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哲学意义_哲学论文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哲学意义_哲学论文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哲学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事求是论文,哲学论文,意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1) 它是邓小平和其他中国共产党人理解、坚持、发展、丰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过程的哲学概括。(2)它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理论精髓。

[关键词]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马克思主义 第二次飞跃 哲学概括 哲学思维 理论精髓

比较系统地读了最近出版和再版的《邓小平文选》第1—3卷以后,蓦然想起一位哲人说过:“中国哲学是紧扣主题核心的,从来不被一些思维的手段推上系统思辨的眩目云霄,或者推入精心雕琢的迷宫深处”,“中国哲学非常简洁,……它的暗示性几乎无边无涯”;“中国哲学毫无例外地同时也就是政治思想”。〔1〕邓小平的哲学也是这样, 紧扣主题,一语道破,完全渗透在他的政治思想和社会实践中,成为他勾画和实践政治理想、担负历史使命的思想武器。通读《邓小平文选》各卷,不难发现,第一卷贯穿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即实事求是、照辩证法办事的哲学思想;第二卷展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世界观方法论及其形成与发展;第三卷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哲学智慧,融化在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理论和实践之中,通过加快改革的理论思维,不断深化和发展。这就说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贯穿《邓小平文选》的一根红线,是邓小平的思想发展的哲学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第二次飞跃的哲学思维,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保证改革、发展、稳定的思想旗帜,是和平与发展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第二次飞跃的哲学思维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经历了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以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为标志。毛泽东集中了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三个基本观点,树立了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基础。毛泽东对实事求是这个传统文化的成语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解释,赋予全新的思想内容,使它既蕴含中国传统哲学辩证理性的思维特点和雅俗共赏的语言特点,又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一语道破却不是武断,通俗典雅而又顺理成章,有意无意之间,成功地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一次飞跃带上了继承传统的客观意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同义语,它深刻地表达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成为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旗帜。所以,邓小平一语破的,深刻指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这四个字。”〔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飞跃,是现代化的飞跃。邓小平在新科技革命推动新产业革命和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国际社会从冷战时代转向和平与发展时代的历史条件下,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根据中国国情,鉴于社会思想文化领域的封建主义残余影响不容忽视,鉴于党内“左”的错误长期阻碍了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鉴于“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两个凡是”严重束缚思想、影响拨乱反正和重点工作的转移,强调指出:“必须“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3〕, 支持和指导了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团结了全党。又进一步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4〕,科学地表达了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哲学思维,继承、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不仅明确了解放思想实事求的哲学范畴意义,明确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思想原则,而且明确了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冲破主观偏见和习惯势力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思想方法要点,达到解放思想的方法论与实事求是世界观的辩证统一。推动中国哲学在先秦的宇宙论、魏晋的本体论、明清的认识论基础上,发展到现代的方法论。随着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不断发展,邓小平又更进一步,把中华民族的智慧力量、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化为一个庄严的声音: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陶铸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精神,高扬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旗帜,丰富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发展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民族意识,加快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重建了通达自然的文化哲学传统,倡导了共同富裕的社会生活,建设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在哲学思维意义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飞跃,可分为四个阶段。即思想准备阶段、思想突破阶段、理论确立阶段和理论完善阶段。

思想准备阶段,包括1975年1月至1976年9月。1975年1月, 邓小平重新主持中央日常工作,针对“四人帮”的干扰,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要求“全党讲大局,把国民经济搞上去,”“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着手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强调“各方面都存在一个整顿的问题”,“要敢字当头,横下一条心”;明确指出:“毛泽东思想有丰富的内容,是完整的一套”,“怎么能够抓住一两句话,一两个观点,就片面地进行宣传呢”〔5〕。由于毛泽东不能容忍这种全面整顿, “四人帮”发动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全面整顿的实际工作初见成效即告中止,但它却在思想上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飞跃作了必要的准备。

思想突破阶段。1976年10月至1982年8月期间,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复辟阴谋以后,邓小平针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提出要“拨乱反正”,指导和支持全党通过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和文化大革命”的思想禁区,重申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准确地完整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在理论上突破了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个东西的认识,突出了解放思想的唯物辩证法意义,突出了实践的检验真理标准的辩证唯物论意义,坚持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6〕, 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和传统哲学研究从认识论层面推进到方法论层面。

理论确立阶段。1982年9月, 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郑重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7〕继承、发展了毛泽东的实事求是, 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思想,强调要在“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个问题”〔8〕的时代条件下, 逐步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取代僵化的不合国情的苏联模式、错误的“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形形色色“左”的思想理论,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指导、推动并大大加快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1992年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高度评论了邓小平“开拓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巨大政治勇气和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巨大理论勇气”〔9〕, 确立了邓小平倡导和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党内的指导地位,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第二次飞跃的里程碑。

理论完善阶段。党的十四大以来,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跨世纪的关键时期。以江泽民同志为领导核心的第三代中国共产党人,通过科学的宏观调控使改革开放、加快发展,社会稳定相互协调、有机统一,加强了各项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大大提高了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信念。按照江泽民同志的预计,到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的时候,将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成型的制度,为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下理论基础。〔10〕

二、理解、坚持、发展、丰富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概括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哲学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哲学概括,是邓小平通过社会实践和独立思考的思想结晶;蕴含他早年参加革命领导地方工作结合实际理解和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时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担任第二代中国共产党人领导核心时开创改革开放新时期,发展和丰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思想历程;体现他朴实顽强的工作作风、大胆创新的思想方法,坚定不移的价值观念,体现他坚持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集古今中外思想文化之所长、开创中国式发展道路的信念〔11〕。由此可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解、坚持、发展、丰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过程的哲学概括。

(一)理解。邓小平青年时代就选择了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入门导师是《共产党宣言》和《共产主义ABC》。他学习马克思主义, 不只从形式上、字面上、逻辑上去理解,更注意从整体上、精神实质上去领会和运用,尤其赞赏、支持并实践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主张,甚至因此受到错误路线的排斥和打击。他写的文章,很少直接引用马克思、毛泽东的原话,却非常注意抓住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通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一贯坚持实事求是,反对主观偏见和形式主义。邓小平认为,普遍真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关键在反对主观主义,包括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12〕在新民主主义取得伟大胜利、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他主张面对国家的现实,面对群众需要的现实,调动一切力量搞建设。邓小平认为,实事求是包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三个重要方面,普遍真理与实际相结合是毛泽东思想的灵魂。〔13〕理解卓绝,功业昭著,有口皆碑。所以毛泽东称赞邓小平“人才难得”,要求高级干部都像邓小平那样,“照辩证法办事”〔14〕。

(2)坚持。在中国传统哲学意义上,坚持是德性的表现;在马克思主义意义上,坚持是党性的表现;在文化哲学意义上,坚持是继承传统、重建传统使之发展完善的良知。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内,职位三起三落,“也做了大官,也住了牛棚”。〔15〕无论做大官,还是住牛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实事求是。30年代在中央苏区被当作“毛派”无情打击时如此,“文化大革命”被当作“党内另一个最大的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时如此,1976年全国开展“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时仍然如此。凭着对灾难深重的国家命运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凭着他所掌握的马克思主义真理,坚持实事求是,反对唯心论与形而上学;坚持党性,反对派性;坚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反对宣传毛泽东思想的庸俗化;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反对“文化大革命”和“两个凡是”所造成的思想禁区;坚持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表现出真正马克思主义者力挽狂澜的政治勇气、表现出一个“实事求是派”照辩证法办事的德性良知。因而得到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敬爱尊重,“三次打倒又三次复出,而且一次比一次更引人注目,一次比一次走向更大的成功”。〔16〕

(三)发展。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不是西方文化哲学意义上的体系重建或“怎么都行”的思想冒险,而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和平发展时代中国改革开放实际相结合的哲学概括;也可以看作中国文化哲学意义上生机勃勃的“一语道破”、“顺理成章”,总起来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八个大字。作为现代中国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首先,它用朴实的中国哲学语言指出,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进一步发展和明确了现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其次,用解放思想这个哲学范畴科学概括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等方法论概念,科学规定了解放思想的方法论实质和要点,作为克服唯心论形而上学,开创改革开放新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把中国哲学研究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从认识论时代推进到方法论时代,发展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方法论;第三,它科学地明确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不仅是辩证唯物论的基本问题,而且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一个基本思想原则,从而在理论上解决了避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一类认识论失误的根本途径,发展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第四,它不仅用中国学者与人民大众乐于接受的哲学范畴简洁传神地表达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而且用朴实的中国语言科学规定了这个思想体系的基本内容,解决了中国哲学具有无边无涯的暗示性而缺少科学规定性的问题,发展了现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中国哲学的现代化。

(4)丰富。西方哲学善于利用逻辑思辨形式通过教育进入社会,中国哲学往往通过雅俗共赏的语言,化为民众的德性良知和社会主义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哲学体系,是邓小平理解、坚持、发展、丰富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概括,科学又严谨,既有辩证逻辑的思维,又有一语道破的神韵,在诸多哲学体系如昙花一现的环球世界中独具生命,化为中国人民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党性、德性和良知。在全党和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思维与社会实践过程中,显得生机勃勃而光彩夺目。并通过加快发展的理论思维,继续发展和丰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三、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邓小平理解,坚持,发展,丰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也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17〕的过程,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哲学体系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关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哲学思想,有些大部头的系统理论著作,往往只注意思辩逻辑的形式,却未能从整体上把握其精神实质,指导人们通过独立思考,结合实际情况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一般人读了不得要领。邓小平反对那种要求人人都读大本子的形式主义,历来主张“要照辩证法办事”〔18〕,反复强调“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19〕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一步形成和发展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世界观与方法论。邓小平明确指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20〕“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21〕“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今后,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解放思想”。〔22〕由此可见,邓小平首先把马克思主义归结为实事求是,明确规定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三个思想原则;其次,又根据新时期的历史条件,把他历来坚持的“要照辩证法办事”的方法论思想发展为解放思想的方法论体系,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提倡冲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号召大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深刻提示了实事求是的世界观与解放思想的方法论的辩证统一关系。说明世界观与方法论既有同一性又有差异性,不完全是同一个东西。这就不仅突破了毛泽东关于“世界观同方法论是一个东西”〔23〕的思想认识,发展了毛泽东关于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24〕,通过实践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25〕,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6〕的思想。确立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大体说来,这个哲学体系的基本思想内容包括:(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2)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 联系实际,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不可分割的三个思想原则;(3)解放思想,即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包括上述四个相互联系的思想要点;(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的辩证统一。

与形形色色的现代哲学相比,实事求是的世界观虽然没有那种流行的理智款式,却摆脱了那种理智款式所必然带来的累赘和闷气;解放思想的方法论坚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马克思主义和传统哲学文化,既没有“怎么都行”方法论〔27〕的非理性偏颇, 也没有现象论方法论〔28〕过分依赖直觉的缺陷,更没有笛卡儿方法论的独断, 所以它能够以科学、朴实、严谨的形态,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通过典雅通俗、生机勃勃、顺理成章的中国言语逻辑,广泛传播到全党和全国人民当中,指导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所指出的那样:“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保证我们党永葆生机的法宝”。〔29〕

总的看来,《邓小平文选》第1—3卷表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1)它是邓小平和其他中国共产党人理解、坚持、发展、丰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过程的哲学概括;(2)它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思维;(3)它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这样一份宝贵的理论财富,值得我们倍加珍视,深入理解,结合实际工作推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注释:

〔1〕金岳霖:中国哲学《哲学研究》1985年9月号,第38—44页。

〔2〕〔3〕〔4〕〔5〕〔6〕〔19〕〔20〕〔21〕〔22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26、39—44、140—153、4—37、38—153、143、278、279、364页;

〔7〕〔8〕〔17〕《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104、3页。

〔9〕〔10〕〔29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人民日报1992年10月12日。

〔11〕〔15〕〔16〕毛毛:《我的父亲邓小平》(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651页。

〔12〕〔13〕《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257—269页。

〔14〕〔18〕《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第361页。

〔23〕《毛泽东集》(第6卷)[日本]苍苍社1983第299页。

〔24〕〔25〕《毛泽东选集》(合订一卷本)人民出版社1964年第801—803页。

〔26〕《毛泽东著作选读》(乙种本)中国青年出版社1964 年第260—251页。

〔27〕Feyerabend,P:Against Methoa.NLB,1975

〔28〕胡塞尔(倪梁康译):现象学的观念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

标签:;  ;  ;  ;  ;  ;  ;  ;  ;  ;  ;  ;  ;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哲学意义_哲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