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理论预期&基于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_新古典增长理论论文

FDI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理论预期:基于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增长论文,模型论文,中国经济增长论文,理论论文,新古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8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41-2007(12)-0023-03

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东道国宏观经济增长的影响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FDI的流入带动了国内投资的增加——挤入效应;一个是FDI的流入替代了国内投资——挤出效应。

Blomstrom(1994)认为经济增长取决于引资地区的发展水平,发展水平越高,对经济增长作用越大。Borensatein(1998)采用1970-1989年间的数据,分析了FDI对69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证明FDI对国内投资初期产生了正的挤入效应,总投资的增加量约为FDI增加量的1.5-2.3倍。Miao Wang(2004)采用1970-2001年的数据分析了FDI对发达和欠发达国家国内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FDI对发达国家的国内投资产生了挤出效应,而对欠发达国家则呈中性效应。考虑滞后期的累积影响后,FDI对发达国家国内投资的影响是中性的,对欠发达国家则产生了明显的挤入效应。

国内的研究主要包括,李静萍利用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对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全球化(包括FDI)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杨柳勇等人(2002)运用总投资方程,采用1993-2004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FDI对国内投资并没有产生挤出效应的结论。萧政和沈艳利用中国和其他23个发展中国家的时间序列资料进行分析,认为国内生产总值与FDI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

一、外商直接投资经济效应的理论分析

我们采用典型的经济增长模型——Solow模型,并假定Solow模型中的技术进步满足黑格斯中性,采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则:

这里Y代表总产出,L代表东道国的知识总量(劳动力水平),K代表人均资本存量,a表示国内物质资本额,A表示技术水平。假定L和A的增长率为n和g,即:

①式两边同时除以有效劳均量,得出有效人均产出表达式:

从微观层面上,引入经济增长理论中跨期最优化模型(Ramsey模型),且假定选择资本积累路径和消费路径来极大化贴现效应和,即:

根据④可以导出内生增长的条件:

随着FDI存量不断增加,资本边际产品将大于ρ,那么FDI将导致长期经济增长。这一模型表明,经济的长期均衡增长率取决于时间偏好率、国内资本生产率以及采用国内或国际技术资本存量之间的互补程度。因此,我国要实现持续的内生增长,必须重视FDI的技术外溢效应,特别是FDI对国内资本的跨期替代。

二、外商直接投资经济效应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的建立

根据前面的理论分析,本文将FDI作为独立的要素引入到扩张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通过建立对数模型来估计和检验FDI与GDP的关系。根据,采用总量生产函数,着重从资本形成的角度来探讨FDI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模型的建立如下:

(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由于FDI与经济增长之间可能存在双向关系。一方面,FDI的引入可能会促进东道国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FDI可能会被吸引到经济快速增长的地区,这时的情形是先有经济增长再有FDI的增加。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我们可以明确将FDI作为解释变量引入模型是否合理。

选用AIC来进行模型滞后期的确定。其中,设p为通过求AIC最小值得出的GDP最大滞后阶数,q为FDI的最大滞后期。

根据AIC准则算出当FDI与GDP都滞后一期时,模型对数据的拟合程度最好。检验结果如下表:

由表2可以看出,在检验“FDI不是GDP变化的原因”这一原假设时,得到F统计量的值为8.4711大于在1%水平下接受原假设的临界值8.39。这表明加入的FDI滞后变量显著改进了统计结果,因此拒绝原假设,即FDI在Granger意义上引起GDP的增长;同样在检验“GDP不是FDI变化的原因”这一零假设时,得到F的统计量为0.4166远远小于8.39的临界值,接受原假设,即表明GDP的增长并不是FDI增长的原因。因此,FDIGDP。

(三)模型的回归分析

根据前面的分析,外商直接投资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且根据Solow模型将国内资本存量、劳动力总量引入,为了消除可能出现的异方差,我们选用对数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上式表明,国内资本存量和劳动力的投入量分别对中国经济的增长起到促进的作用。其中,保持其他变量不变时,Kt和Lt分别增加1%,GDP[,t]相对提高0.089%和0.279%。但lnF[,t]的偏回归系数为负值(-0.022),且结果相当显著,这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的增长不仅没有贡献,而且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挤出效应:在其他变量保持不变时,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会导致国内生产总值相应下降0.022%,FDI在一定程度上挤出了国内投资。

(四)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

以上我们讨论了FDI对GDP的影响,并通过建立对数模型,利用回归分析确定了这种影响的具体值。但是,由于我们仅仅根据历史数据进行回归,并不能深入分析由FDI对GDP产生的这种随机扰动冲击的时间趋势,因此在这一部分我们引入脉冲响应分析来进一步考查FDI对GDP的影响。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将n=1看作是2006年,那么当n≈10,即到2016年的时候,FDI新息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会由负的挤出效应转变为正的挤入效应,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正的溢出效应会有一定的上升趋势。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初始阶段FDI的确部分替代了国内投资,但随着FDI的增加,国内总投资无论从量还是从质方面都得到相应的增加,再加上我国各方面政策法规的相继完善也有助于减弱FDI对我国宏观经济的不利影响,比如统一内外资税率、优化外资结构、调整利用外资的基本政策、提高利用外资的效率以及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资的力度,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等,这些都能增强国内企业的竞争力,促进国内投资的增长。

三、结论

回归方程以及脉冲响应分析都表明:外商直接投资的前期流入并没有相应提高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对经济增长不仅没有显著的推动,而且存在一定的挤出效应,远低于国内资本和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但是,随着FDI的增长,一方面其关联效应能带动国内投资的增加。出于资本配置和节约成本的需要,FDI企业通常会在东道国选择供应商、销售商和服务商,从而带动下游和上游行业投资的增加和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FDI的溢出效应和示范效应带动国内投资增加和国内资本生产率的提高。根据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我们初步计算出FDI扰动对GDP的挤出效应在未来十年仍然存在,但是挤出效应的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所下降,大约在2016年左右,FDI对GDP影响的负效应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正的挤入效应。

为了促进中长期FDI对国内投资的挤入效应,我国政府应该扭转FDI投向高度集中的状况,在弱化FDI的竞争效应的同时重点引进技术含量高的大型项目,增强技术溢出效应。积极引进产业关联度高的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有效带动前向或后向的辅助性投资。

注释:

①若考虑FDI与国内投资之间的跨期互补性,那么这一效应可以消除国内生产的收益递减。

②本文各指标均剔除物价影响,以1985年为基准换算成可比价格指标。

③本文的基本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时间区间为1985-2005年。

④括号中的值为系数的标准误差,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1985-2006年。

标签:;  ;  ;  ;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理论预期&基于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_新古典增长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