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街区制的社区物流服务创新研究论文

·物流管理·

基于街区制的社区物流服务创新研究

郑红友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1)

摘 要: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文章分析街区制小区和封闭式小区的物流服务模式特点,针对街区制社区特点,提出基于街区制的社区物流的服务策略。

关键词: 街区制;社区物流;模式

2016年2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配套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 (下称《意见》)提出,中国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意见》勾画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间中国城市发展的“路线图”。那么在街区制规划下,物流企业如何参与、组织社区物流服务?这对社区物流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

1 相关概念的内涵解释

1.1 街区制的理解。街区制(开放式街区)的概念发源于美国,也在美国得到了最好的体现。街区制(Block system)是城市建设布局的一种形式,它的特点是在城市规划的道路边上建设房子,且不设围墙;土地私有国家和中国改革开放早期,大多采用这一方式。街区式住宅在国外已成熟发展,遍布于世界各大繁华都市:美国纽约、西班牙巴塞罗那、德国柏林、捷克布拉格等都有享誉世界的Block街区。

街区是城市结构的基本单位,街道环绕在周围,大小适宜的场所。它把公共、私人、家庭的不同活动,相互联系地组合在一起,形成综合的、开放的生活场所。城市街区是一种城市建设布局的形式,与封闭式小区相比有明显区别的全新的社区模式,是一种开放、共享和融入的空间渗透关系。一般认为,街区制实现了空间开放、资源共享,高度融合了居住与商业配套,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规划理念。

1.2 社区物流。社区物流,也称作社区配送,是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直接面向城市社区商业和社区居民,将商品从供应商运送到社区店铺或居民的末端物流形式,是真正意义上的“最后100米”。随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居民的网购商品都是通过社区物流服务配送到居民手中,所以社区物流“最后100米”服务的满意度是关系物流行业发展的形象和服务水平提升的关键。

2 关于社区物流的研究综述

2.1 国内研究综述。在国内,近几年政府、学术界和物流行业对社区物流关注、研究甚少,每年大量的关于物流的课题、论文、各种论坛研讨会上专家的演讲,以及报纸杂志,鲜有提到社区物流的内容。在中国知网上以“社区物流”为主题来搜索,只有21篇相关文章,以“物流”和“社区”重复搜索,相关文章较多,有700多篇,而以“街区制”和“社区物流”来搜索,则没有相关研究成果。目前根据中国知网关于社区物流的研究成果主要有:袁伯友等(2009)探讨了物流企业应该如何服务于社区物流,如何参与社区物流开拓业务类型;姜燕宁等(2011)的基于社会管理创新的社区物流发展对策研究,从社会管理的角度提出社区物流发展的策略;李朝敏(2013)的城市社区物流服务共同化模式及运行机制分析,提出针对传统模式的弊端,构建了城市物流中心和社区物流中心两级物流设施,以“厂商→城市物流中心→社区物流中心→社区居民”为基本流程的城市社区物流服务共同化模式;刘士芳(2015)的应对“最后一公里”的社区物流末端优化研究,提出利用储物柜、与便利店合作、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等措施优化社区物流;张大成等(2016)的社区物流终端配送服务模式创新研究,提出构建城市社区物流服务共同化体系、推动电商物流与社区物业合作、推动社区物流发展推广自助提货点和智能快递柜的使用。总之,国内学者们的研究可以划分为三类:一类是针对特殊商品的社区物流配送研究;二类是构建社区物流服务信息平台;三类是针对目前封闭式社区的现状提出优化社区物流的策略。但是,他们都没有结合未来基于街区制的特点分析社区物流的运作模式。

3.1 物流企业自己完成社区物流服务模式和问题。物流企业自己完成社区物流服务模式,也就是传统的自主配送模式。零售企业或电商企业销售的产品通过自营的物流服务或者第三方物流企业直接完成社区物流的终端服务,不经过其它合作企业。由于小区是封闭式的,进出小区要在社区门卫处进行登记,手续办理麻烦,占用社区物流人员的服务时间,从而导致这种服务模式的问题是物流服务效率较低。另外,由于每家商业企业自己提供社区物流服务,浪费人力、物力,社会成本较高。还有就是由于进出小区的人员较复杂,给小区的安全管理带来隐患。服务模式如图1所示。

3 封闭式社区物流的模式和问题研究

3.2 物流企业与社区物业、社区商业合作的服务模式。物流企业与社区物业、社区商业合作的服务模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共同配送服务模式。多家线下商业零售企业或线上电商平台企业将商品配送至社区物业或社区商业的店铺,由社区物业或社区便利商业完成社区居民的配送。由社区物业或社区商业完成末端物流服务的问题主要是销售企业的物流服务商与社区物业或社区商业的合作契约的稳定性以及他们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是否平衡,处理不好两者之间的利益平衡关系,容易导致社区物流服务的不稳定性,出现社区物流服务的真空期,影响社区居民的切身利益。另外,这种模式可能由于受到社区物业或社区商业店铺的人员短缺的影响,出现双休日、双11等销售集中的时间,需要配送的物流量较大时,从而发生配送不及时的现象。服务模式如图2所示。

2.2 国外研究。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是针对社区服务的理论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是社区服务的价值,瓦思(Vass,1979)认为,社区服务工作组织或机构经常处于政府和居民的中间位置,为居民争取福利,这样,社区服务就能很好地解决问题。二是社区服务的目标,海恩波特(C.Heginbotham)在《回归社区:志愿者道德与社区照顾》一书中提出了“源自关怀社区的照顾”的五点理想,他指出建立理想和关怀社区的目标,需要多方努力和长时间的推动才有可能实现,特别是政府的支持与物质资源的投入是非常重要的。三是社区服务的原则等。

街区制社区打破传统的封闭式社区的界限,是一种以合理的城市道路结构为基础,面向城市、创造积极的街道空间的城市住区模式。即满足居民的居住要求又享受便捷的社区商业和休闲配套的服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念。一般是上面住人,下面营商,将住宅与外部世界全面打通,形成一个没有围墙的开放式社会。目前,我国正处于一个街区制的推广阶段,街区制的社区物流服务正在研究之中,本文主要是借鉴国外的街区制社区服务包括物流服务的成熟经验,进行街区制社区物流服务的特点分析。

设A=(a1,a2,…,an)为多属性决策问题中n个方案构成的方案集C=(c1,c2,…,cm)是由m个属性组成的属性集,ω=(ω1,ω2,…,ωm)为属性的权重向量,且满足:决策者在每一个属性下对各个方案的评价值用智立方数表示。

目前,我国的住宅小区基本是仿苏联的模式——封闭式小区。小区都有独立的围墙将小区与周围隔离开来,形成相对独立的封闭空间。它的社区服务包括物流服务基本是物流公司和社区物业、社区商业合作完成。下面针对封闭式社区的主要的物流服务模式和问题分析如下:

首先,街区制社区物流服务的公共供给成本增加。小区由封闭转向开放式,进出小区的人员增加,小区的公共设施和设备容易被破坏,当然供社区物流服务的设施设备也会容易损耗,这样导致公共供给成本的增加。其次,参与社区物流服务的物流企业物流成本会较低。由于社区开放式,住宅就在道路边,方便物流企业的配送,节约配送人员的时间,能够减少二次配送,配送效率提高。最后,街区制小区的居民提供更快捷地享受社区物流服务以及增值服务。实行街区制后,社区居民能够通过住宅对讲系统方便地与物流服务人员快捷沟通,表达自己的需求,社区物流人员可以为居民提供更高附加值的增值服务。

图1

图2

图3

4 街区制社区物流服务的特点

不做虚功求实效,扎实为民办实事。城区街道人大工委针对部分老旧社区居民反映的基础设施年久失修等问题,督促有关部门积极落实,为锦秋、兴华、宝发、东城等小区维修了主干道及健身广场,安装了太阳能路灯30盏,统一规划停车位1500余个,切实解决了居民行路难、停车难问题,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提升。唐山镇前七村文化广场修缮、后诸村闲置窑湾利用、前诸村幼儿园修缮等民生实事,都源于人大代表在一线调研时提出的意见建议,经镇人大与相关部门沟通联系,全部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3.3 社区居民自提的服务模式。社区居民自提的服务模式就是商品销售企业通过物流服务商将商品配送到物流服务商设立在社区居民楼下面的物流箱柜,然后通过发送信息提醒居民自己提取商品的服务模式。目前,许多社区已经安装了物流箱柜,但是由于是物流服务商在社区建筑完工后根据社区物业提供的空间和地点再安装的,无法根据自己的专业需求进行物流柜的配置和地点的选择,导致物流箱柜的数量、大小和地点不是非常适合社区居民的要求,出现物流箱柜布置不合理的现象。另外,物流箱柜的投入成本较高、盈利模式如何等问题也有出现。服务模式如图3所示。

5 基于街区制的社区物流服务模式构建

5.1 第三方物流企业直送模式。在街区制背景下,社区物流服务的成本降低,效率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参与社区物流的积极性更高,物流企业投入更大,这样物流服务能力更强,提供的服务附加值大,社区居民愿意接受这种服务。采取第三方物流企业直送模式就是商业企业通过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开展“门到门”配送服务,直接送货上门,提高居民物流服务的满意度。另外,在电子商务的发展带动下,我国物流业经过最近十几年的发展,社区物流服务能力稳步提升,服务水平和顾客满意度大大改善,所以3PL的直送模式符合街区制社区物流的服务需求,能够满足社区居民的愿望。

针对街区制的社区的特点,社区物流服务模式可以采取以下几种。

5.2 “物流+底商”的合作模式。“物流+底商”的合作模式应该是街区制社区物流服务的主要模式。社区物流服务商将居民的快递商品放在住宅底商,由底商代为签收,然后由底商配送到楼上居民家里,或者居民在闲暇时到底商取件的服务模式。街区制社区的一般形式是上面住人,下面商业,服务社区居民。底商对上面的居民较熟悉,邻居关系,帮忙收取物流、快件举手之劳,一般比较容易沟通。另外,社区物流运营企业也经常为社区商业(底商)送货,建立了合作关系,不会出现物流企业与社区商业的利益平衡关系紧张的局面,从而克服传统的“物流+物业代收”模式的利益分配不均的弊端。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3 “物流+智能物流柜”和“物流+物流服务站”相结合的模式。“物流+智能物流柜”的服务模式就是在住宅规划设计时,科学合理地规划街区制建筑的结构特点和居住的居民数量多少,社区物流运营企业参与规划设计,结合互联网思维,事先考虑智能物流柜的数量、地点等因素,等后期居民入住后,社区物流服务商将配送的商品送至住宅楼下面的智能物流柜,通过社交媒体发送信息,提醒居民到物流柜提取商品。而“物流+物流服务站”的服务模式是结合街区制社区的规模大小,规划设计时综合考虑几栋住宅楼建一个社区物流服务小站,然后由社区物流服务小站配送至居民家里的模式。而两者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就是综合考虑街区制社区的住宅特点,灵活设置物流柜和社区物流服务小站,规模小的街区设置智能物流柜,大的街区设置街区物流服务小站。新的社区物流服务模式克服了传统的封闭式社区物流服务时物流柜设置不规范,地点选择受限制,公共服务资源的可得性和欠缺性问题。

基于街区制的社区物流服务模式既传承了传统的服务模式的优点,又结合了街区制社区的住宅特点,有所创新,提升社区物流服务企业的积极性,提高了社区居民对社区物流服务的满意度,实现了多方的共赢。

第22题文理相同,考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圆的参数方程,求点的轨迹方程,属于中档题;第23题文理相同考查含有绝对值函数图象的画法,考查由不等式恒成立求参数的范围,属于中档题。

(一)临床症状 急性病例有时未见任何明显症状,常突然尖叫死亡。病程稍长的表现精神沉郁,肌肉震颤、抽搐,倒地四肢呈游泳样划动,呼吸困难,前肢发生麻痹则站立不稳,后躯发生麻痹则不能站立,行走时四肢无力,共济失调,步态不稳,无目的走动或转圈运动。触之敏感,常发出呻吟声或叫声嘶哑,有的体温高到41℃左右。

参考文献:

[1] 张峰,等.中小型城市社区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J] .交通企业管理,2016(1):55-58.

[2] 张大成,等.社区物流终端配送服务模式创新研究[J] .商业经济研究,2016(1):114-116.

[3] 王艳.社区商业业态与终端物流对接分析[J] .商业经济研究,2015(25):49-50.

[4] 谢福斌.谈社区物流的最后一百米[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12):133.

[5] 刘士芳.应对“最后一公里”的社区物流末端优化研究[J] .物流技术,2015(10):100-101.

[6] 王振坡.我国城市推广街区制的路径及对策研究[J] .学习与实践,2016(7):108-115.

[7] 陈友华,等.从封闭小区到街区制:可行性与实施路径[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6(4):50-55.

Research on Community Logistics Service Mode Based on Block System

ZHENG Hongyou (Wu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Wuxi 214121,China)

Abstract: The work conference of the central city puts forward the idea that the new residential buildings should be popularized.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munity service system,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munity service mode of block based community.

Key words: block system;community logistics;mode

中图分类号: F6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3100(2019)08-0017-03

收稿日期: 2019-05-15

基金项目: 2018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街区制的社区物流服务创新研究”(2018SJA0856)

作者简介: 郑红友(1973-),男,安徽无为人,无锡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物流管理、职业教育。

标签:;  ;  ;  ;  

基于街区制的社区物流服务创新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