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桩基础是民用建筑施工重要的基础,其施工质量的高低将对整体民用建筑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需要从桩基础施工与管理入手,双管齐下,尽可能降低地下水位对桩基础施工的影响,并通过管理强化施工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与安全施工意识,从而有效提升桩基础施工质量与施工效率,推动民用建筑建设实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民用建筑;桩基础施工技术;管理
1民用建筑桩基础施工技术
1.1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
在实施桩基础土建施工过程中,静力压桩、振动沉桩是两种常用施工技术。其中对于振动沉桩施工技术而言,在实际应用时,主要是通过利用振动器,来固定桩顶部,使得桩在自身重力及振动作用之下,逐渐下沉,最终达到桩基础施工要求。相较于其他桩基础施工技术,该技术操作简单,施工成本较低,施工效果也非常好,因此是桩基土建施工常用的一种施工技术。对于静力压桩施工技术而言,主要通过记住静力压桩机联合桩架上的配重产生反作用力,将桩基缓慢压进土层之中,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作用力不可控,因此对土层结构会造成一定破坏,使得致土层产生反作用力,为避免施工出现质量问题,一旦开展施工,便不能停顿,静力压桩施工技术也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比如施工噪音小、质量高等,也是民用建筑桩技术施工常用的一种施工技术。
1.2超流态灌注桩施工技术
超流态灌注桩施工技术在实际应用时,需要采用长螺旋钻机设备,一边进行钻进,一边将土排出,待钻进深度满足设计桩底标高要求后,利用混凝土输送泵,通过钻具中间的管道,将混凝土灌注到钻孔之中,在这一过程中,应注意要一边提升钻具,一边进行混凝土灌注,与此同时,该施工技术对于准头埋深也有着一定能的要求,一般是要求钻头始终埋在混凝土中,深度在0.5m以上,在完成灌注后,需要将钻具提出,然后将制作好的钢筋笼下放至钻孔内,成功完成桩基础施工。该桩施工技术在砂土及粘土土层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常桩身长度及桩身直径,需要结合地质勘查报告,通过科学合理的计算与设计加以确定。
1.3预制桩技术在应用
预制桩进行民用建筑桩基施工时,应注意在施工前,做好科学合理的施工规划,究其原因在于,预制桩施工技术进行预制桩的实施需要沉桩,无论是使用静力沉桩还是振动沉桩,通常都会出现挤土问题,因此在实际施工时。需要结合地质实际,针对桩基距离、桩基础范围与下桩数量,提前做好合理的规划,通过有计划性的安排,可以有效防止施工出现挤土现象,从而为基础桩施工质量提供有力的帮助。的影响。出了上述两种沉桩技术外,在实际进行预制桩沉桩施工时,还可以采取锤击沉桩技术与射水沉桩技术。锤击沉桩技术有着较大的噪音,不宜在人口居住密集的地方进行施工,而对于射水沉桩技术而言,更加适用沙土层的桩基础施工,需要结合实际合理选择相关桩基础施工技术。
2民用建筑桩基础施工技术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2.1 地下水处理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匮乏的国家,而能够综合利用的土地资源往往会与水资源出现冲突的问题。在民用建筑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地下深度达到地下水水位的情况,这样一来不但要考虑到水体侵蚀的问题,同时也要避免出现地下水污染的情况。综合上述内容条件,不能够放任地下水不管,需要做好稳定性管理与处理,否则就会导致桩基不稳定,危及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一部分企业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地下水的影响,导致施工过程中地下水处理不及时,为后期的建筑物使用留下了隐患。
2.2 冻土处理
在民用建筑桩基础施工过程中可能还会出现冻土层的问题。所谓冻土层,就是在施工过程中内部的水可能会结成冰,在这样的情况下地基的承载力会不断增加,长期载荷下还可能会出现冻土流动的情况,从而导致涂层的颗粒丧失,进而出现温度变化,导致融化下沉等问题,危害建筑物的稳定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桩基础质量处理
民用建筑桩基础施工对于质量控制的要求较高,但是其成本控制往往与工期有密切的关系,一些企业为了控制成本而缩减工期,导致质量控制不合理,出现大量的质量问题。
3民用建筑桩基础施工管理分析
3.1做好前期勘察工作
在实际进行民用建筑桩基础施工时,经常会遇到地下水的困扰,因此为有效解决这一困扰问题,保障桩基础施工质量。应在正式开展施工前,做好前期勘察工作,特别是加强对建筑地质水文情况勘察。在实际勘察时,应提升对建筑场地中不良地质现象的关注程度,与此同时,还应立足于建筑所处地层,围绕地层类别、成分以及坡度等信息,做好相应记录,从而为后续施工方案制定提供有效的信息参考。另一方面,针对地基软弱土层,还应加相应土质鉴定,从而保障桩基础施工选择的合理性。除此之外,在实际勘察时,还应对水文等地质条件信息进行充分的调查了解,并做好相关信息记录故障,从而为后续桩基施工技术质量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3.2加强对施工技术实施规范化管理
民用建筑桩基施工过程中,受种种因素影响,有可能对最终施工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实际管理时,应立足于桩基施工技术本身,最后施工技术 实施规范化管理。首先,应加强对桩基施工技术的实施监督,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标准施工工序进行施工,与此同时,还应对相应操作规程加以充分的掌控,从而在实际落实施工技术时,能够保障相应细节的落实,减少因细节问题导致的施工质量问题,对于施工效率提升也有着较为积极地影响意义。为达到上述目标,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方式,促使施工操作技术实施更加规范合理。比如可以结合装置施工技术,建立与之相匹配的管理机制,例如权责机制,将每个施工环节责任都应落实到个人,做到谁出事谁负责,又如奖惩机制,有效激发施工人员工作积极性,提升其规范施工意识,从而在实际落实施工时,能够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做好施工技术落实,有效保障民用就建筑桩基施工质量。
3.3提升施工人员专业施工素质
在民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作为施工技术实施主体,因此为保障桩基施工质量,需要采取有效从措施,提升施工人员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以确保其更好地掌握施工操作规范。比如在正式开展施工前,可以通过开展岗前培训方式,保障每一个施工员都能够熟练掌握施工技术,在此基础上,为促使相关人员素质得以进一步提升,还可以从外部环境入手,加强外来人才引进,促使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使得施工技术人员整体素质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最后,还应从施工安全方面着手,加强民用建筑施工安全的宣传,有效提升现场施工作业人员安全施工意识, 这对于桩基施工质量提升也有着较为积极的影响意义。
3.4地下水施工管理
民用建筑桩基础施工过程中涉及地下水的施工管理,为了防止出现地下水方面的风险,需要做好地基深度的处理,特别是要提前做好工程测算,掌握合理的测算结果,根本测算的结果进行设计与后期施工。为了提升民用建筑桩基础施工的整体水平,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处理方法来确保地下水的水位能够控制在较低的水平,同时借助于单桩处理模出钻孔。在钻孔完成后,还可以借助于导管向内部灌注混凝土,从而形成桩基。不过,该技术的施工难度较高,工序复杂,对于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有一定的要求。
结束语
民用建筑桩基础施工技术作为建筑施工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核心技术之一,其往往会受到多种外部因素的影响与限制,需要妥善处理好技术应用与管理之间的关系。本文着重从地下水施工、冻土地基施工以及桩基础施工等方面对民用建筑桩基础施工技术的优化管理途径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以有效提升民用建筑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水平,促进行业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秀娟 . 高层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 [J]. 住宅与房地产 ,2018(30):162.
[2] 赵远 . 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研究 [J]. 住宅与房地产 ,2018(21):261.
论文作者:王诗瑶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第38卷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9
标签:施工技术论文; 民用建筑论文; 桩基础论文; 桩基论文; 地下水论文; 过程中论文; 土层论文; 《建筑实践》2019年第38卷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