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热”中的冷思考_农民论文

新农村建设“热”中的冷思考_农民论文

新农村建设“热”中的冷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农村论文,冷思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对于扩大国内市场需求,消化过剩的生产能力,对于体现我们党的执政为民,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对于在整体上改变农村面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有悖中央要求的做法,若不提高认识,加以纠正,势必延缓新农村建设的速度或把新农村建设引向邪道上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有冷静的头脑,按照中央的部署,遵循中央文件的精神,制定科学、长远的战略规划,脚踏实地、始终不渝地抓下去,最终才会有良好的效果。

一、新农村建设“热”的主要表现

1、新农村建设中“热心”建新房。

据调查发现,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有的地方不从当地实际出发,不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把新农村建设片面理解为新村建设,在工作中偏重于新村规划和村庄整治。推进速度要求快和住房建设标准要求高,许多村拆旧房建新房搞一刀切,不管房屋新旧,统统拆了重新建。有的农户说,他的房子目前还很好,拆了挺可惜的。但不建新房又拿不着政府的补贴,觉得挺吃亏。有的农户自身没有资金,为了享受政府补贴,进行借贷建房,造成新的债务负担;有的农户主要劳动力长期外出打工,新房建起无人居住,造成浪费;有的农村建起了休闲广场,多数农民却因外出打工而无缘享受:有的农户为了享受政府补贴,把购买种子、化肥的钱都挪来建房,影响正常农业生产的投入。

2、新农村建设中“热心”锦上添花。

有的地方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大搞试点建设,并且都选择条件较好的先进村进行试点,而且集中当地人力、物力、财力给以大力支持,造出了很漂亮的试点村。在新农村试点过程中,普遍存在锦上添花的现象,而忽视雪中送炭的举动,对普遍存在的生产基础设施落后,生活困难,饮水困难,交通不便等农民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无力顾及。在调查中了解到,有这样一个村,多年来,该村走公司+农产+基地,支部+协会的模式。大力发展芒果生产,产品远销全国各地。2005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多元,村集体经济年可支配收入在12万元以上,被中央命名为“全国文明村”。把这样的村作为新农村建设试点,并在资金投入,项目安排上得到当地政府的积极支持。这样的试点村,不仅没有什么推广意义,反而使一些农民误以为,新农村建设与自己无关,是政府出钱出力做的事。

3、新农村建设中“热心”快出成效。

在新农村建设中,有些地方存在急功近利、快出成效、盲目冒进的思想。在制定新农村发展规划时,都写上“我们这里3—5年要把自己的村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在调查中发现,有个乡镇5个村,村村都提出在“十一五”末,使小康水平产达到全村的98%以上。某市对新农村扶贫6个村共计投入财政资金350万元,其中属扶贫村每村投入50万元,属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投入100万元的无偿资金。明显表现出对新农村建设试点热情高,而对扶贫村投资力度不够,主观上存在使新农村建设快出成果,快显政绩的思想。有的脱离农村实际,超越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的承受能力,订任务,下指标。有的搞形式主义,把新农村建设简单地等同于“村庄建设”、“新房建设”,把重点放在盖新房,刷墙壁等形式上:有的农民说:“你不要刷墙壁的外面,把墙壁的里面刷一下就好了”。

4、新农村建设中“热心”搞娱乐场所。

一些地方在新农村建设中忽视农业生产发展、乡风文明建设和民主管理建设,“热心”娱乐场所建设,不管条件是否具备,大搞乡村休闲度假村建设;不管有无旅游资源,也大力发展旅游业,大力发展“农家乐”等娱乐场所,村村搞“度假村”,家家搞“农家乐”。结果是没有特色,客源不足,经营困难,资金浪费,收入减少。

5、新农村建设中“热心”做表面文章。

在调查中发现,一些乡村,都制定了新农村发展规划,但各个村没有自己的特点,没有对自己实际问题的探讨,没有对自己特殊问题的分析,更没有特殊的对策措施。每个乡、村的规划方方面面都谈到,可谓全面、周到。每个村的规划都是:基本情况——总体发展思路——发展目标——主要措施等几个方面。而且规划的内容基本一致,没有多少差别,就像一个模子里倒出来似的。这样的规划虽然全面好看,但对新农村建设没有任何指导作用,纯粹是一种表面文章。

6、新农村建设中“热心”工业项目开发。

在新农村建设中,有的乡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由,大办工业企业,有的搞煤炭开采,有的搞矿石开采,一时小煤窑,小矿山遍地开花。由于没有统一规划和综合治理,造成山体滑坡,水土流失,地面下沉,地表水位下降,土地干燥。原来可以种庄稼的地,现在收成减少或没有收成。有的乡村为了增加农民收入,把上好的良田卖给开发商建住宅楼,有的在农田上建“农家乐”,使上好的农田被毁。有的开办加工厂、洗煤厂、炼焦厂等。由于资金不足,废水、废气、废渣得不到治理,造成污水横流,空气污染,废渣乱倒,造成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新农村建设的20字要求大相径庭。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冷”思考

胡锦涛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从本世纪头二十年实现全民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这告诉我们,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不是三五年就能实现的事情。新农村建设,既要有满腔的热情,又要有冷静的头脑,进行科学规划,综合考虑。准备用30—40年的时间逐步建成小康型的新农村。

1、发展农村经济,做强农业产业,增强新农村建设的物资支撑。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报告时说,做好“三农”工作,要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如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树立文明乡风,改变村容村貌,实行民主管理,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等,但必须有先有后,突出重点。首先,发展农村经济,做强农业产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把重点放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上。新农村建设,最根本的就是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因为只有农业生产发展加快了,围绕农业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了,农村经济增长了,新农村建设才有物质支撑。而有些地方把住房建设,村庄整洁等提到第一位,把新农村建设简单等同于新村建设,这是与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相悖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农业生产,做强农业产业,同时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其次,切实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必须立足于农村产业发展。而发展农业,核心是发展现代农业。因为新农村建设不能以落后的农业为支撑,相反,应建立在现代农业的基础上。只有坚持用现代发展观念指导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技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用现代产业结构提升农业,不断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新农村建设才会取得真正的实效,增加农民收入才有保证,新农村建设才有物质支撑。

2、尊重农民意愿,科学推进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必须尊重农民的意愿,不搞形式主义,不强迫命令,不包办代替,更不能定指标、下任务。首先,不搞主观主义的强迫命令。新农村怎么建设,关键是要尊重农民的意愿,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当前中国各地乡村的情况千差万别,农民在自愿的情况下进行互利合作与联合协作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而且未来的发展中各种实验也都有风险和不确定性,谁也不能保证小岗村,南街村和其他发展模式,在未来就会一帆风顺而不会有进一步的变革,即便某个模式在这里成功了,其他地方也不可以照搬照套。其次,不搞脱离实际的形象工程。新农村建设是在国民经济有所发展,工业化有所突破,但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突出的背景下进行的。因此,各级政府部门,特别是宏观管理,基础产业和公共服务部门,在制订发展规划,安排建设投资和事业经费时,要充分考虑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更多地向农村倾斜。不能把公共财政对农村的支持,作为某些政府官员搞形象工程的资源,要防止官员利用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搞无效益的或低效益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再次,不搞劳民伤财的害民工程。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最终落脚点是增加农民的社会福祉。充分考虑农民的切身利益,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突出农村建设的重点,加强农田水利、饮用水安全,乡村道路、农村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的发展。现在一些官员把新农村建设看成是“拆旧村建新房”,不管农民愿意不愿意强制性地进行所谓新村建设,违背科学规律,以牺牲环境和长远发展为代价,搞短期行为,这些现象若不能有效制止,就可能把新农村建设搞成“害民工程”。各级政府部门和各级领导,必须转变观念,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其组织、协调、服务的功能,充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充分调动农民建设自己家园的积极性,这是新农村建设能否成功的关键。

3、进行规范科学的试点,促进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

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要有示范意义,不能搞锦上添花,要雪中送炭。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要选择那些有普遍性、有代表性的村进行试点。通过政府的帮助,扶持,通过村民的辛勤劳动,使原来经济不发展,贫穷落后的村社变为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各项事业都得到发展的新局面。使其他村能够学得会,真正起到示范的作用。政府对农村的扶持应该是普惠的,扶持对象应该是居住在农村的所有居民。不能为了出成绩,显政绩,把人力、物力、财力等都集中投向那些条件较好,人均收入较高的村,搞锦上添花。那样虽然能出成绩,大家都好看,但没有推广意义,而且还会打击农民进行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诱发农民等着上级拿钱拿物去给他们建家园的想法,这会助一部分人的懒汉思想。新农村建设,起步阶段需要打造1—2个典型起示范作用,带动其他村社更好的进行新农村建设,这是完全必要的。但在规划试点时,一要认识到选试点村,必须有代表性,有层次性,不能只选条件好的。应是条件好的、中等的、差的都应有其代表,真正起到示范的作用。二要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决不能急于求成,急功近利,追求和满足一时的成果,而搞一些脱离实际的形式主义的东西。三要认识到建设新农村是农民自己的事情,要依靠农民自己的辛勤劳动,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增加农的民收入,进而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居住条件和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政府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以必要的扶持、帮助,但并不是国家把农民的生产、生活给包下来,这是不现实的。因为,按照目前中央财政一年收入39300亿计算,全部用于农村,9亿农民人均才4300多元,这对于新农村建设所需资金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4、加大扶贫力度,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推进。

新农村建设不能搞“肥上添膘,瘦的割一刀”的做法,让好的锦上添花,差的始终受穷,造成新的贫富悬殊。新农村建设必须与扶贫工作结合起来,按照“先难后易”的原则,从当地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着手,如道路、饮水、卫生等项目,哪个最困难,先解决哪个,不能一起都解决。新农村建设不能忽视贫穷落后乡村的发展,应使贫穷落后的乡村与条件比较好的乡村得到共同的发展,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推进。但是,并不否认条件好的村可以率先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首先,集中力量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切实改善贫困村的基本生产、生活、经济发展条件和生态环境。其次,用好扶贫资金。对扶贫资金必须采取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再次,坚持县级报帐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变、挤占、挪用各项扶贫工程项目及其匹配的各类扶贫资金,不得以任何名义和手段提取或截留扶贫资金,不得在扶贫资金开发项目中冲销与扶贫开发无关的费用。最后,加大检查监督力度。扶贫、监察、审计和财政部门应加大项目资金计划落实情况的检查、监督力度,坚决查处违反扶贫资金管理规定的行为。

5、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实现新农村建设直接目标。

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反映农民生活水平的目标,是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整个国民经济流程的综合体现。在进入工业化中期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期,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就是要实现农民收入的快速增加,让农民享受现代工业文明带来的物质文明成果。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要以较高收入水平作为必要的前提条件。增加农民收入,这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目标。因为农民的收入多了,才谈得上改善生活,改善村容,改善乡风,发展农村各项事业,生活质量才能提高。因此,新农村建设决不能搞粉刷墙壁,强迫农民拆旧房建新房等让农民泪汪汪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所以,不论是搞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还是修公路;不论是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建新房,发展社会事业,其直接目标都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增加农民收入,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不能增加农民的负担。所以,只有努力发展农村经济,不断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农民的生活质量才能不断提高,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才能实现。

6、发展生态经济,让新农村建设走上和谐发展之路。

新农村建设,经济需要发展,农民需要增加收入,但不能以牺牲农村生态环境为代价,不能搞竭泽而渔,断了子孙后代的生存发展之路。首先,必须处理好农民增收与农村生态环境的关系。增加农民收入,渠道比较多,如发展农业经济,发展农村加工工业,进城打工,政府转移支付等。但发展农村工业,必须以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为前提,不能因为发展农村工业而破坏了农业的发展基础——土地。发展农村工业,必须进行全面规划,统筹安排,进行污染综合治理。使农民增收建立在生态环境安全,农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让新农村建设走上经济全面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环境污染减少,生态环境优美的和谐发展之路。其次,注重发展农村生态经济。生态经济是以氢为基础的经济,这种经济就是要恢复碳的平衡,稳定地下水位,保护森林、土壤和动植物多样性。其主要任务就是要把经济变革引向一条维系环境永久不衰的发展道路上。在具体规划部署以及实施中,能源部门要从石油、煤炭和天然气转变到风能、太阳能电池和地热能上:材料部门要从现在的直线性转变成再利用和再循环的模式;食物部门要改善自然资本的管理,通过提高水的生产力来稳定地下蓄水层,通过改变耕作方式来保护农田的表土,要不断提高土地的生产力,避免砍伐更多的森林来扩大粮食生产。在生态经济中,复合农林业将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要把土壤侵蚀的程度减少到新土地形成的水平上。这就需要我们改变新农村建设的思路,把增加农民收入与发展农村生态经济结合起来,把增加农民收入与农村工业发展结合起来,做好农村经济发展的长远规划,根据各地实际进行统筹安排。

标签:;  ;  ;  ;  ;  ;  

新农村建设“热”中的冷思考_农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