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论文_欧阳志萍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论文_欧阳志萍

抚州职业技术学院 欧阳志萍[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科学信息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也日益提升。“互联网+”的模式在带动新型传播媒介飞速发展的同时,也自然给传统经济形式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冲击,各类产业为了在现代化的市场经济中提高竞争力,保持市场地位,也在纷纷谋求自身的改革与升级。意味着传统产业和现代技术的结合与优化已然成为当下经济发展的新潮流,其中同样突出的不仅在于经济和金融领域,教育领域也同样面临更广阔的发展市场。但同时由于“互联网+”模式对现代化和技术化的要求较高,所以教学发展也面临着风险和挑战,如何在适应新技术新局面的同时保障自身结构建设的优化是当下教学中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高职会计由于其自身高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在人才市场的流通中始终占据着较大的比例。尤其是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高职会计不但有更加广泛的应用领域,并且也有更为技术化和现代化的职业要求。意味着在实际的高职会计教学体系中要注重“互联网+”和自身实践教学的结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站在市场的应用导向发展角度实现人才培养的全面性和针对性,为科技社会提供更实际型的会计人才。本文将以“互联网+”为出发点,具体阐述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措施。

1 立足现状,发现问题

要想更好地实现教学体系的创新和改善,必须立足于现有的发展模式,分析其中存在的弊端和问题,找出切入点,为后续措施的制定提供思路和解决方案。大致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1 实践教学水准欠佳

在当下的高职会计教学体系中,虽然实践课程在总的教学时间占有相当的比例,但具体课程并没有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调整。有相当一部分的课程缺乏新意,甚至是彼此重复的。并且在具体内容的设置上大部分实践重点仍旧侧重于课本知识的训练和强化,并没有对必要的课外知识进行拓展,也没有注重思维的创新和发散,在很大程度上白白浪费了实践课和理论课的时间,并没有将两者进行明确的划分。与此同时,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主要以作业提交和书面考试为主,并不能满足现代化全面会计人才的培养需要,方式比较落后繁琐,无法跟上“互联网+”模式的节奏[1]。

1.2 课程内容不明确

实践课的设定是针对高职学生的社会技能而言,但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中,实践课的内容并没有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向,没有把会计社会应用能力的培养当作阶段性的工作。整体课堂内容仍旧注重理论,较为笼统,不能让高职学生锻炼自身在不同情况下的应变能力。

1.3 硬件设施落后

在许多高职会计的具体实践课堂教学中教师仍旧使用较为传统的教学设备,并没有注重与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相结合,自然也无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互联网+”存在的意义便在于传统的现代化改造,但在许多会计课堂上忽略了实践和理论的结合,没有建立完整的信息沟通共享的模式,知识和实践相互脱节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并且也没有突出实践的目的和意义所在[2]。

1.4 模式方法落后

高职会计的实践教学课堂并没有把学生当作课堂主体,而是仍旧以教师灌输式的知识教学为主,在很大程度上削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与此同时,在课堂的考核模式上大部分高职会计仍旧以期末考试或其他总结性模式为主,只注重结果的掌握,忽略了实践过程的能力培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种模式在根本上仍旧是应试教育的思维,但高职会计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其自身的社会能动性越来越强,只注重理论知识掌握的考核方法无法适应现代化的市场要求。同时,在课堂上经常出现同一内容反复讲解强调的现象,尽管从出发点来看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会计知识,但实际上是对创新思维的抑制。

2 抓住重点,制定措施

针对上文所叙述的传统教学体系的弊端,可以有如下措施加以解决:

2.1 明确教学方向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高职会计要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明确自身的教学方向和教学目标。一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制定技能化和专业化的教学方向,抓住重点,立足市场需求,培养针对性的人才,促进重点技术训练成果的考核。二是要培养综合素质,社会型人才除了要有必备的实践技能和业务水平,还需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高职会计作为对社会经济发展有良好推动性的重要岗位,学生应当时刻牢记自身的职责和使命,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3]。

2.2 层层递进的技能培养

高职会计的学习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经过从基础到高级,从浅显到深入的过程。因此,要在教学体系中建造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信息交流平台,将不同学习阶段的课程和资源进行传递和共享,包括对基础课程的设定、对综合能力的深化、对创新能力的拔高等环节。将扁平化的教学设定与现代化的信息网络技术结合,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掌握相关信息,并增强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学生除了能够获取必要的学习资源以外,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的平台对自身的学习程度和技能进行考核和检测,还可以与教师进行线上交流和提问。

2.3 与社会需要对接

由于高职会计的应用性较强,因此在实际的实践教学中可以依靠互联网技术将学生与社会的具体岗位进行对接,根据岗位的性质和工作要求调整自身的学习进程。并且要对课外的实践进行系统的组织,让学生可以切身体验到实际生活中的市场运营,从而深化对岗位的理解,提高自身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创新意识,更好地配合互联网技术的运用[4]。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能够实现质量和效率的双重进步,同时也能将现代化的技术带进校园和课堂。但当下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仍旧没有得到全面的改善和创新,因此需要不断扩大新技术的运用范围,实现思想的解放和更新,这一过程需要教学主体宏观规划、整体管理、学生自主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相信在“互联网+”模式的不断发展下,高职会计必将能为社会经济建设提供更多优质优良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向红."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 2017,38(14):41-44.

[2]薛媛.“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经贸实践,2018, No.228(10):317.

[3]樊颖.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构建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08):400-401.

[4]郭毅.“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研究[J].魅力中国, 2017:81.

论文作者:欧阳志萍

论文发表刊物:《新疆教育》2019年7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8

标签:;  ;  ;  ;  ;  ;  ;  ;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论文_欧阳志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