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183;叙述#183;合作:校本行动研究的解读_行动研究论文

问题183;叙述#183;合作:校本行动研究的解读_行动研究论文

问题#183;叙事#183;合作——对校本行动研究的一种解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校本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校本行动研究

校本行动研究(School-based Action Research)是以学校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教师自身发展需求和教育教学难点问题为选题范围,以学校教师作为研究的主要力量,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取得研究成果,并且将研究结果直接用于学校教育教学的研究活动。这种研究是以“科学地发现事实”为基础、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注:Lewin,K.,Resolving Social Conflict,New York:Harper & Row.1948,p.69.)。“行动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改进实践而不是建构理论”。(注:Elliott,J.,Action Researchers.Educational Leadership[J].1952(5).p.9.)

20世纪40年代,“行动研究之父”勒温(Lewin,K.)首先在社会学、心理学领域构建了行动研究的基本理念。50年代行动研究进入教育领域,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研究中心的科利尔和弗谢(Coilier,J.& Foshay,A.)的课堂教学合作性行动研究,斯腾豪斯(Stenhouse,L.)主持的“人文课程研究”以及由埃利奥特(EIliott,J.)领导的“福特教学研究”、“师生互动与学习效能研究”成为校本行动研究领域中的经典性案例。

教师成为研究者(Teachers as researchers)。斯腾豪斯第一次正式提出“教师成为研究者”并使之成为一种有影响的运动。“教师将以自己的理念,最终改变整个学校世界”(注:McKernan,J.(1996)Curriculum Action Research:A Handbook of Methods and Resources for 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Kogan page,2nded.p.41.)。“没有教师的发展就不会有课程的开发”(注:Ruddek,J.& Hopkins,D.(eds) (1985) Resear as a Basis for Teaching:Reading from the Work of Lawrence Stenhouse,Heinemann Educational Books Ltd.,p.113.)。

教师成为反思性实践者(Reflective practitioners)。萧恩(Schon,D.)的“反思性实践者”理念直接推动了教育行动研究的发展,并使教育行动研究获得了某种新的意义。反思性实践主要是指教师针对实践中的问题反思自己的实践,以便使问题得到解决。萧恩将反思性教学的任务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理解教学事件的意义并作出反应;二是进入教师的思维方式,记录或展现对教师的看法;三是用这些办法使教师更少有抵制倾向。

二、问题捕捉

教育行动研究中捕捉、提出问题实际上是一个过程,更是一种加入。教师要以参与者而非旁观者的态度捕捉问题;教师要以当事人而非局外人的角色提出问题。例如教师从具体的日常教育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小问题”:鼓励学生自由发言之后出现班级纪律混乱;鼓励学生自由发言之后出现两极分化的问题。再如从日常教育生活的小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提升出有教育意义的“大问题”并形成相关的研究主题:把自由说话的权利还给学生、两极分化是如何发生的。

发现和提出问题,需要教师有敏锐的头脑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迷信权威或盲目从众就难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因此学校应注意引导教师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并设计一些能够促使教师反思和相互启发的教研活动,从而使教师从平常的工作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如改“评课”为“议课”,不急于对一堂课的优劣得失作出评判,而是提倡教师从某个环节或片断中提出问题,引申出更有普遍性的问题。

由于长期地沉湎于以重复为特征的日常教育生活中,教师往往对教育问题视而不见,见惯不怪,习以为常。因此教师发现、提出教育问题需要校外研究者以对话、交谈的方式提供批判性教育理念,帮助教师以批判理论的眼光重新打量自己的日常教育生活。

三、叙事研究

教育叙事研究(Narrative Inquiry in Education),从质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出发,强调与人类经验的联系,并以叙事来描述人们的经验、行为以及作为群体和个体的生活方式。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诉求在于,它不只是关注教育的“理”与“逻辑”,而且关注教育的“事”与“情节”。教育叙事研究努力恢复被科学话语遗忘和压制了的“寓言”的合法性,这使教育研究领域发出走向叙事研究的呼声,同时叙事研究成为行动研究的一个基本方法。叙事研究首先鼓励研究者面向事实本身,从自己亲身经历的教育生活中清理、寻找出自己的教育故事,同时又提醒研究者在清理、寻找自己的教育故事时,需要形成自己的眼光。

以叙事为特征的教育行动研究既不同于一般的教育实验研究,也不同于一般的经验总结。按照教师参与和改进的程度,叙事的内容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教师对某个教育问题的解决过程直接记录。由于行动研究强调研究的主题就是解决某个具体教育问题的过程,所以行动研究总意味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或学生的学习行为获得某种改进。教师行动研究的报告也就是对整个教育问题的改进过程的深度描写。比如一位教师日志中记录的一个《高高举起你的左手》的个案中描写道:“……在人生的道路上免不了遇到对手和困难,如果举不起右手,那么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举起自己的左手……(注:马国福.换只手高举你的自信[J].做人处事,2001,(7).)”第二类叙事是教师对某个教育事件的反思。在有些时候,某个教育事件最初并没有引起教师的注意,但这个教育事件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到教师的关注,于是教师回头思索、记录整个教育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这说明教师在未来的生活中将发生改进。比如一位教师在他的一名学生死后写了一篇反思手记《决不再对迟到的同学罚站》(注:李镇西.走进心灵—民主教育手记[M].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241-244.)。第三类是自传叙事,是有关个人如何成长或自我如何演变的故事。在某些情况下,自传作者并不打算描写一个他或她已经知道的自我,而是去探索另一个自我。这个自我尽管有所变化,却是从一开始就内在于作者自身,等待着一次自我发现。正是在这种自我发现的叙事过程中,教师才有可能构建自己的个人化的教育理论。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我们要把先进的课程理念落实到每一个教师的教育实践,落实为学生所学习的课程。那么通过对典型课例和生活故事的描述,对富有价值的教学事件和具有意义的教学活动的揭示,从而对教育世界不断追问,对所伴随的焦虑不断思考。教师在实践中不断落实课程改革的理念,在行动中不断成长。

四、合作模式

合作行动研究主要是指校外研究者与中小学教师一起组成合作研究小组,共同观察、讨论某些特定的教育现象。其目的在于唤醒教师的“提问”意识和“解题”意识,由此捕捉那些值得研究的教育问题(研究主题),并以合理的方式解决相关的教育问题。校外研究者进入学校,观察教师的教育活动并与学校教师一起交谈有关教育问题,比如听课、评课、专题讨论等等。在合作研究中,校外研究者与中小学教师一起寻找本校的文化特点并留心观察学校尤其是教室里发生的教育问题。

听课以及课后的讨论是合作研究的重要内容。研究者记录教师的教学过程以及学生的学习状况。课后研究者可以根据需要询问有关学生对教学的感受,必要时可以安排专门的时间与学生座谈。在合作研究中与学生座谈是为“研究者与教师”座谈提供资料,合作研究主要是在研究者与教师之间展开。讨论的主题包括进入观察范围的教学以及学校生活的相关问题。讨论时首先由教师自己反思教学活动或班级活动,反思的内容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备课时遇到什么困惑,是否调整了教材,其目的主要在于显现教师的内隐理论。二是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发现了预料之外的问题,是怎样及时地处理这些问题、利用这些问题作为课程资源的。其目的在于提出教师在多大程度上关注了教学中的“人的问题”。三是下课后感到有哪些比较满意的地方或有什么困惑。其目的在于通过教师的自我评价、自我表规和自我欣赏而形成教师的自我意识,这将成为教师理解教学实践、提升教学理念的生长点。这三个方面可以有选择地作为交谈的重点。当然有些教育问题可能发生在课堂教学之外,比如学校德育、心理咨询、综合实践活动等等。

交谈在合作研究中意味着校外研究者与教师之间相互倾听,对那种以专家、权威为中心的话语霸权而言,交谈规则重新将言说的权利还给教师,让教师拥有充分的发表自己意见的时间和场合。这种言说对于改变教师的日常教学方式,对于养成反思性教学的习惯特别重要。在交谈过程中教师将不断地透露自己的教学行为背后所隐含的教学理念或假设。被透露出来的教师个人化观念可能与校外研究者发生冲突,也有可能被校外研究者认可、接受。这种交谈是交谈者双方互动的过程,它将导致交谈者的观念发生某种改变。而对中小学教师而言,一旦发生观念转变,教师将获得一种重新审视教育现象的眼光。这种眼光使教师从见惯不怪、习以为常的日常生活中走出来,进入一种不断发现、捕获教育问题的行动研究境界。合作行动研究不限于“谈”,还蕴含了“帮”“改”等参与、介入的态度,它追求对教育实践的“改进”。此外,合作行动研究中的交谈还包括与学生、学生家长、学校管理者之间的相互倾听,甚至包括了沉默不语的学校档案、学校建筑、学校的校风和校训标志牌及其蕴涵的学校历史传统与学校文化。

总之,校本行动研究以捕捉问题、叙事研究、合作模式为基本线索。叙事研究为教师写作方式铺设了新路,合作模式成为教师提问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关注校本行动研究,关注每一个教师自己生活的舞台,关注教师自己的生存空间和生活方式,从而更大激发全校教师的创造热情,使学校更具有活力、更具有效力。

标签:;  ;  

问题183;叙述#183;合作:校本行动研究的解读_行动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