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萍乡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江西 萍乡 337000)
【摘要】 目的:对新生儿黄疸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共选取118例患儿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给予常规治疗+中医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胆红素浓度、胆红素下降幅度情况、以及退黄时间、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后胆红素浓度为(71.4±10.1)μmol/L、平均退黄时间为(4.8±1.3)d,胆红素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退黄时间较对照组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治疗总有效为(79.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效果较佳,能够在短时间内将患者胆红素浓度降低,并缩短了黄疸消退的时间,患者在治疗期间不良状况较少,整体过程安全有效,因此这一治疗措施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行广泛应用。
【关键词】 中医治疗; 联合治疗; 新生儿黄疸
【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9-0151-02
Effect of neonatal jaundice adop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Qu yun ping.
Neonatology Department, Pingxiang Maternal and Child Care Service Center, Pingxiang, Jiangxi, 337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neonatal jaundice in patients with clinical efficacy of combination therapy. Methods According to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criteria were selected 118 cases of childre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treatment, the study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therapy plus treatment of TCM manner;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ilirubin concentration, bilirubin decline, as well as jaundice time, clinical efficacy. Results The study group of children after treatment bilirubin concentration (71.4 ± 10.1) μmol / L, the average time of jaundice (4.8 ± 1.3) d, bilirubin declined mor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jaundice times fas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research group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94.9%), total effective treatment group was (79.6%),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of neonatal jaundice better clinical results, in a short time to reduce the concentration of bilirubin in patients, and to shorten the time jaundice patients during treatment less adverse situation, the overall process safety effective, so this treatment deserves our broad applica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Combination therapy; Neonatal jaundice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在出生28天以内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导致皮肤、黏膜及巩膜出现黄疸症状的疾病,根据不同临床表现分为生理性黄疸及病理性黄疸,其中生理性黄疸病症表现仅在面颈部,一周内可恢复正常;病理性黄疸是指新生儿胆红素升高异常,且升高持续时间段较长,黄疸面积遍布全身,若不及时治疗可对新生儿生命造成一定影响。目前临床上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主多采用光照治疗,通过医生对其采用相应的灯光照射使新生儿皮肤浅层的胆红素分解,从而达到缓解病情的作用[1]。但随着治疗时间发现,部分患者采用灯光治疗的效果不明显,达不到整体预想结果。因此在本文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效果进行了评价,以期为临床更有效治疗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5年1月到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儿科治疗的118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电脑产生的随机数列随机分为2组,每组59例病例。研究组:男30例、女29例;就诊时日龄在7~28日之间,平均日龄(16.2±2.9)d;其中早产儿40例,足月儿19例;对照组:男31例、女28例;就诊时日龄在6~27日之间,平均日龄(18.1±2.2)d。其中早产儿41例,足月儿18例;所有患儿均符合纳入/排除标准[2-3]:①符合诊断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标准者;②年龄﹤1周岁者;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疾病者;②患有遗传性疾病者。
1.2 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光照治疗,首先将患儿全身进行清洗,将生殖部位采用外科无菌单将其进行遮掩,并在其眼部配戴眼罩对新生儿使用蓝光照射, 治疗时间为一次12个小时 ,连续治疗一周。
1.2.2研究组:对患儿在使用对照组蓝光照射的基础上使用中医方式治疗,如针对患儿进行后背按摩促进患儿的中枢神经系统,使肠蠕动促进体内胰岛素释放增多,达到减少胆红素吸收的目的,并对新生儿采用中医汤药进行服用,其中医药材主要有茵陈、大黄、黄芩、黄连等进行加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三次服用。连续治疗一周。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4-6]
①两组患儿治疗前胆红素浓度(μmol/L)以及平均退黄时间(d);②两组临床疗效评价:依据卫生部颁布的《中医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4级,其中治愈为:患者全身黄疸症状消失,且退黄时间在4~6天之间。显效为:患者大部分黄疸症状消失,但个别部分如面部,颈部还未消退,退黄时间在5天以上。有效为:患者黄疸症状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但仍需继续治疗。无效为:未达到以上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P>0.05表示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 两组患儿客观指标情况比较
研究组治疗后胆红素明显优于对照组,且退黄时间较短,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发病新生儿多为早产儿,目前对于新生儿黄疸的发病诱因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是新生儿体内胆红素生长过多,其次为新生儿肝脏功能代谢较低出现一定的代谢障碍,最后为新生儿的胆汁排泄受阻,导致胆管阻塞等。患儿多表现为面部,及四肢躯干呈浅黄色,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因此对于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尤为重要[7-9]。目前临床上多采用灯光照射治疗,灯光选择为蓝光照射,从而达到促进新生儿胆红素经胆汁和尿液排出体外,引起退黄的效果。但随着新生儿年龄较小各个器官都尚未发育完全,对单一使用灯光照射的临床效果尚不能达到理想状况。而在中医理论中,新生儿黄疸属于寒湿阻滞或湿热入侵所致,其发病原因是孕母体内湿热传入新生儿,导致在新生儿出生时,受到一定的湿热邪毒。目前中医药治疗新生儿黄疸已有较长的历史,其中医治疗理念为标本兼治、正邪同治,能够有效将黄疸提倡清热利湿,解毒退黄,健脾养肝[10]。
在本次研究中针对新生儿黄疸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单一灯光照射,研究组采用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中医方式进行治疗,其中主要采用对其后背按摩促进患儿的中枢神经系统,使肠蠕动促进体内胰岛素释放增多,达到减少胆红素吸收的目的,并对新生儿采用中医汤药进行服用,其中医药材主要有茵陈、大黄、黄芩、黄连等进行加水煎服,在中医药材中,黄芩具有促进胆汁排泄,改善肝脏功能的目的。茵陈又称牛至,具有清热利湿、利胆保肝的作用且能缓解新生儿溶血;大黄是大黄属植物类的一种,具有泻火、祛瘀解毒的作用,将以上几种中医药材配合蓝光照可以达到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效果。在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发现,研究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后血液中胆红素浓度较对照组采用单一灯光治疗效果好,胆红素水平下降幅度大,平均退黄时间短,治疗总有效率高可有效改善新生儿黄疸症状,与其它研究结果相一致[11-12]。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对新生儿黄疸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对新生儿患者而言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体内血清胆红素水平,又可使患儿在短时间内除黄,整体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因此这一方式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行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艳萍,李龙.中西医结合治疗早产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6):71-72.
[2]姚文萍,杨芳兰,许娟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150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4,14(4):136-137.
[3]郭小丽.中西医结合治疗足月新生儿黄疸98例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3,8(07):12-13.
[4]安雪松,祝静,刘建汉.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30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24(4):64-65.
[5]黎日保,施芬城.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4,11(12):2563-2563.
[6]于鹏.中西医结合治疗足月新生儿病理性黄疸48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3,9(4):332-333.
[7]付亚芳,任志强.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39例临床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4,24(2).
[8]冯霞,吴小霞.中药结合光疗治疗与护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4,第10(13):96-97.
[9]张郡楠,于海芳,杨秀丽.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106例临床初探[J].河南中医,2014,6(16):34-35.
[10]刘智喻,陈伟纯.中西医结合护理新生儿黄疸50例临床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8(08):131-132.
[11]王月艳,罗庭霜.蓝光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6(16):80-81.
[12]刘烽,杜燕.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静脉滴注治疗新生儿黄疸49例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5,13(7):63-64.
论文作者:瞿运萍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3月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6
标签:黄疸论文; 新生儿论文; 胆红素论文; 中西医结合论文; 患儿论文; 疗效论文; 中医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3月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