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降低肺结核患儿手背静脉安全留置针穿刺失败率中的应用论文_石晓梅

四川省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省 凉山州 615000)

【摘要】目的 探索在降低肺结核患儿手背静脉安全留置针穿刺失败率中的应用及其效果分析,凝聚团队合作的力量,提高传染儿科全体人员的参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 将品管圈运行模式应用到科室质量管理工作中,严格按照品管圈活动的十大步骤实施各项活动。结果 通过品管圈的活动,使病人满意度由78%升高为98%,家长配合穿刺率达100%,静脉穿刺单手送管率达100%,圈员现场能力、沟通能力等均有明显的提高。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了肺结核患儿手背静脉安全留置针穿刺失败率,减轻了患儿的痛苦,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护患纠纷,得到了医院的充分肯定。

【关键词】品管圈 肺结核患儿手背静脉安全留置针穿刺失败率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的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使用科学统计工具及品管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发生的问题。我院传染儿科于2015年11月成立“孜玛圈”QCC小组,针对小儿手背静脉穿刺失败率高的问题,通过头脑风暴法不断发掘小儿手背静脉穿刺中存在的问题,并利用品管手法加以分析、改善,取得良好效果。现将具体做法与结果做一总结。

品管圈的概况

1.1 圈名“孜玛圈”

“孜玛圈”圈名的意义 小儿静脉安全留置针的穿刺是小儿传染疾病治疗和抢救的一项基本操作,是护患关注的焦点。结核住院患儿大多来自边远山区,彝族占99.5%,由于交流沟通困难,依从性差,血管条件相对较差,护士的手就像索玛花的花瓣,抚平创伤,托起希望。静脉安全留置针穿刺失败率的降低,减轻了患儿的痛苦,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护患纠纷等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

1.2圈徽的意义 内圈:盛开的索玛花上托起可爱的小婴儿。外圈:具有彝族特色的太阳火。索玛花是杜鹃花的彝语名,又名映山红,为彝族族花,她代表的是一种积极乐观、生生不息的精神;五个花瓣寓为手,抚平创伤,托起希望;太阳火给患儿及家人带来光明,带来安康。

1.3人员组成 共有8名护士自愿自发组成“孜玛圈”,科护士长为辅导员,辅导日常活动,帮助解决圈内问题,适度评价及鼓励品管圈。护士长为圈长,负责整个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关心圈员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做好辅导员与圈员的沟通桥梁。圈员由护理骨干组成,负责各分管项目的实施。

2 研究对象及方法

2.1研究对象

选取住院结核患儿

2.2实施方法

选定主题:通过圈员讨论确定活动内容,然后以评价方法(5分最高、3分普通、1分最低)根据内容的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可行性评分,按照总分高低排序,经过反复查检,最终将排序首位《降低肺结核患儿手背静脉安全留置针穿刺失败率》确定为活动主题。

活动计划拟定:利用甘特图制定活动计划

在进行静脉穿刺前,应该先认真评估患儿血管条件、环境条件,做好与患儿及家长的沟通并示范固定肢体的方法直到家长能理解配合,采取低瓶高调法,穿刺成功后单手送管,无张力固定,再讲解留置针的注意事项并做好记录。

对于特殊的患儿制定单独的穿刺方法。第一、营养不良的患儿或特 殊药物的输注,如扩血管药物、高渗透压药物等导致血管脆性增加,易刺破血管,应根据小儿手背静脉解剖特点,选择粗、直、有弹性、可见、易固定的血管,必要时使用静脉显像仪;第二、脱水及循环不良患儿因血管灌注不足、血管塌陷,穿刺时回血慢或不回血等导致穿刺难度加大,可将压脉带扎到静脉近心端,用指腹沿着静脉回流方向轻轻推压;第三、配合差,由于患儿对医护人员产生恐惧而哭闹,不能配合,使穿刺部位不准确易造成穿刺失败,进行手背静脉穿刺时,左手始终固定穿刺部位肢体,右手持针穿刺见回血后,再进针0.5~1mm,随即用右手拇指置于Y型分叉固定,同时以右手食指指腹撤出针芯,右手拇指借力前推将外套管送入血管。

④现状把握:对选定的主题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产生的原因。调查肺结核输液患儿及家长对穿刺工作满意率【(满意条目数×1+较满意条目数×0.9+较不满意×0.5)/(总条目数-未涉及条目数)×100%】,发出满意度调查表20分,收回20分调查表,满意率78%,调查肺结核患儿手背静脉穿刺次数 200次,存在缺陷次数80次,观察并记录每次穿刺缺陷40%,活动前差错查检表收集到了影响穿刺的四大影响因素:护理人员穿刺技能、心理素质、患儿血管因素、环境因素,并绘制了改善前柏拉图。

⑤目标设定:制定本次活动要达到的目标,制定目标值。

⑥解析:圈员寻找工作中的细节,运用特性要因图(鱼骨图),对其进行讨论分析,得出影响肺结核患儿手背静脉安全留置针穿刺的主要原因。

⑦对策拟定,全体圈员头脑风暴法依据圈能力和重要性进行对策选定,评价方式:优5分、可3分、差1分,总分90分,根据80/20定律,74分为实施对策,共选出3个对策。

⑧对策实施与检讨,圈员按照PDCA方法和措施去落实。

⑨效果确认,有形成果:发出满意度调查表20分,收回20分,满意率98%,调查肺结核患儿手背静脉穿刺次数 216次,存在缺陷次数19次,观察并记录每次穿刺缺陷8.8%。活动后利用差错查检收集到了影响降低肺结核患儿静脉安全留置针穿刺失败率的因素:护理人员穿刺技能、心理素质、患儿血管因素、环境因素,并绘制了改善后柏拉图。按品管圈给出的公式,计算出目标达成率和进步率,目标达标率=(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改善前)×100%=107%,进步率=(改善后-改善前)/改善后×100%=66%,达到并超过了目标(目标62%)。无形成果:在雷达图中可清楚的看到“孜玛圈”的成长。

⑩标准化,将讨论的结果,成功的经验纳入标准化管理内容,巩固成果。

结果

通过开展品管圈在降低肺结核患儿手背静脉安全留置针穿刺失败率的应用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使满意度由改善前的78%提升到98%,静脉穿刺缺陷40%降为8.8%,圈员的工作热情、团结协作能力、品管圈工具使用、创新意识、工作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均有明显的提高。

通过6个月时间的QCC运作,品质管理的概念已经深深印在每个圈员的脑海里。针对这次圈活动主题,大家集思广益出谋划策,齐心协力解决问题。在对策实施过程中,每位圈员分工协作,既是实施者又是管理者,充分发挥圈员的积极性,培养了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运用科学手段解决问题,提高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合作能力。

通过QCC得到的无形成果远远大于有形成果,实现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大家越发为共同的目标努力,圈内的凝聚力大大增强。

讨论

小儿传染病住院治疗中,静脉安全留置针穿刺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基础护理操作,因此静脉安全留置针穿刺成为每个护士工作中必会的技能之一,根据工作经验我们可以发现影响小儿手背静脉穿刺的因素很多:护士因素、患儿因素、环境因素、家长因素等,在实际治疗过程中,静脉穿刺具有重要意义,它的成功影响到病情的发展,甚至生命的抢救,直接影响到护患关系,因此,降低肺结核患儿手背静脉安全留置针的失败率,不仅能更好的与患儿及家长沟通、评估血管、技能提高,还能使护患关系更和谐,更重要的是能顺利的完成患儿的治疗。

2015年以来,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开展品管圈,熟练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大家深刻体会到QCC的管理的优势,见证了运用品管圈的成效,品管圈的应用是一个全员参与的好时机,让我们紧紧抓住这一机会创造出更好的成绩。

论文作者:石晓梅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6月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6

标签:;  ;  ;  ;  ;  ;  ;  ;  

品管圈在降低肺结核患儿手背静脉安全留置针穿刺失败率中的应用论文_石晓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