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学生的心理潜能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论文_郭少军

发挥学生的心理潜能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论文_郭少军

甘肃省平凉市第七中学 744000

摘 要:讲究实效,提高效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新课程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学生的素质教育上提出的明确要求。在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中,心理素质是激活和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动力,但也始终影响和制约着其他素质的发展。这是因为,一个学生品德的形成、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劳动技能的形成、审美情趣的培养乃至身体的锻炼,都取决于能否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心理潜能。

关键词:学生 心理潜能 综合素质 自我观念

调查发现,当今社会,无论是在校的大学生、中学生还是小学生,都普遍存在着学习动力不足、抗干扰力差、挫折耐受力低、自我心理调适力差等现象;调查还发现,数学对很多人都会产生困难和神秘,无论是在校学习期间还是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即使是步入社会的大部分人,不管是在数学的学习上或是在数学的应用上,一遇到困难就会对数学产生畏惧感和厌学情绪。这些现象归根结底是人的心理素质问题。因此,对在校的学生来说,要想全面提高教学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就要设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要把学生从厌学畏惧的心理环境中解救出来,认真研究和剖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变化规律,准确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发挥学生的心理潜能。也就是说,充分发挥学生的心理潜能,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

以我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要较好地发挥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既是教育的结果,也是教育的手段。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如果师生间缺少了亲密与默契,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恐怕也是难上加难。无论是在课堂教学上还是在班级管理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使课堂教学气氛充满活力,使教学活动由被动变为主动,使课堂教学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可以使教师的言传身教落到实处。如果没有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不管是针对你的教学还是你的管理,都会与你不配合,甚至出现抵触心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时,教师往往埋怨学生学习不主动,不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把出现不良教育后果的原因推到学生一边,怨天尤人,捶胸顿足。而越是这样,学生在情感上就离教师越远,一些美好的教育手段也就难以顺利实现。因此,教师要认真研究和挖掘学生的这种心理因素,要和学生打成一片,把学生看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相互合作的好朋友、好伙伴,使他们与你无隔阂、无距离感,和你无话不谈,无需不求,始终认为你是他们最好的朋友,是最值得信赖的人,以此促成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满足基本的心理需求

人的认知需要与成就需要是人的较高层次的需要,是一种成长性的需要。一般来说,高层次的、成长性的需要的充分表现有赖于低层次需要的大致满足。因此,要激发学生高层次的求知欲望,就应力求满足他们较低层次的需求。当今社会,学生的基本需求不再是为温饱操心,更不是为成长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安全而担忧,而是要设法使他们在情感需要、友爱需要方面能得到充分的满足,以此来发展学生求知、审美、创造、自信等方面的品质。相反,如果学生的基本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他们缺乏基本的父爱、母爱、师爱、友爱,长期生活在一个具有威胁的环境中,感受不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经常受到他人的排挤,他们会变得胆怯、退缩、敌意,从而也就丧失了求知的欲望。因此,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还是在班级管理中,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有了爱,学生的内心世界得到了充实,精神生活得到了满足,还有什么事情会成为师生之间共同前进的障碍呢?因此,我们都应给学生提供一个友善的、能使学生产生归属感的环境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以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基本心理需求。

三、培养积极的内部动机

每一个学生天生就有一个强烈的好奇心,有力求表现自己的欲望,有不愿服输、不甘落后的积极心态,这是学生的内部动机。由此可见,学生的内部动机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的提升。所以,作为教师,除了注重学生考试分数、荣誉奖励等外部学习动机的激发外,更重要的是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精神等内部学习动机。因为内部动机才能真正使整个学习过程变得富有吸引力,使整个学习过程充满激励性。重视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也就是要重视学生学习知识本身的兴趣,使学生发自内心地热爱知识,而不是单纯地把学习知识当成获得某种报酬的手段。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内部动机,学习就成了人的精神需要,学习行为就成了自觉、自愿的过程。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下,学习效果定能显著提高。

四、形成良好的自我观念

一个学生认为自己聪明,他就有一种力求显示自己才能的特点;一个学生认为自己有上进心,行为就表现得富有竞争性;一个人认为自己正直,在行为上就表现得诚实、可靠;一个人认为自己不聪明,在行为上就会回避复杂的、富有挑战性的事物。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就应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健康的自我观念。研究表明,自我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他人和社会评价的产物,在少年、儿童时期尤其如此。所以学校、教师的评价直接塑造着学生自我观念的形成。因此,在课堂教学与班级管理中,我们应从多个方面积极对学生进行评价,使他们在成长中获得自尊,在学习中形成自信,在收获中感到自豪,通过这种健康的、富有激励性的自我观念来促进学生对家庭、社会乃至国家的热爱,从而增强学习动力,提高内在素质。

论文作者:郭少军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7月总第24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2

标签:;  ;  ;  ;  ;  ;  ;  ;  

发挥学生的心理潜能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论文_郭少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