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储存损耗困素及应对措施论文_伍发展

粮食储存损耗困素及应对措施论文_伍发展

摘要:因为影响粮食储存的因素多种多样,所以粮食数量被逐渐减少,甚至严重影响着我国储备粮“储存安全”,极可能降低我国单位储粮经济效益。基于此,文章主要对粮食储存损耗产生的原因以及有效的应对措施进行了详细研究,以期为我国储备粮“储存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粮食;储存;损耗因素;应对措施

前言:最近几年,国际机构对粮食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尤其是粮食损耗问题、食物浪费问题。作为发展中的农业大国,我国农业现代化整体水平偏低,在粮食储存方面存在着诸多缺陷,同时不同程度的损耗现象不断涌现,这也早已成为我国相关粮食储存企业的重大难题。基于此,文章主要分析及研究了粮食储存损耗产生的原因以及有效的应对措施。

1产生的原因分析

1.1出入库计量误差的原因

计量误差是导致粮食出入库环节产生损耗的主要原因。具体情况如下:计量人员缺乏责任心、操作不科学,计量仪器不够精准,承运方擅自增加或减少活动等,这些情况均会使重量出现偏差,加大粮食损耗程度。在粮食入库期间,机器化程度逐渐提升,应用机器入库势必会使一些有机杂质“风耗”,如植物组织、漂浮物以及尘土等。因此,部分承储企业有必要清理、整晒粮食,同时对粮食进行通风处理,以减少水分及杂质,延长储存时间。另外,入库期间产生的地脚粮也会引起粮食损耗。

1.2粮食储存过程中产生损耗的原因

1.2.1由于呼吸的原因产生的损耗

在储存过程中,粮食会进行生命呼吸,是生命的有机体,简言之:在O2(氧气)的影响下,进行有机化合物redoxreaction(氧化-还原反应),分解出H2O(水)、CO2(二氧化碳)以及将热量释放出来。实际上,粮油种子成份的分解作用就是缺氧呼吸以及有氧呼吸。当粮食呼吸作用增强时,则会加大干物质损失,还会增加粮堆积累的热量、H2O、不完全代谢产物,最重要的是会提升粮食品质的影响程度。

1.2.2由于水分减量的原因产生的损耗

粮食入库完结后,对高水分、偏高水分粮食就仓干燥,或是机械通风降水等,均会快速降低粮食水分。因此在正常储存粮食期间,我们经常使用适时的机械通风措施,来均衡粮堆的湿度、温度,避免由于季节变化引起的水分转移进而形成粮堆结露现象或是导致粮堆结顶、挂壁现象等。

1.2.3病虫害原因产生的损耗

病虫害不但会对粮食的质量和数量造成严重威胁,而且会促使粮食丧失自身的食用价值。例如,玉米,病虫害会蛀空玉米,而每一只谷蠢都会使用4-5倍的自身重量的食物,这是非常有害的,如果达到严重虫粮等级时,则害虫造成的损失不亚于水分损失。

2应对措施研究

2.1强化相关管理,严格控制计量

强化相关管理,严格控制计量的详细措施如下:

2.1.1对于计量设备,相关检定部门须进行校准,在进出相对频繁时有必要进行二次校准;

2.1.2对于运送车辆,要派专门负责监督及检查核对,遏制客户随意增减行为或是虚假携带;

2.1.3为遏制单位内部人员监守自盗,遏制单位内部人员与运货商勾结,而产生的无手续出库以及虚假入库现象,进而保障出库、入库手续的完整性、真实性,必须要强化相关管理。

2.2应对进出库损耗的措施

机器化的普及,导致粮食在出库、入库期间出现的“风耗”数量逐渐增多,假设企业更新技术实现密闭传输,则会防止由于杂质、尘土卷入引起的虚增现象,也会避免大量水分散失现象。此外,也可使用除尘器,实现有机杂质如抛撒粮、地脚粮等的回收利用。

2.3应对储存环节中损耗的措施

2.3.1应对呼吸损耗的措施

水分、温度以及氧分压等均是影响粮食呼吸作用的主要因素。通常情况下,呼吸强度会随着水分含量的增高而增高,有机物质损耗越快;呼吸强度会在粮食水分含量达到临界水分时,急剧增强,通常大概14%为禾谷类粮食的临界水分,因此最好将粮食入库时水分把控在国标水分之内,必须通过就仓干燥或强力通风降水等方式,处理收购的高水分粮,以便将水分控制在国家标准水分之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对于粮食温度变化,粮食呼吸作用对其很敏感,通常25-35℃是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因此,在减弱粮食呼吸作用方面,我们可通过降低粮食温度的方式来进行,而采用冬季低温进行通风降温的方式是最经济、最常用的方式。此外为实现南方高温、高湿地区的低温储粮,可将空调加内环流方式应用在南方高温、高湿地区的低温储粮中,必要时也可将谷冷机应用其中,以实现低温储粮之目的。

种子的有氧呼吸会随着氧气分压的降低而降低,无氧呼吸会相应地增加。实际上,我们可以使用密封的谷物堆来提高仓库的隔热和防潮性能,并使用多种技术来实现低氧存储,比如氮气气调技术、自然降氧技术等,以减弱谷物的呼吸作用并防止质量的下降,有效地减少呼吸损失。

2.3.2应对粮食储存期间水分减量的措施

①降水通风技术举措

通过减少谷物的水分含量(即降水和通风)来提高储存谷物的稳定性。它需要较高的大气温度和较低的大气湿度,谷物的安全储存温度必须>通风后的谷物温度。使用高风量离心机对新储藏的高水分谷物进行通风以将温度降低至目标水分,然后使用冷却和保水通风技术;或在供气模式下,使用压力和抽气交替通风以平衡整个谷物的水分和温度,从而防止谷物温度和水分梯度过大而引起的储粮不安全现象。

②降温保水通风技术举措

冷却和保水通风技术用于冷却,但是,在机械通风期间通常会同时出现降水和冷却,所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通风期间的水分流失是冷却和保水通风技术的关键。当空气温度允许时,空气的相对湿度应尽可能在60%到75%之间选择,以防止在制冷和通风期间水分的非良性损失,并确保制冷和保水效果。

此外,对风机类型、功率以及通风方式要合理选用。现如今,总计有三种风机是粮库主要使用的:离心风机、混流(斜流)风机以及轴流风机。混流(斜流)风机的风压以及能耗介于另两种风机之间,在中型粮仓的通风中比较适用。轴流风机的风压较小,所需通风时间长,通风降温效果不显著,但是其能耗及水分损失小。离心风机的风压及能耗高,在同样的通风量下,粮堆的水分散失最多,能耗最大,是另两种风机的2-3倍。通风降温速度快,水分损失大,适用于风网阻力较大的大型粮仓的通风中。

该种技术关键作用是降温,应依据粮堆温度变化规律以及秋冬季气温变化规律,对低温空气进行巧妙应用,适当延长通风作业期,以降低粮堆温度。此外,为降低粮堆温度,减轻结露,减少降温成本,节约能耗,尽量使用自然通风、小功率风机通风和间歇式通风法。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使用小功率的风机实施作业,这样既能达到通风降温的目的,又能凸显出降低能耗及水分损耗的重要优势。

③应对虫霉引起损耗的有效措施

首先,要加强保护。利用储粮安、保粮磷、硅藻土、甲基嘧啶磷、蛇床子素等防护剂,进行害虫综合防治,减缓害虫孳生时间。其次,对于对于虫粮,要及时彻底杀虫。随着磷化氢的广泛应用,一些害虫对杀虫剂有较强的抗性,因此,有必要及时果断地对其进行熏蒸杀虫。如果第一剂杀虫剂不彻底,要及时、迅速补充药物,彻底杀灭,确保粮食安全储藏。此外,氮气调节技术还可用于杀虫防霉:氮气调节储藏是国内外已被证实的一种新型绿色储粮技术,能有效杀虫防霉,延缓粮食品质变化,克服害虫的抗性,达到有效杀虫的效果。它是一种经济有效的绿色储粮技术。

同时,在储粮过程中,应尽量做到低温、准低温或密闭储粮,抑制虫霉的生长繁殖和粮食的呼吸,减少储粮过程中的损失。对高水分粮食,要及时采取安全储藏措施,降低和平衡粮食温湿度,防止储粮结露霉变。

结束语:

处理粮食储存损失的前提与基础是质量,核心是管理。粮食储藏损失与储藏的各个方面紧密相连,所以必须强化相关管理工作,对粮食储存质量进行严格控制,科学使用储藏方法,并利用节水通风技术,现代技术以及设备来储藏粮食,以降低粮食本身的水分损失和干物质损失。此外,还要加强粮食储备各环节的损失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才能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与此同时,在存储期间,我们需要学习更多的粮食储存知识、引进更先进的粮食存储技术,不断改进粮食储存方式,同时总结存储期间的各种经验,进而不断更新存储技术,以最小的努力达到最大的效益,为粮食储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罗智洪,卢兴稳.粮食保管过程中损失损耗的发生因素及减损降耗措施[J].粮油仓储科技通讯,2014(3):4-6.

[2]李峰,郁宏兵,卓磊,等.高大平房仓控温储粮原理、方法及其发展[J].粮油仓储科技通讯,2012(1):16-21.

[3]李松伟,杨壮,刘进吉,等.浅谈高大浅圆仓不同风机通风降温效果[J].粮食加工,2010(6):84-87.

[4]刘朝伟,赵英杰,吕建华.整仓散装小麦水分调节试验[J].粮油食品科技,2009(3):57-59.

[5]张来林,王斌,连桂荣,等.小麦调质通风试验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21-23.

[6]蒋春贵,肖伟,罗敏.库存损耗的原因与对策[J].粮食科技与经济,2008(4):28-30.

论文作者:伍发展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与技术》2019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5

标签:;  ;  ;  ;  ;  ;  ;  ;  

粮食储存损耗困素及应对措施论文_伍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