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职大学生劳动习惯养成的若干方法论文_周庆华

试论高职大学生劳动习惯养成的若干方法论文_周庆华

摘要:大学阶段是一个人增长见识,学习技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求职者具有较高的综合素养,而劳动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人综合素质形成的重要因素。针对当下大学生对于劳动观念淡薄以及不良劳动习惯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结合一线学生管理工作的经验,研究出若干切实可行的劳动习惯养成方法,帮助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劳动能力现状的分析

(一)、大学生生活自理能力普遍不足

 目前在高校就读的学生大都出生在2000千禧之年左右,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让很多在校大学生成为家中唯一的小孩。加之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物质水平不断提高,这其中大部分同学从小在家庭的关心照顾中没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导致在上大学后出现生活自理能力不足、独立生活能力差、劳动观念意识淡薄等多方面影响。

 在从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发现,同学们的劳动价值观念和态度相当淡薄,有些同学甚至对于劳动习惯养成这样的事情是抗拒的,宁愿躺在床上看着寝室一片狼藉,都不愿意花时间整理好自己生活的空间。这样的生活态度并不是一朝一夕所形成,而是从小没有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所导致。

(二)、劳动意识观念淡薄,价值观出现偏差

 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将劳动教育与其他四项教育一起纳入学生素质教育范畴内,足以证明国家对青年劳动教育的重视。现在大学生所表现出的劳动观念普遍淡薄,没有体会到劳动所存在的价值,习惯了顺遂的生活,他们的大部分需求已经不需要通过劳动所获得。不论体力劳动或者脑力劳动,都习惯于接受而不是想通过自己的劳动去获取。省掉劳动这一中间环节,只有需求与获得,导致很多大学生已经看不到劳动的价值,自然也不会觉得劳动习惯的养成是一件必要的事情,从而导致价值观出现偏差。

(三)、强调个性,缺乏团队协作意识

目前在校大学生中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更容易接受各色各样不同的新事物,个性表现极强。他们没有机会也体会不到集体生活集体劳动带给自己在生活中的改变和乐趣。极具个性的大学生们,对于大家一起参加劳动教育这件事情持漠然态度,一部分是随大流,既然安排了那就去;还有一部分觉得占用了自己的时间,直接忽视集体劳动安排,很少有同学认为集体劳动是一件积极有意义的事情,是值得付出时间和精力的。从而培养大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途径就减少一种。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不良劳动习惯问题原因分析

(一)、家庭和社会劳动教育氛围不足

家庭与社会生活是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之外的重要场所,大学生的成长与家庭环境社会价值观有非常大的关联。自古以来就有“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说法,传统家庭观念中强调的是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从而忽视对学生劳动习惯养成的教育。随着社会发展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大家对于目标速成的想法越来越强烈,功利性是现在大学生越来越明显的标志,所用所学能够快速变现才会觉得有价值,反而像劳动教育劳动养成这样的隐形价值很难被在校大学生所重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高校劳动教育的普及程度不高、形式单一

目前高校大学生的个性发展越来越突出,而高校的劳动教育方式还停留在之前的老套路中,并没有根据现在大学生的个性特征更新劳动教育方式。另一方面,尽管高校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养成,但所能提供的劳动时间机会与活动却仅仅面对一小部分同学。校内志愿者服务活动、勤工助学等方式只能让部分同学收益,普及程度远远不够。校外各项劳动实践的机会由于学生信息渠道不畅通,以及岗位安全的不确定性等因素都限制了学生参与劳动实践的途径。加之学生本身劳动自觉性积极性差,学校的活动并不能提高学生的劳动兴趣,难以满足学生劳动实践需求,所以导致学生的劳动习惯养成也就没办法实施。

三、高职院校大学生劳动习惯养成方法

(一)、家庭与社会协同配合,强化劳动观念

家庭与社会首先需要有良好的劳动氛围,纠正不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从全面的角度出发认识劳动的潜在价值。让学生从小就了解劳动教育的必要性,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家庭劳动中体会到自身的价值,而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让长辈包办,这样的方法无法让孩子形成健全独立的个人,只会导致学生从小就有逃避困难,眼高手低等不良态度。同时在社会层面,也需要鼓励劳动带来的正能量价值,改变固有的“劳力者治于人”观念,肯定和鼓励努力劳动的人们,将广大青年往劳动光荣的价值上引领。只有家庭社会共同营造出正确的劳动教育价值观,才能从根本上让当代青年认可劳动习惯的价值,否者大环境都不重视不认可的价值,学生更加不会得到正确的引导。

(二)、学校丰富劳动教育方式,将劳动教育深入到学生管理和教学中

针对目前学校劳动实践方式单一的情况,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并且更加全面话的劳动活动方式。同时,要将劳动教育融入到学生在校学习的方法面面,不仅仅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日常的课程学习中,任课老师也可将劳动教育融入自己的课堂教育中。高校的课程一般是2节或者4节课一起上,那么上午第四节课以及下午第八节课晚上第十节课结束时,任课老师可以将班上同学分组,进行教室卫生的打扫,而不是下课后就急匆匆的离开教室,留下一地狼藉。这样的方式即间接考核了班上同学的出勤,又能够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劳动意识,将劳动与教学之后的时间结合起来,一举两得。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端正劳动价值观

其次重视发挥学生劳动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共同参加劳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找到自身的价值。大部分同学在学校中的劳动是被动的,学校组织进行寝室内务检查,是不希望自己寝室被列入卫生不合格的名单中,参加义工打扫是因为申请了国家助学金,需要多多参与学校的义务劳动,去校外兼职更多的是为了获得劳动报酬等等。这些都是被动的,并没有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可以将劳动教育的内容融入教学活动中,让学习技能知识与劳动习惯的养成同样被重视;在大三顶岗实习期注重自己专业技能的提升,通过自己努力将所学所用与劳动技能结合同样也是劳动习惯养成的重要形式。第三、畅通学校勤工助学、义工公益性活动的渠道,让更多同学从中体会通过自己的劳动带给自身以及整个社会的快乐。开展形式多样的具有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而不是考核式的活动,这样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四)、规范学校劳动教育管理

对于教室卫生的打扫需要从大一起就养成良好的习惯,且可以将此事列入学生的素质成长考评中。定期对学生的宿舍和卫生责任区进行检查,督促学生将自己生活区域内的卫生整理干净,特别对于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同学,是一种提醒和监督。校园内的责任区打扫,一是增加班级同学协同合作的机会,而是能够让更多同学参与到劳动实践中来。将这一些列的管理规范化之后,对于同学们劳动习惯的养成会有很大的帮助。

高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战场,同时也是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主阵地,我们既要落实国家层面对于当代青年人综合发展的要求,同时也需要大学生通过劳动实践体现自身的价值,实现作为当代青年全面发展的目标。只有当社会、家庭和高校一起营造良好的劳动氛围,扭转不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才能让在校大学生正视劳动真正的意义。

论文作者:周庆华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2

标签:;  ;  ;  ;  ;  ;  ;  ;  

试论高职大学生劳动习惯养成的若干方法论文_周庆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