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峰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 要】目的:探讨桥小脑肿瘤切除手术中神经监测对神经功能的影响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60例桥小脑肿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围术期不同护理模式将其分为常规组与综合组,每组30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综合组实施综合护理,分析神经监测系统术末刺激强度与患者术后1~6个月H-B分级的关系,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患者术后1~6个月H-B分级为I~II级共40例,占比66.7%;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神经监测系统术末刺激强度与患者术后1~6个月H-B分级呈正相关性(P<0.05)。常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综合组为6.7%,综合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常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6.7%,综合组为100.0%,综合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桥小脑肿瘤切除手术中神经监测对神经功能有一定的影响,加强围术期综合护理,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行。
【关键词】桥小脑肿瘤切除手术;神经监测;神经功能;影响;护理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nerve monitoring on nerve function and nursing measures in the operation of cerebellopontine tumor resection. 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of 60 patients with cerebellopontine tumor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7 to October 2018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perioperative nursing modes,they were divided into routine group and comprehensive group,30 cases in each group. Routine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and comprehensive group was given comprehensive nurs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imulus intensity of nerve monitoring system at the end of operation and the H-B grade of patients 1-6 months after operation was analyze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40 patients(66.7%)had H-B grading of I-II in 1-6 months after operation. The results of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intensity of stimulation at the end of operation of nerve monitoring system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H-B grading in 1-6 months after operation(P < 0.05).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23.3%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and 6.7% in the comprehensive group,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P < 0.05);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 was 86.7%,and that of the comprehensive group was 100.0%,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P < 0.05). Conclusion:Neurological monitoring during resection of cerebellopontine tumors has certain influence on neurological function. Strengthening perioperative comprehensive nursing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e nursing satisfaction,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implementation.
[Key words] Resection of cerebellopontine tumors;Neurological monitoring;Neurological function;Impact;Nursing
桥小脑肿瘤为神经外科常见肿瘤,临床治疗以手术为主,术中操作存在一定的难度,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手术操作还会对患者的面神经功能产生影响,因此应做好术中神经监测工作,并加强围术期综合护理,以确保手术顺利完成,并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1]。基于此,本研究为了进一步探讨桥小脑肿瘤切除手术中神经监测对神经功能的影响及护理措施,回顾性分析我院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比围术期常规护理与综合护理的实施效果,总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60例桥小脑肿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围术期不同护理模式将其分为常规组与综合组,每组30例。常规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14~62岁,平均(43.2±10.6)岁。综合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14~61岁,平均(43.0±10.7)岁。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整、有效;②经头脑超声、MRI等检查确诊,符合桥小脑肿瘤诊断标准;③符合手术指征,初次手术,且顺利完成手术;④对研究知情且同意。
排除标准:①明显缺血灶;②面神经功能(House Brackmann,H-B)>V级;③死亡病例;④精神疾病,无法正常沟通。
1.3 方法
1.3.1 术中神经监测方法
运用电生理监护仪进行监测,选择针状电极,EMG监测颅神经功能,记录电极置于术侧面眼轮匝肌(面神经)、咬肌(三叉神经)、斜方肌(副神经)中,肩部放接地电极,正负电极针距离<5mm,并用绝缘胶固定。调整刺激电极参数,记录电极置于两侧耳后,中央顶区放置参考电极,地线置于额极,选用插入式耳机,调整刺激参数,选择MEP刺激模式。
1.3.2 护理方法
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综合组实施综合护理,主要内容包括(1)术前护理:掌握患者的既往病史、家族史、用药史等,了解其手术禁忌症。大多数患者对自身疾病缺乏认识,术前易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因此应加强心理护理,主动、热情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医生资历等,了解患者的担忧,以缓解其不良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加强知识宣教,向患者介绍手术流程、注意要点等,使患者对治疗有足够的信心。指导患者合理进食,多进食高蛋白、易消化食物,必要时静注复方氨基酸。积极完善术前相关检查,包括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等。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包括器械、物品、植入物等,神经监测系统易受干扰信号影响,应将其置于干扰小的手术间。(2)术中护理: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手术治疗环境,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对体质较差的患者采取相应的措施,冷天输注的液体需适当加温。护士术中与医生密切配合,协助医生完成各项操作,做好器械的传递、设备的调节等工作。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有异常立即告知医生,医生马上停止操作进行抢救。加强神经监测设备的护理,将其摆放在合理的地方,便于器械传递及护士和医生的配合,皮下针状电极应妥善固定,预防因消毒导致脱落;术中确保神经监测与手术同步,避免设备受到信号的干扰。(3)术后护理:协助患者取健侧卧位或平卧位,变换体位时动作应轻柔,预防头颈部晃动,麻醉未清醒者可将头偏向一侧,床头略抬高;避免体位突然变化,以防呼吸压迫导致呼吸骤停。用和蔼的态度关心与帮助患者,多与患者交流沟通,及时回答其提问;悉心倾听患者的倾诉,了解患者的恐惧心理,并对其进行安抚和疏导;积极营造和谐的护患关系,给予患者充分的支持和理解。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做好基础护理工作,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遵医嘱合理补充液体及电解质,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皮肤弹性、粘膜湿润情况、出入液量、血电解质及血气分析检测结果,及时调整液体与电解质的种类及量。协助医生对患者进行CT复查,观察是否出现脑水肿压迫脑干、继发颅内血肿等情况。加强引流管护理,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等,详细记录脑脊液引流量,调节好引流速度,预防过快导致脑室塌陷而引起严重后果;出现血性或浑浊絮状脑脊液时应立即汇报医生。鼓励患者深呼吸,全身放松,指导其正确咳痰,为其拍背。加强面神经损伤者的眼球护理,以凡士林纱布覆盖、蝶形胶布牵拉上下眼脸,必要时遵医嘱局部运用红霉素眼膏,同时指导患者进行面部锻炼,如鼓腮、抬眉等。
1.4 观察指标
(1)分析神经监测系统术末刺激强度与患者术后1~6个月H-B分级的关系。(2)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面瘫、神经受损、迟发型颅内血肿、脑脊液漏、颅内感染。(3)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价选项为满意、一般、不满意,护理满意度=(满意+一般)/N×100%。
1.5 数据统计
选用SPSS21.0软件,计数资料用%表示,行x2检验,相关性分析运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P<0.05提示差异显著。
2.结果
2.1 神经监测系统术末刺激强度与患者术后1~6个月H-B分级的关系
患者术后1~6个月H-B分级为I~II级共40例,占比66.7%。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神经监测系统术末刺激强度与患者术后1~6个月H-B分级呈正相关性(P<0.05)。见表1。
3 讨论
桥小脑处于小脑脑桥和颞骨岩部中的不规则间隙内,在后组脑神经走向区域[2]。桥小脑肿瘤在颅内肿瘤中的占比约为10%,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颅脑肿瘤[3]。目前,在该病的治疗上,要求尽可能地将病灶切除干净,且保留面神经与三叉神经的完整结构与功能。桥小脑角处,因病灶的长期压迫,神经因肿瘤的掠夺而变薄,和肿瘤粘连,位置出现变化,在这些因素影响下导致手术过程中对神经保护存在较大的难度,因此必须在术中进行神经监测,以了解神经走向,避免手术操作对这些神经造成的损伤[4]。有文献报道指出,对桥小脑肿瘤患者进行手术中的神经监测,可明显提升面神经与三叉神经功能的保护效果,其解剖结构与功能的保存率可达90%以上[5]。
另外,由于桥小脑肿瘤具有特殊的解剖与生长部位,导致其手术操作难度较大,术中稍有不慎,便会诱发并发症,因此应加强围术期护理。我院针对桥小脑肿瘤切除手术患者实施了包括术前心理护理、健康宣教、饮食指导、手术准备等护理,术中的舒适环境营造、与医生密切配合、生命体征监测、神经监测设备护理等措施,以及术后的体位护理、心理疏导、并发症观察与护理等措施,获得了显著的效果。对比常规护理与综合护理的实施效果,结果显示,综合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提示综合组的护理效果优于常规组。
综上所述,桥小脑肿瘤切除手术中神经监测对神经功能有一定的影响,加强围术期综合护理,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行。
参考文献:
[1]高阳.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在桥小脑角肿瘤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57):11097-11098.
[2]李若妍,宋来君,郭付有.视频成像系统联合面肌肌电图监测在听神经瘤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7):99-99.
[3]卢兵,陶存山.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运用于桥小脑角肿瘤切除术中128例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21(62):864--865.
[4]陈飞,田丰.1例巨大听神经瘤切除术后合并多种严重并发症的护理体会[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6,2(11):148-149.
[5]戚春霞,厉春林.围手术期吞咽功能评定与康复护理在桥小脑角区肿瘤患者中的运用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6,22(s1):404-405.
(上接第278页)
2.2 两组病人炎性反应情况的对比
实验组病人的炎性反应指标IL-6、IL-8、TNF-α、hs-CRP数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3.讨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当病情迅速发展时,在短时间内会引起多个系统、器官及组织发生功能障碍而导致发生全身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心力衰竭、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肾衰竭、消化道出血、高血糖、真菌感染、败血症等。当病人出现以上并发症时,就会导致病人的病死率急剧升高,超过 20%,让病人和家属产生严重的心理负担以及身体上和心理上的痛苦[5]。给病人实施个体化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帮助病人建立信心,降低病人的不良情绪,提高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6]。
循证护理是现代护理模式中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被广泛应用。循证护理是护理理论和护理实践的有机结合,强调的是在护理工作中发现问题,参考相关资料并结合病人临床的资料从而制定出科学的个性化护理措施。[7]。实行常规护理措施,可以给病人提供基础护理服务,但是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已无法满足病人的临床需求。本研究通过循证护理干预,当病人发生病情变化,在第一时间采取对应措施处理,为医生提供诊疗依据,积极有效的控制病情发展,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有效的提高病人的护理效果。实施循证护理尽可能满足病人的实际需求,与病人和家属构建良好的关系,降低医患纠纷发生率。早期使用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可以改善病人的炎性反应,提高病人的免疫系统,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8]。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理满意率、炎性反应、生活质量评分实验者明显优于对照组,均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
4.结论
综上所述,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接受循证护理干预,不但能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减轻病人的炎性反应,而且还能提高病人的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关青,韩霞,郭春花等. 循证护理的实践程序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 护士进修杂志,2003,18(1):62-63
[2]汪克文.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临床研究[D]. 皖南医学院,2017,3
[3]杨琳娜,王娟. 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精氨酸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4):531-533.
[4]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疾病学组.中国急性胰腺炎 诊 治 指 南(草 案)[J]. 中华 消 化 杂 志,2004,24(3):190-192
[5]汤红,吴海珍,龚镭等. 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循证护理[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33):4193-4196.
[6]杨慧卿. 心理护理干预辅助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8,20(3):238-240
[7]桑翠玲,尹 冬 梅,苏 维 芳等. 循证护理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1,33(17):2694-2695
[8]周美丽,蔡成,张霞等. 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炎性因子,T淋巴细胞群的影响[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8,16(4)424-427
论文作者:刘亚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9
标签:患者论文; 小脑论文; 神经论文; 肿瘤论文; 病人论文; 并发症论文; 常规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