山会海,领导干部节省出的时间大都用在了工作、学习和调研上。在回答“对于改进作风,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时,选择“工作精力集中了”的占38.0%,“讲话少了、实了”的占32.4%,“学习的时间多了”的占16.9%,“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多了”的占8.5%,“下基层时间多了”的占4.2%。其中,县处级干部(中青年干部)选择“学习的时间多了”的达23.1%,市厅级干部为9.4%,说明中青年干部更加重视学习。当问及“对于改进作风节省出的时间和精力,您主要用于哪方面”时,选择“集中力量抓工作”的占33.8%,“读书学习写东西”的占32.4%,“下基层调研”的占26.8%,“参加文体活动锻炼身体”的占7.0%。其中,市厅级干部的选择量排序为:①“集中力量抓工作”,②“下基层调研”,③“读书学习写东西”,④“参加文体活动锻炼身体”;县处级干部的选择量排序为:①“读书学习写东西”,②“集中力量抓工作”,③“下基层调研”,④“参加文体活动锻炼身体”。这说明领导干部的精力更集中了,作风、文风更务实了,更多地把时间和精力用于工作、学习和调研。

三、改进作风重在动真碰硬、重在查处无例外、重在持之以恒,同时又要深入研究实际情况,完善操作性强的具体规定

改进作风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但在实际中仍然会碰到认识上和操作上的具体问题。在问到“落实改进作风有关具体严格规定,您的看法是什么”时,回答“就应该不折不扣执行”的占70.4%,“有点严,必要的宴请和仪式还需要有”的占19.7%,“还不够具体,需要配合相应的操作性规定”的占9.9%,无人选择“太严了,影响了部门间关系和工作”。

在回答“对于目前的公务接待,您认为难以把握的是什么”时,选择“接待标准不好掌握”的最多,占42.3%,“新要求与习惯做法有矛盾”的占35.2%,“担心被接待领导的感受”的占16.9%,“面子上抹不开”的占5.6%。在问及“您认为上级领导来考察指导工作该不该收食宿费”时,认为“应该按实际支出收取”的占47.9%,“按照领导能报销的额度收取”的占29.6%,“看上级领导态度,交不交都可以”的占16.9%,“不该收,收就丢了面子”的占5.6%。其中,认为“应该按实际支出收取”和“看上级领导态度,交不交都可以”的县处级干部比例高于市厅级干部,选择这两项的县处级干部为51.3%、20.5%,市厅级为43.8%、12.5%。

在回答“您认为阻碍作风改进的最大因素是什么”时,选择“潜规则和面子观念”的最多,占36.6%,“缺乏具体细化标准”的占22.5%,“习惯做法难以改变”的占11.3%,“变通手段”的占18.3%,“‘三公’经费不公开”的占8.5%,“纪检监察机关的查处不一贯”的占2.8%。其中,市厅级干部和县处级干部列为首位的原因有所不同,市厅级干部将“缺乏具体细化标准”作为第一个原因,比例占31.3%;县处级干部将“潜规则和面子观念”列为第一个原因,比例达到43.6%。问及“实行严禁超标准接待的规定,您本人最担忧的是什么”时,选择“影响宾馆、餐饮等有关行业营业额”的占32.4%,“影响同上级部门和领导的关系”的占32.4%,“影响招商引资和发展”的占18.3%,“影响对外开放”的占4.2%,选择“其他”的占12.7%。以上统计表明,领导干部在执行公务接待有关规定时心存矛盾,甚至持有糊涂认识;而有些规定的细化标准还未确定,这为实际操作带来了一定难度。

在回答“有人说网络舆论监督是片面的,领导干部公款吃请一次就被撤职,您怎么看”时,选择“为了党和政府的声誉就该坚决处理”的占33.8%,“不自觉才说明问题的严重性,该撤职”的占16.9%,“谁碰上谁就自认倒霉”的占14.1%,“该给一个教育改正的机会”的占35.2%。就后两种不同选择回答来看,应从当前改进作风的形势和要求出发,作出深入的分析和有力的正面引导。

到目前为止,改进作风取得了公认的成效,但是能否坚持下去,不少同志仍有疑虑。在回答“一些群众怀疑改进作风能否坚持下去,您认为怎样”时,选择“有同感,怕坚持不下去”的占42.3%,“需要建立长效机制,否则就会反弹”的最高,占47.9%,“多虑了,能够坚持下去”的占7.0%,还有2.8%的人选择“肯定坚持不下去”。调查表明,大家对作风问题的反复性、顽固性和改进作风的长期性、艰巨性有比较清醒的认识,认为在取得当前明显成效的同时,还要抓紧制度建设,形成长效机制。

四、对落实中组部关于加强干部培训中学员管理的规定高度认同,认为党校学员作风面貌变化很大,应当坚持不懈抓下去

中组部作出《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进一步加强学员管理的规定》后,山西省委组织部和省委党校将规定具体化并贯彻执行,主体班次学员对此也有切身感受和看法。在问到“您对党校按照中组部规定加强学员管理的做法是否赞同”时,表示“很赞同”的占74.6%,“比较赞同”的占22.5%,“说不上赞同”的仅占2.8%。对于“您认为与过去相比目前党校学员的作风面貌如何”,选择“变化很大”的占57.7%,“变化较大”的占33.8%,“有一些变化”的占8.5%。在回答“您对党校抓学员管理的看法如何”时,选择“现在就很严了”的占64.8%,“还要更严一些”的占31.0%,“有点过于严了”的占2.8%,“没必要这么严”的占1.4%。省管干部进修班和中青班学员都认为,今年以来党校学员学风、作风发生了明显转变,应该坚持下去。

此外,针对领导干部应对媒体时屡屡发生问题,甚至造成严重后果,调查问卷还提了一个领导干部作风的综合素质问题。在回答“领导干部应对媒体时出现的问题,您认为原因主要是什么”时,选择“认识水平问题”的占38.0%,“宗旨立场问题”的占33.8%,“方式方法问题”的占11.3%,“了解实际不够问题”的占9.9%,“说话和表达问题”的占7.0%。这说明,领导干部要改进作风和形象,最根本和最关键的还是要提高思想理论水平,树立群众观点,站稳宗旨立场。同时也说明,党校的干部培训工作承担着重要责任并需不断深化和创新。

五、希望今后持续抓好转变作风,坚持领导带头,完善各项制度,强化监督查处,注重用人导向

调查问卷中还要求:“请您对领导干部深入改进作风提几条好的建议”。有一半以上的调查对象作了回答,共提出意见和建议41条,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领导带头,持续抓好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四个实施办法的贯彻落实。许多同志希望“按照八项规定要求好好坚持下去”;“领导干部要自觉执行八项规定和省委四个实施办法”;“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带头,做好表率”;“要做到上行下效,上级部门的严格执行,自然会对下级部门起到示范和引导作用”。有的还直言:“作风要自己去改进,不能一阵风,风声一过一切照旧,群众意见就更大了。”

(二)领导干部要真正深入基层,解决实际问题。许多同志建议“在领导干部中倡导深入调查研究,多下基层,减少会议,减少应酬”;“深入了解基层,掌握基层实际情况后再决策、做指挥,否则脱离实际”。有的针对目前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的形式主义,明确指出“要不打招呼深入基层,不摆架子,不讲大话,和基层干部群众一起研究解决具体问题”。

(三)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并注重优化整体环境。有的强调“党风政风是重点,制度建设是重中之重”,“要把中央规定具体化、制度化、规范化,建立长效机制”。有的提出“各级党委要真正落实民主集中制,建立决策评价机制”;“清理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下放审批权”。有的提出具体建议,如“要有完善的接待制度”,“烟、酒、菜都要有标准,包括饭菜标准”。

(四)强化监督查处,始终保持从严治党力度。大多数同志建议“加强对领导干部在改进作风方面的监督与考核”;“要强化监督,严肃纪律”。有的提出要“加大惩戒力度”;“对出现的问题严查重处,不能漏网,确实起到示范和震慑作用”。

(五)改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确立鲜明的用人导向。大多数同志认为“选好干部是导向”,“把干实事的干部用起来,放在重要的岗位上”,“提拔干部要重群众公论”。有的指出:“简单的‘以票取人’,是对工作和事业不负责任、回避矛盾的突出表现,导向非常坏,是机关庸俗之风难以刹住的政治、思想和组织原因,必须坚决纠正。”有的还提出要通过“干部轮岗”、“群众评议”等办法,推动作风的改进。

六、对即将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期望值较高、信心也较大,希望力戒形式主义取得最大成效,切实抓住领导带头这个关键,严肃查处违纪违法问题

在回答“您对即将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期望值如何”时,选择“期望值很高”的占23.9%,“期望值较高”的占49.3%,两项合计73.2%;“期望值一般”的占22.5%,“说不上有期望值”的占4.2%。在问及“您对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信心如何”时,选择“充满信心”的占25.4%,“比较有信心”的占57.7%,两项合计达83.1%;选择“信心不足”的占15.5%,“没有信心”的占1.4%。

在回答“您认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最应该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时,选择“形式主义”的占50.7%,“官僚主义”的占45.1%,“奢靡之风”的占4.2%,无人选择“享乐主义”。其中,市厅级干部选择最多的是“形式主义”,占56.3%;县处级干部选择最多的是“官僚主义”,占51.3%。在回答“您认为搞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最应当重视的是什么”问题时,选择“力戒形式主义走过场,做到‘不虚’”的占74.6%,“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做到‘不空’”的占16.9%,“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做到‘不偏’”的占5.6%,“其他”的占2.8%。

在回答“您认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取得显著成效的关键是什么”时,选择“强有力的领导”的占43.7%,“思想教育的水平”的占23.9%,“违纪违法问题的查处”的占19.7%,“自我检查提高”的占9.9%,“同志们的批评帮助”的占2.8%。其中,选择“强有力的领导”的市厅级干部多于县处级干部,两者分别为56.3%和33.3%;选择“违纪违法问题的查处”的县处级干部多于市厅级干部,两者分别为25.6%和12.5%。

七、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如何做到“不虚”、“不空”、“不偏”,大家提出了七方面建议

(一)坚决从实际出发、从实效着眼。大多数人提出“不搞形式走过场,真心实意关注民生”;“不要光注重下文件、组织学习等形式,要注重内容、实效”。有的直言不讳地指出“千万不要搞形式,没有好方法宁可不搞”;“不要把这次治理形式主义的教育搞成形式主义”。

(二)领导要带头整改。不少人特别强调“各级领导机关、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是重点”,“领导带头,白上而下整改”,“上级要做好榜样”。

(三)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群众的具体制度。许多人提出“搞好群众路线教育,重在深入基层、了解基层”;“要深入基层和群众,征求意见和建议,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还有的提出“领导干部要下乡驻点”,“最好规定每一级干部驻村驻乡驻厂相应的具体时间”。

(四)多办群众期盼的实事。大家普遍提出“搞好群众路线教育重在深入基层,确实为群众解决危、难、险、重问题”;“办些群众盼望的事,着力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解决一两个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还有的同志提醒,“解决新问题和旧问题都要依法依规”。

(五)批评和自我批评要动真的。有的同志特别提出“批评和自我批评要有思想交锋,动真的、来实的”;做批评和自我批评“要真正地触动每位党员领导干部的灵魂,从思想根源上解决问题”。

(六)发动群众参与并让群众进行评议。大多数人强调要“充分依靠群众”,“把个人自查和群众评议相结合”,“坚持开门评议”。有的建议“借鉴‘三讲’活动的做法,把群众评价与工作实绩考核结合起来看干部”;“既要真正地让群众参与,通过群众的力量来促进领导干部的作风好转,又不能搞成文革式的运动,这个要好好把握”。

(七)一定抓好“自选动作”。不少同志提出,“自选动作”应该把重点放在领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上,这与习近平总书记对“右玉精神”的重要批示非常符合,也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很深层、很根本、很重要的着力点。

(课题组成员:潘峰,田忠宝,孟永华)

标签:;  ;  ;  ;  ;  

关于改进领导干部作风和开展群众路线教育的问卷调查_党的群众路线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