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牵引及颈椎病健康教育护理体会论文_温彦翠,郝榆霞,李珍

颈椎牵引及颈椎病健康教育护理体会论文_温彦翠,郝榆霞,李珍

1北京顺义区医院 2兵器工业北京北方医院

【 中 图 分 类 号 】 R473. 2【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1550 -1868( 2016) 04

颈椎牵引是治疗颈椎疾病的主要措施之一。因为有效的牵引能缓解颈项部肌肉痉挛,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有利于已外突的髓核及纤维环组织复位,缓解对神经根、血管、脊髓的压迫与刺激,从而缓解颈椎疾病症状,并可调整和恢复已被破坏的颈椎内外平衡,恢复颈椎的正常功能[1]。

作为一种医疗措施,颈椎牵引有一定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同时所治疗疾病也需要健康教育。本文将对数年颈椎牵引及健康教育的工作体会进行总结。

1. 颈椎牵引的注意事项

1.1 选准适应症,排除禁忌症

颈椎牵引可以治疗颈椎疾病,如颈椎早期退变、颈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性颈椎病等,但应注意对颈椎病伴严重心脑血管疾病、颈椎严重退行性变伴骨桥形成、颈椎管骨性狭窄超过1/2、严重骨质疏松、颈椎骨折、寰枢关节错位、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颈椎体滑脱、椎管狭窄等患者,应慎用或禁用颈椎牵引。对于年龄低于18岁的青少年,也不主张使用颈椎牵引。

故牵引前要再次评估患者,患有严重骨质疏松症、颈椎结核、肿瘤等患者禁忌做颈椎牵引。

1.2 规范颈椎牵引流程,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及时调整

要注意掌握好颈椎牵引的顺序、牵引的力度,做好牵引前的准备工作。

牵引前,在患者下颌处垫一小毛巾,避免挤压引起下颌部疼痛;牵引头带松紧合适,不可过紧过松。牵引力可随时调整,以颈部无疼痛不适,颌面、耳、颞部无明显压迫感为宜。牵引的方向一般为稍前屈位时,告知患者充分放松颈部、肩部及整个躯体肌肉,使牵引更有效。

具体的牵引方向和力量可根据患者病情及牵引反应进行调整。牵引重量从4kg开始,逐渐加大至10kg左右。神经根型颈椎病和颈椎间盘突出症有上肢不适者,如果牵引方向和力度合适,患者的上肢不适感会立时得到缓解。

对首次牵引者,或慎用症患者,如椎动脉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牵引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面色、感觉等情况,出现头晕、恶心、出冷汗等不适,立即停止牵引并报告值班医生进行对症处理。

牵引时嘱患者安静,勿说话、看书,如有咳嗽、打喷嚏时应停止牵引,以免使被牵引的肌肉拉伤或颈部关节扭伤。牵引时固定其头部位置,嘱其不要左右旋转而致小关节错位。

每次牵引的时间不宜过长,最多不超过30min,以免引发颈枕部软组织牵拉性疲劳,出现头痛、头麻等不良反应。

牵引结束时应缓慢除去牵引力。比较舒适的方法是患者扶住坐椅站起,令牵引力逐渐减弱。如立即停止牵引,颈部受力瞬间消失,有可能出现颈部不适感。停止牵引后,患者先静坐片刻再缓慢转动颈部,然后才站起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症状随治疗缓解时,即说明牵引已见效。牵引一般10次为一疗程。根据病情可连续牵引至2~3个疗程。当症状基本消失时,要再坚持牵引一段时间,巩固疗效。家庭牵引的话,应有家庭人员陪同,以防止意外发生。

2. 颈椎疾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2.1 颈椎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颈椎疾病多呈慢性进展、急性发病,健康教育可有效延缓颈椎疾病的进展,防止其反复急性发作。

有调查结果显示,颈椎病患者对疾病健康知识认知存在严重不足,对疾病的诱发因素及相关预防措施的认识水平低[2]。有研究表明健康教育在促进颈椎病患者康复、巩固疗效及预防复发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着药物不可替代的优势。

在颈椎健康教育中,要强调其慢性病程和急性发作特性,颈椎疾病是可防可治的,从而提高人们改变其不良行为的依从性。

颈椎退变是一慢性生理病理过程,初期是椎间盘退变,椎间隙变窄,周围的韧带、关节突关节的关节囊松弛,逐渐出现颈椎某一个或某几个运动节段的稳定性下降,即所谓失稳期;椎间隙变窄,椎体不稳,会造成椎体的周边或关节突关节的局部受力增大,再加上日常生活的劳累,如颈部总是一个姿势工作,就会因长期受压或受牵拉而在局部出现代偿性的骨质增生、韧带钙化。椎体边缘和关节的骨质增生,以及韧带钙化,可逐渐增强颈椎的稳定性,故又称为重稳定期。虽然颈椎退行性变是一不可阻挡的生命过程,但此过程也是颈椎代偿的过程。患者在失稳期或急性损伤时颈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明显,也可能诱发神经根、椎动脉等受刺激受压迫症状。颈椎退行性变并不可怕,而颈部劳损或急性损伤才是引发颈部疾病急性发作的主要原因。只要改变生活工作方式,大部分的病例可以减少或免除颈椎疾病的困扰。

2.2 避免颈部劳损,延缓颈椎退变

颈椎退行性变与颈部的日常劳损最为密切相关,必须根据患者的认知状况,制订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内容,从而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知水平并改变其行为方式,才是延缓颈椎退变的正确方法。从颈椎病的相关知识中可以看出,要真正做到预防颈椎病的发生或复发,需要改变错误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习惯,保持正确的坐姿、睡姿和站姿。如应保持颈部正确姿势,避免长期低头或伏案等。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胸椎、腰椎曲度。颈椎位于胸腰椎之上,胸腰椎曲度不良会引发颈椎曲度不良。正确的胸腰椎曲度是正确颈椎曲度的前提,故应避免驼背、塌腰等不良姿势。驼背低头看书,会引发颈椎曲度消失;驼背向前看电脑,会引发颈椎上段的过度后伸。为避免颈肩部肌肉过度疲劳,勿长时间低头或仰头。近年来随着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及提升,低头位成了人类的一个生活趋势,必将造成颈椎退变年龄的降低及程度的加重。

长期坐位工作应根据自身体型调整桌面与椅子高度比例,避免驼背造成的头颈部过度后仰及过度前屈,同时坚持劳逸结合,应在工作1小时后进行1~2分钟的颈部活动或改变姿势,避免长时间低头或伏案工作。抽出休息时间做做头及双上肢的前屈、后伸及旋转运动等。

2.3 避风寒,适睡枕,防损伤,减少急性发作

颈椎退行性变失稳期最易出现落枕等颈部不适。颈椎失稳时,用力低头或仰头都会导致上位椎骨的较大滑移,深层的椎间盘、关节囊、韧带长期受到异常牵拉,颈椎周围肌肉也处于保护疲劳状态。即便是轻微的颈部劳损、损伤及感受风寒,也会导致颈椎疾病症状的出现,即诱发颈椎疾病。睡卧姿势不良、受风会出现落枕,轻微不恰当的颈椎扭转,如打哈欠、坐车时打瞌睡、急刹车时颈椎扭闪,都可以诱发颈椎疾病。夏天应避免空调和电风扇直吹颈部,冬天外出应带上围巾注意颈部保暖,避免风寒侵袭而诱发或加重颈部疼痛。

避免颈椎疾病的急性发作,合适的枕头非常重要。不适当的睡枕造成的牵拉性静力损伤,多可引发颈椎疾病的急性发作。睡眠时应正确选择睡枕,枕头以软硬适中、高低适宜、能自然塑型为原则。仰卧位时,枕头高度一般为12~15cm,应置于颈后,保持头部轻度后仰的姿势,以维持颈椎的生理曲度。侧卧时,枕头的高度以相当于一侧肩宽,使颈椎与脊柱保持一条直线,使颈部肌肉完全放松。禁忌俯卧位睡姿,不伏案午休。也不睡沙发扶手,不仰靠在床头看电视、看书。

颈部急性疼痛时应使用高度合适的颈托,保持颈椎中立位,能起到制动或保护作用,有助于颈部组织的修复与症状缓解。

平素应通过颈部锻炼,减少关节僵硬,增强颈部肌肉力量。常用的方法有与项争力、扩胸后伸,可有效改善颈椎曲度,加强颈椎的稳定性。

总之,作为一种有效的颈椎非手术治疗方法,颈椎牵引应置于颈椎病的整体诊疗过程中。颈椎牵引属于颈椎疾病的治疗康复方法,而颈椎疾病的延缓及复发预防则在于健康教育。家庭用颈椎牵引器使颈椎牵引作为日常保健成为可能,健康教育下的颈椎养护将有可能降低颈椎疾病的发病。

参考文献

1. 周秉文,陈伯华主编. 颈肩痛.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版,2010.

2. 杜艳会. 颈椎病患者健康知识认知情况调查及护理对策.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6):847-848.

论文作者:温彦翠,郝榆霞,李珍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界》2016年4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4

标签:;  ;  ;  ;  ;  ;  ;  ;  

颈椎牵引及颈椎病健康教育护理体会论文_温彦翠,郝榆霞,李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