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护理对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的影响分析论文_姜传莉

急救护理对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的影响分析论文_姜传莉

姜传莉

(重庆市巫溪县徐家镇中心卫生院 重庆 405808)

【摘要】目的:探究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采用综合急救护理的措施和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9月收治的65例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进行护理研究,随机分组,实验组37例患者选择综合的急救护理,对照组28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为78.57%,实验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1.89%,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疼痛评分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采用综合急救护理,能够减少并发症,缓解疼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来接受治疗,提高治疗和护理效果,效果显著,可广泛推荐。

【关键词】四肢开放性骨折;急救护理;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7-0198-02

目前各个行业都在高速发展,会出现多样性的损伤,有时还伴随有复合伤,四肢开放性骨折属于常见的创伤疾病,不仅有骨折,软组织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有较大的处理难度[1]。骨折患者需要较长的愈合和恢复时间,而开放性骨折还容易出现创面的感染等并发症,身体上的病痛加重患者的心理压力,长期的负面情绪,还会影响疾病的治疗,为避免意外情况的出现,减少感染,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本次选取2014年8月~2015年9月收治的65例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进行护理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8月~2015年9月收治的65例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进行护理研究,实验组患者37例,男性21例,女性16例,最小年龄24岁,最大年龄71岁,平均年龄为:(48.02±4.08)岁,损伤部位:4例前臂,4例上臂,15例手部,7例小腿,2例大腿,5例足部。致伤原因:18例为撞击压砸伤,3例为间接暴力伤,5例为锐器伤,11例为绞轧撕脱伤。对照组患者28例,男性18例,女性10例,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70岁,平均年龄为:(47.62±4.12)岁,损伤部位:3例前臂,3例上臂,13例手部,3例小腿,2例大腿,4例足部。致伤原因:13例为撞击压砸伤,3例为间接暴力伤,4例为锐器伤,8例为绞轧撕脱伤。两组患者在身体资料上没有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给予综合的急救护理,具体如下。

1.2.1清创和伤口护理 护理人员快速评估患者的受伤情况,包括受伤经过、致伤原因、伤口情况和受伤部位,判断伤情,迅速形成简要的护理计划,配合医生给予必要的止血、包扎、固定。对患者伤肢的血运、肿胀、伤口渗血和感觉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及时更换渗湿的辅料,一旦出现活动性出血要给予及时的加压包扎,告知医生[2]。伤口每天都要换药,并观是否有红肿热痛的情况,若有伤口感染,要充分引流。出现血肿或者蛇血时,选择纱布条或者放置胶管来引流。针对皮下存在腔隙的患者,在皮肤表面采用无菌纱块来加压引流,避免出现死腔。

1.2.2心理护理 患者在手术治疗后,会有较为严重的疼痛情况,而且疾病发生较为突然,会有抑郁、悲观的不良情绪,还需要患者长时间的卧床休息,容易有失眠、厌食等情况[3]。护理人员要增加和患者的交流,每天都告知其身体的恢复情况,使其树立治疗信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交流中,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时给予正确的解答,保持良好的态度,使患者能够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的关心,尽量消除不良情绪。

1.2.3疼痛护理 过度疼痛会对患者的睡眠和情绪造成严重影响,也不利于伤口愈合,护理人员可根据医嘱,给予止痛剂的使用。并与患者做好沟通,了解疼痛原因,可在手术后,护理人员协助患者保持舒适的体位[4]。严重者还可使用镇痛泵达到止痛效果,保持合理的膳食,每天给予充分的营养补充,睡前可饮用一杯温牛奶,提高睡眠质量。

1.2.4饮食护理 在饮食方面,护理人员指导其摄取高维生素、高蛋白、高钙、高热量、高铁含量的食物,增加饮水量。部分患者因严重的骨折而导致内脏受到损伤,因而降低消化功能,所以要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饮食,避免摄取肥腻食物,当身体得到一定程度恢复后,可在室外晒晒太阳,有助于钙和磷的吸收,促进骨折情况得到修复[5]。随着身体的恢复,可逐渐下床行走,每天进行适当的有氧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避免长期卧床,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出院前护理人员还要叮嘱患者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1.3 统计学分析

本文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检验,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护理效果

实验组患者护理显效20例(54.1%),护理有效14例(37.8%),护理无效3例(8.1%),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1.89%。对照组患者护理显效12例(42.9%),护理有效10例(35.7%),护理无效6例(21.4%),护理的总有效率为78.57%。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

实验组护理前的疼痛评分为:(6.31±1.08)分,对照组护理前疼痛评分为:(6.28±1.02)分,实验组护理后疼痛评分为:(3.02±0.85)分,对照组护理后评分为:(5.84±0.94)分。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疼痛评分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在治疗时,要先清理呼吸道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通畅,并对身体的各项指标给予密切挂车,一旦有异常情况及时告知医生,避免并发症的出现。同时为患者采取了各项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采取综合的急性护理,包括清创和伤口护理、心理护理、疼痛护理和饮食护理。因为疾病发生较为突然,而且身体疼痛以及活动限制,都会导致很多负面情绪的出现,为次护理人员要及时劝导患者,保持良好心态接受治疗,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同时给予身体各方面的护理,尽量缓解身体不适,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对照组仅采取治疗中的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为78.57%,实验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1.89%,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疼痛评分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采用综合急救护理,能够减少并发症,缓解疼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来接受治疗,提高治疗和护理效果,效果显著,可广泛推荐。

【参考文献】

[1]刘红.人性化理念在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02):56-58.

[2]郝晓霞,刘燕.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的急救与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21(15):245.

[3]郁陈娜.四肢骨干开放性骨折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33(15):227+251.

[4]冯周莲,张宏宁,康玉闻.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J].护理学报,2010,15(08):48-50.

[5]李秀华.心理护理对四肢骨折术后患者疼痛影响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9(11):114-116.

论文作者:姜传莉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2

标签:;  ;  ;  ;  ;  ;  ;  ;  

急救护理对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的影响分析论文_姜传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