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例牙源性颌骨囊肿的临床治疗分析论文_王芳,, 安新

王芳 安新

河北省香河县人民医院口腔科 河北香河065400

【摘要】目的:探讨牙源性颌骨囊肿的临床手术治疗方式,以提高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38例牙源性颌骨囊肿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及其术后骨腔愈合、复发等情况。结果: 138例牙源性颌骨囊肿分别采用血块充填法、碟形手术、囊腔植骨术及袋形缝合术4种手术方式,术后随访6个月~5年,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显示囊肿周围骨质再生改建,病变骨腔逐渐缩小,骨质修复良好。结论: 不同类型牙源性颌骨囊肿,应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囊腔植骨术是治疗骨腔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

【关键词】牙源性颌骨囊肿;手术治疗;植骨

【中图分类号】R274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3)08-0459-02

牙源性颌骨囊肿是一类来源于牙齿形成器官的上皮或上皮剩余、发生于颌骨内的囊性病损。其中牙源性根端囊肿、含牙囊肿、角化囊肿临床较为常见。我科2005年~2010年间共收治牙源性颌骨囊肿患者138例,现就其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及其术后愈合等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38例中,男78例(565%),女60例(435%);年龄7~71岁,平均年龄384岁;其中14岁以下12例(87%);14岁~25岁30例(217%);25岁~40岁33例(239%);40~70岁60例(435%);70岁以上3例(22%),病程以05~2年为多见。

12部位与范围: 上颌骨囊肿63例(457%),前牙区多于双尖牙区及磨牙区;下颌骨囊肿75例(543%),磨牙区多于前牙区及双尖牙区,其中下颌角及升支27例,最大的囊肿占据下颌骨体及整个升支部。在上、下颌骨囊肿中,前牙区45例(326%),后牙区93例(674%)。

13临床表现: 以局部肿胀就诊者27例(587%),疼痛感染者66例(478%),局部牙齿松动45例(326%),局部麻木感21例(152%),体检发现18例(130%),有44%的病例扪及乒乓球样感。

14临床分类: 主要分为4类[1],其中根端囊肿67例(486%),含牙囊肿48例(348%),牙源角化囊肿19例(138%),始基囊肿4例(29%)。

15手术治疗方法

15.1血块充填法 即任遗留的骨腔内充满血块待其自行机化,适用于小的囊肿术后。本组共33例(239%)均为根端囊肿。

15.2碟形手术 将遗留的骨腔边缘尽量用咬骨钳、骨凿或SUGRYBONE超声骨刀去除,变为浅碟状的骨腔,这样外覆的肌或软组织可以压向腔底以消灭死腔,特别适用于下颌骨囊肿摘除术后。本组共51例(370%),其中根端囊肿13例,含牙囊肿29例,角化囊肿7例,始基囊肿2例。

15.3囊腔植骨术 在遗留的囊腔内植骨促使骨化。我们选用经冷冻干燥辐照灭菌同种骨粉植骨。本组共39例(283%),其中根端囊肿21例,含牙囊肿14例,角化囊肿3例,始基囊肿1例。

15.4成形性囊肿切开加囊肿摘除术(亦称袋形缝合术) 即从口内打开囊肿切除部分囊壁及粘膜,并将粘膜与囊膜相互缝合使囊腔与口腔相通引流自如。特别适用于大型或巨型囊肿[2],缺点是疗程较长。本组共15例(109%),其中含牙囊肿5例,角化囊肿9例,始基囊肿1例。

2结果

在138例牙源性颌骨囊肿中,67例根端囊肿、48例含牙囊肿、19例牙源角化囊肿和4例始基囊肿采用了不同的手术方式,其术后病变骨腔愈合时间和方式不同,术后随访6个月—5年,临床观察病变骨腔均显著缩小,全景曲面断层片和CT检查显示原手术部位骨密度增高,骨皮质增厚,原病变骨腔体积明显缩小、甚至消失,提示新生骨质生成,骨腔逐渐修复,骨质修复良好。其中7例骨腔较大、囊腔植骨术后感染者,填充骨粉未能正常形成骨愈合,3个月后从瘘口处排除数量不等的植入骨粉,感染率为179%。术后随访第1年和第2年均无一例囊肿复发,第3年角化囊肿复发1例,复发率为22%。

3讨论

3.1组织来源: 颌骨囊肿按组织来源与发病部位分为:牙源性与非牙源性囊肿。牙源性囊肿,是指牙齿形成器官的上皮或剩余上皮发生的一组囊肿,可以是炎症性的(如根端囊肿),也可以是发育性的(如含牙囊肿)。上皮可能来源于牙齿形成器官的剩余上皮,不同的牙源性囊肿可能来源于不同的剩余上皮,其包膜完整,穿刺及X线可确诊,一般抗感染效果不明显。颌骨囊肿因早期无自觉症状而不易被发现,由于囊肿的不断增大、周围骨质的吸收,穿破骨皮质,使局部膨胀,按压有乒乓球感或面部畸形时方才就诊。较大的囊肿可影响鼻腔、上颌窦腔、眶内及翼后窝等结构。

3.2影像学检查:  全景曲面断层片表现:为清晰圆形或卵圆形的透明阴影,边缘整齐,周围常呈现一明显白色骨质反应线,但角化囊肿中有时边缘可不整齐。 CT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区,为单房或多房,内含囊液,CT值约4~40HU。随着囊液积聚囊腔增大,可伴少量气体存在,由于各方向阻力不一致可呈分叶状,周围骨质吸收形成骨腔的壁为皮层,边缘清晰[3]。根端囊肿多位于深龋、残根或死髓牙的根端,邻牙牙根被推移位,较大囊肿病源牙根端可突入囊中。含牙囊肿多发生在上颌前牙区及下颌骨体部,尤以第3磨牙处更为常见。显示为圆形或卵圆形单房囊样低密度区,囊壁光滑,内可见1个或几个未萌牙,牙齿根尖骨质吸收倾斜或脱落。角化囊肿易继发感染,皮层吸收而致边缘不清楚,慢性感染骨质增厚致密。

3.4关于角化囊肿: 角化囊肿容易复发(文献报道其复发率为3~60%)[4] [5],角化囊肿也可发生恶变,因此手术刮除要求更彻底。临床上复发率高达60%以上,单纯囊肿刮治术的复发率为17~56%,囊肿处理后的复发率也还有1%—87%,只有颌骨切除后才不复发。角化囊肿可以癌变,国内报道为265%,其特点是:年龄多在40岁以上,有反复感染史;均为囊性,病理呈典型鳞癌变。多发性角化囊肿同时伴发皮肤基底细胞痣,分叉肋、眶距增宽、颅骨异常、小脑镰钙化等症状时,称为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如临床上仅为多发性角化囊肿并无基底细胞痣(癌)等症状时,也可称为角化囊肿综合征。基底细胞痣(癌)或角化囊肿综合征有时有阳性家族史,被认为系常染色体9q223位点突变所致。本组病例随访中仅发现1例角化囊肿复发。

3.5术中注意事项

35.1 切口:颌骨囊肿术后有骨壁缺损,切开处无骨支持,切口凹侧靠近龈侧黏膜血运较差,所以对于囊肿范围较大,骨质破坏较重,患牙松动时,应设计梯形切口,切口以龈乳头翻瓣为宜,而弧形切口术后瘘发生率较高。

35.2 如根尖突入囊腔,较轻者搔刮根尖周,如较重则做根尖切除及根管治疗,保留牙齿,未见囊肿复发,同时最大程度保留咀嚼功能。如上颌骨囊肿与上颌窦穿通时,宜同时行上颌窦根治术,并在下鼻道开窗,碘仿纱条填塞空腔,通过开窗处留置纱条始端,手术1周后分几次抽出碘仿纱条。

36囊腔植骨:  对于术后骨腔较小者,可以不填塞材料,但对于骨腔大者,填充骨粉,可以恢复颌骨形态,取得良好效果,尽快进行义齿修复,特别是由于目前快速发展的种植义齿修复技术,促进了引导骨再生技术的快速发展,囊腔植骨技术水平也将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邱蔚六,张震康.口腔颌面外科学,第6版.

[2]杨舸,步荣发,倪紫砚,等.开窗引流术治疗老年人大型颌骨囊肿[J].北京口腔医学,2005,13(2):124.

[3]张鹤,罗济程,余强,等.颌骨囊肿和肿瘤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评价[J].上海口腔医学,2002,11(1):66.

[4]王恩博,李铁军,俞光岩,等. 复发与初发性牙源性角化囊肿临床、X线及组织病理学特点对比研究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3(02).

[5]李小东,封兴华,李光辉. 手术治疗复发性牙源性角化囊肿79例回顾分析[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09(07).

论文作者:王芳,, 安新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3年8月第23卷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0

标签:;  ;  ;  ;  ;  ;  ;  ;  

138例牙源性颌骨囊肿的临床治疗分析论文_王芳,, 安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