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康狄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康狄

平湖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31420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混凝土结构应用范围和领域还在不断扩展,尤其是大体积混凝土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领域更加广泛,因此,做好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浇筑质量控制意义深远。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相关人员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施工标准做好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工作,减少施工裂缝、施工安全隐患的出现。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主要特征

大体积混凝土指的是一些体积比较大的混凝土类型。在通常情况下,大体积混凝土的厚度同通常的混凝土厚度相比要高出80cm。一般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同混凝土相比较而言要厚实,施工环境较为复杂、水泥以及水化热较大。因此,在建筑施工中应该应用较高的技术形式而进行施工。大体积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施工特点一般表现在:①施工环境比较复杂,大体积混凝土通常会在地下浇筑,并且受到地下环境的制约,大体积混凝土通常在地下进行浇筑施工,同时也受到地下环境的影响,那么大体积混凝土的浇浇筑技术要求也在抓紧提升。②施工技术要求比较高的,因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厚实以及体积较大。因此,在对其浇筑过程发中应该根据与之相关的要求而进行连续性浇筑,在操作中避免出现裂痕以及缝隙。③在施工中因为较为容易出现裂缝,大体积的混凝土在浇筑操作中容易出现水化热量较大,由于内部热量不均匀对其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施工操作中较为容易出现多种裂缝。

2、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2.1、大体积混凝土的配比

如果想要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科学合理、有序进行施工,其首要前提就是大体积混凝土具有合理适当的配合比,其中包括了各种混合材料的选取和配合比例,比如添加剂、混合料、水泥使用量等。以水泥使用量为例子,为了有效减小水热化程度,可以科学合理的减少水泥使用量,一般情况下,有关人员需要对混凝土进行抗压强度的测试,测试期限通常保持在60d左右,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测试需要进行反复几十次,这样才可以有效确定水泥的使用量。在进行测试时,首先应该根据混凝土施工的各方面情况和所选的防裂设计方案来预判水泥水热化的最高温度以及差值,然后再进行科学合理的计算,在这个基础上计算最高温度的应力,如果大体积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符合规定的标准,这就表示这个防裂设计方案是合理的,对大体积混凝土具有相应的防裂作用;如果检测的结果不符合规定的标准,就需要借助各种方式来重新估算,比如减小混凝土的温差、减小水热化温度、改进施工技术和工艺、增加抗压强度等,从而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性能满足规定的要求。

2.2、混凝土的运输过程

大体积混凝土具有一个特点就是进行集中搅拌,因此,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挑选与施工场地距离最近的搅拌站,而且对混凝土的运输过程具有一定要求,保证运输时间最多不能超过30min,并且对运输过程中的混凝土不能添加水。对施工场地的混凝土需要进行严格的检测,保证该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性能,符合施工的要求,同时,需要根据具体实际的施工情况合理的添加减水剂,而且搅拌车一定要在60min内完成混凝土的泵送工作。

2.3、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中的重点位置控制

通过分析我国目前的混凝土结构浇筑施工工程,针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浇筑一般选用较为主流的方法,即:分层浇筑施工法和逐步推进浇筑法。需要注意的是,上述两种基本浇筑方法中,采用分层浇筑施工则更加常见,其具体的质量控制措施也更为完整和全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浇筑前,先对模板内进行分层,制定前期浇筑计划,保证浇筑质量控制能力;在浇筑开始前,应该重视浇筑工作的连贯性,采用效率更高的浇筑工法,保证浇筑工程能够一次性完成,防止出现中途无故停顿的问题,将裂缝控制工作落实到浇筑实践中。除此以外,需要格外注意的是,必须提前计算摊铺厚度,且应该保证摊铺厚度均匀,不同摊铺厚度应该对照不同的配合比,在具体浇筑工程开始前,应该切实保证待泵送混凝土材料的和易性和均匀性,保证胶粘材料与骨料的充分混合。此外,还应该尤其注意的是,选用水泥替代品应该考虑其对混凝土强度及防渗性方面的影响,考虑到在浇筑中,水泥用量较低。因此,为了保证混凝土材料的均匀性,必须延长混凝土搅拌时间,在常规的搅拌阶段,施工人员应该增加至少半小时以上的搅拌时间,从而确保混凝土材料的均匀性。在第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该委派专人对浇筑质量进行核验,满足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方可进行第二层的浇筑工作;此外,在进行第二层浇筑阶段,应该待第一层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不能等到初凝结束后再开始浇筑;各层间施工时间间隔应该合理控制,不宜过长,初凝时间为最低控制时间。

2.4、混凝土养护

待混凝土施工完成之后,应严格遵循温控技术措施,加强后期养护工作,防止混凝土构件内外部温差过大,一旦超过其极限抗压能力,将出现结构裂缝。通过养护作业,也能延缓混凝土降温速度,提升主体结构的抗裂能力。通常采用覆盖养生法,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选取相应的保温材料,并组织施工人员定期洒水,保持混凝土表面处于湿润状态,减少干缩裂缝。具体养护时间应根据混凝土实际温度应力确定,应控制在15天以上,内外部温差不宜超过25℃。在保温养护过程中,实时监测温度变化情况,若出现温度变化异常的现象,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提高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的措施

3.1、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

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案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在对建筑工程施工中,此方面有着较多合适的方案,然而每一个方案的实际应用环境各有不同,进而出现的效果也有着较大的区别,所以要求依据工程施工要求、现场环境等等来进行优化。比如说连续浇筑方案,可以有效避免施工缝的出现。与此同时,在此方面还应该对混凝土各个方面的参数合理控制,比如说摊铺厚度,要求应该控制其低于600mm,然而如果是应用了人工方案,那么厚度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一般应该低于400mm。

3.2、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质量管理

大体积混凝土在公路施工中运用的比较多,为了保证公路的完成质量,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阶段一定要严格把控,严格按照混凝土的浇筑标准进行操作以保证质量,对于影响浇筑质量的因素例如混凝土的离析状况以及混凝土的用料规格等进行严格考察,这就需要考察人员要实地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考察,这样能够帮助后期的浇筑工作,避免在混凝土浇筑完成以后出现裂缝,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

3.3、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进行监管

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为了防止裂缝的出现,不仅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标准,还要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加强监管。材料的配比、材料的选择以及技术的控制层面都需要全程监管以保证最后的施工质量。

总之,,加强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非常重要,其能够增加企业利润,促进企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刘珩.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6(17):91+94.

[2]吴昌来.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应用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6(24):171.

[3]贾兵山,李宗志.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J].山西建筑,2016,42(22):108-109.

论文作者:康狄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4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康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