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AN总线的分布式火灾报警系统设计论文_李炳坚

基于CAN总线的分布式火灾报警系统设计论文_李炳坚

佛山市南海天雨智能灭火装置有限公司

摘要: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以及对现行电气设计规范的粗浅理解,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进行了简单阐述,谈谈个人看法,旨在抛砖引玉,共同探讨和讨论一种基于CAN总线的分布式火灾报警系统的设计,该系统可通过CAN总线挂接多个独立监测节点。当有火灾发送时,监测数据将越限并引发火灾报警联动。

关键词:CAN总线;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一、概述

智能化楼宇火灾报警系统不仅要完成传统的火灾感应和报警功能,还要完成节点联网和联动消防响应等功能,具有开放性,方便上层管理系统查询信息和设置各种状态。

CAN是控制器局域网络(Controller Area Network,CAN)的简称,是一种应用广泛的串行通信协议,有效支持高安全等级的分布实时控制,具有报文优先、设置灵活、时间同步多点接收、多主机对等通信等特点。本文即讨论一种基于CAN总线的分布式火灾报警系统的设计。

二、系统框架

本系统由监控上位机、CAN总线适配器、分布式感知节点、GSM模块等部分组成,各模块单独设计,开放接口,具有较强的独立性。

分布式报警节点集成火灾传感器和CAN总线控制器模块,负责监测感知区域的火灾发生情况并通过CAN总线与上位机进行信息交换。CAN总线中继器用来连接相同网络模块,延长通信距离。CAN总线适配器用于异类网络之间的信息转换,这里用于转接CAN总线和以太网。上位机用于系统监控,定期收集各分布式节点的状态信息,并存储在数据库中,为事故分析做准备。当检测到异常时,产生报警信息可通过GSM模块发送至用户手机告知用户。

三、系统通信协议

从系统结构图可见,CAN是整个分布式报警网络的基础,一方面驱动链路层数据帧正确收发,另一方面则是应用层对数据包的定义和解析。

应用层协议应支持广播和点对点传输数据,兼顾网络的互操作性。根据规格要求,考虑到CAN控制器的特点和CAN网络传输数据的特点,设计了合理的数据帧格式和中断处理方式。本系统通信协议采用两种帧格式:数据帧格式、命令帧格式。数据帧用于监控节点传输状态信息,各节点模块实时采集监测区域内温度、湿度、烟雾、气体浓度等信息后组合一帧数据,然后发送数据帧至总线上。命令帧用于在上位机管理系统和各监控节点之间交互配置信息、诊断信息及处理联动装置命令信息。经过测试,在500kbps的情况,系统能够正确收发数据,远高于设计规格要求的20kbps的需求。

CAN总线采用短帧结构,每一帧的有效字节数为8个,传输时间短,受干扰的概率低。但由于外界干扰不可避免,误码总是存在的。为提高抗干扰能力和数据的可靠性,CAN采用了多种错误检测手段,比如位填充错误检测、CRC校验、格式错误检测以及应答错误检测等。

四、节点设计方案

各节点的主控制器可采用飞利浦的P8xC591控制器,这是一款单片8位高性能微控制器,采用先进的 “RX+内核”,片内集成CAN控制器,完全履行CAN2.0B规范,并集成了PeliCAN功能。P8xC591作为CAN总线上的一个智能节点,功能齐全,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外围器件数量,是扩展CAN总线智能节点的理想器件。

监测模块采用二氧化碳传感器MG811、湿度传感器HF3223、温度传感器DS18B20。其中DS18B20为单总线接口,仅需要一个端口引脚进行通信;湿度报警触发器TH和TL各由一个EEPROM字节构成,数据以16位带符号二进制补码读出;气体浓度传感器MG811有良好的灵敏度、选择性和稳定性。

五、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简介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为了在火灾早期发现并及时通报火情,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扑灭或控制住火灾而设置在民用建筑内的一种自动消防设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某一探测区域内发生火情时,该处探测器采集现场信号,并立即把信号发给控制中心的控制器。控制器对此信号进行判断,确认着火后,向火灾现场发出声光报警信号,播放疏散指令,并向需要联动的消防设备发出控制信号,包括:点亮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器照明;启动消防泵和正压送风机;启动火灾现场的排烟风机,打开相关的排烟口和防火阀;迫降电梯停于首层,并使消防电梯处于待命状态;切断非消防电源,进行初期的火灾防范。

六、工程概况

某工程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地上5层,地下2层,建筑高度23.8m,拟设计一套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设计依据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 - 98;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GB 13955-2005;

2、设计方案

本工程按一级保护对象设计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控中心设于一层。经过研究与论证,为该工程提供以下方案: 智能型火灾自动报警/消防联动系统由设在消防控制中心的火灾报警控制器、消防联动控制设备、消防广播系统、消防电话系统、CRT彩色图文显示系统、打印机等设备及"119"专线电话组成, 本系统除由消防电源做主电源外,另设直流备用电源, CRT显示器、消防通讯设备等的电源,由UPS装置供电,并配置专用消防报警系统软件。现场设备由火灾探测器、监视模块、控制模块、手动报警按钮、声光讯响器、消火拴报警按钮等组成。彩色CRT应能显示保护对象的重点部位、疏散通道及消防设备所在位置的平面图等。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的容量和每回路的地址编码总数应留有15%~20%的余量。

七、系统运作模式

(1)监视模式

正常情况下,火灾报警控制器及现场设备(各类火灾探测器及监控模块)均处于监视状态。计算机显示各防火分区、防烟分区的平面及现场设 备状态。

(2)报警模式

当判定现场发生火灾时,探测器将火警信息上传至控制器。控制器收到火警信号后,有两种确认模式:自动确认模式和手动确认模式。控制器在收到火警信号后,根据设定做出相应的反映。

①自动确认模式在控制器中预设定的火灾报警区域中,如果存在一个火灾探测器报警 ,则火灾报警控制器自动确认火警。火警确认后,火灾报警控制器将发出信号,并按照设定的联动逻辑控制相应的联动设备。

②人工确认模式当控制区域有一个火灾探测器报警时,值班人员通过人工方式(如通过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对现场的火灾进行确认后,可按下控制器上的“确认”键对现场火灾进行确认。控制器将发出信号并按照设定的联动逻辑控制相应的联动设备。

(3)消防联动模式系统采用的火灾报警控制器(联动型)是一种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一体化系统。正常情况下,系统可完成对火灾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联动设备运行状态等信号的监测工作。当监控区域发生火灾时,本系统可通过自动模式或利用手动消防控制盘通过手动模式,控制联动设备启停,并接收各种联动设备的动作反馈信号,监视它们的运行状态。

结束语

本文设计并实现了基于CAN总线的智能楼宇火灾报警系统,重点讨论了基于CAN总线设计的简单应用层通信协议和节点设计方案。该系统可实现独立节点每5秒采集并发送一次数据,测量数据越限报警联动,故障诊断,掉电保护等功能,该系统的应用和推广可实现楼宇火灾报警和联动功能,大大增加楼宇的智能化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饶运涛.《现场总线CAN原理与应用技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15.23

[2]亢红波.《CAN总线技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13.5

[3]唐一行.浅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高层建筑的设计及发展状况中国科技信息,2014.27

[4]张文谦.浅谈高层建筑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主要质量通病和防治内江科技.2016.3

论文作者:李炳坚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8

标签:;  ;  ;  ;  ;  ;  ;  ;  

基于CAN总线的分布式火灾报警系统设计论文_李炳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