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结合斜扳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论文_周勇军

温针灸结合斜扳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论文_周勇军

周勇军

潜江市杨市办事处卫生院,湖北 潜江 433133

【摘要】目的:探究温针灸结合斜扳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LDH患者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温针灸结合斜扳手法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症候总积分和疼痛指数均有所下降,其中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治疗总有效率(96.9%)高于对照组(86.7%),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温针灸结合斜扳手法治疗LDH,疗效显著,有效性和安全性均能得到很好保证,可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温针灸;斜板手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由椎间盘组织退化引起,多见于青壮年,临床表现为腰腿痛、麻木感等,该病病情反复,常规药物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而采用手术治疗又存在一定的风险,对于手术指征不明显的患者,临床上推荐保守治疗,如高压氧、针灸、推拿等[1]。本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62例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温针灸结合斜扳手法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4月收治的LDH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CT、MRI等检查并确诊,突出物均<3mm,其中L4~L5者25例,L5~S1者19例,合并18例,对于存在马尾神经症、腰椎管狭窄症、患有严重肝肾疾病以及有针刺疗法禁忌的患者予以排除。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共32例,男性22例,女性10例,年龄范围为33~53岁,平均年龄为(42.4±5.7)岁,病程为8~24个月,平均为(14.6±4.9);对照组共30例,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范围为32~53岁,平均年龄为(42.3±5.6)岁,病程为8~25个月,平均为(14.6±5.2)。两组基线资料对照较为均衡(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温针灸治疗,以夹脊穴、肾俞、命门和大肠腧为主穴,辩证论治,对于髋部疼痛者,辅以环跳穴;股前痛者,辅以犊鼻和风市穴;消退疼痛者,辅以昆仑和阳陵泉[2]。穴位选定后,对皮肤进行常规消毒,以平补平泻进针法针灸相应穴位,得气留针,并于主穴位置药艾条,插于针尾后,点燃施灸,时间约为30min,每周3次,隔日进行,以10次为1个疗程。

观察组:采用温针灸结合斜扳手法治疗,温针灸治疗选穴和操作同对照组,斜扳手法包括揉、按、推3种操作,医者以单手揉按患者脊柱两侧,拇指和中指放于肾俞穴处,逐渐加力,此法为揉;合掌以根部沿腰骶椎棘突旁用力按压,此法为按;以双手大鱼际沿腰部中线向外侧轻推,此法为推,均反复进行3次。完成腰背部按摩后,嘱患者取侧卧位,旋转其腰部,直至最大限度,再向反方向用力,幅度控制在3~5度[3]。

1.3评价指标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候总积分、疼痛指数进行评价,并设定显效、有效和无效3级评价指标,疗程结束后,综合疗效指数降至2/3以上,为显效;综合疗效指数降至1/3以上,为有效;症状减轻不明显,甚至有所加重,为无效。

1.4统计学处理

以SPSS14.2软件包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均以( ±s)表示,计数资料以n(%)表示,分别行t、 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症状改善情况分析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症候总积分和疼痛指数均有所下降,其中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症候总积分及疼痛指数比较( ±s)

组别 例数症候总积分(分)疼痛指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3264.6±10.420.4±5.27.3±1.12.7±0.8

对照组3064.5±11.225.3±5.47.2±1.03.1±0.9

P值—>0.05<0.05>0.05<0.05

2.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9%)高于对照组(86.7%),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观察组(n=32)21(65.6)10(31.3)1(3.1)

对照组(n=30)11(36.7)15(50.0)4(13.3)

P值<0.05<0.05<0.05

3讨论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LDH是在内因和外力综合影响下形成的,腰椎间盘退行性发展是发病基础,劳累、受寒等是该病发生的重要条件,中医将其归于“腰痛”、“痹症”范畴,认为该病与肾阳虚弱、风寒湿邪、外力损伤等有关,《腰痛病论》中阐述道:“夫腰痛,虽属肾虚,亦涉三因所致。”即以肾气虚惫为病本,风寒湿邪为诱因,治疗应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为主,故可采用温针灸、斜板手法等保守治疗方法[4]。本组研究中,联合应用温针灸和斜扳手法治疗的观察组32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9%(31/32),而单独采用温针灸治疗的对照组30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仅为86.7%(26/30),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温针灸和斜板手法均是治疗LDH常用的保守治疗方法,二者结合效果更为显著,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强,可有效改善患者症候,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军,韩磊,王芃,等.分步斜扳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骨伤,2010,10(2):84-86.

[2]朱劲松.活血通络汤结合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5,15(7):248-249.

[3]袁国华.推拿配合夹脊穴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J].宜春学院学报,2014,10(3):77-78.

[4]邱永湘,张生权,李树强.臭氧消融术配合三步点扳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1,12(5):53-54.

论文作者:周勇军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0月第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9

标签:;  ;  ;  ;  ;  ;  ;  ;  

温针灸结合斜扳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论文_周勇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