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量不同条件下腰椎骨矿含量、椎骨骨面积有临床意义的最小变化率论文_侯镇夷

黑龙江省黑河市第一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量不同条件下腰椎骨矿含量、椎骨骨面积有临床意义的最小变化率。方法:以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住院部所收治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共计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置为观察组,同时选择我院同期进行健康体检且证实无骨质疏松及相关疾病的体检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置为对照组。使用DPX-MD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对患者各椎体骨矿含量以及椎骨骨面积进行测定。结果:在95%可信区间,0.05检验水准的条件下,观察组患者各椎体有临床意义的最小骨矿含量变化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95%可信区间,0.05检验水准的条件下,观察组患者各椎体有临床意义的最小椎骨骨面积变化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在测量不同条件下腰椎骨矿含量、椎骨骨面积有临床意义的最小变化率存在一定差异,骨质增生会导致影响加剧,值得重视。

关键词:X射线;骨密度仪测量;腰椎骨矿含量;椎骨骨面积

当前临床实践中,针对骨质疏松疾病的诊断无法通过生化检查的方式实现。为了获取理想的诊断结果,关键在于对骨密度以及骨矿含量进行测定。目前,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在检测骨矿含量以及椎骨骨面积方面的效果已经得到了大量的实践数据证实[1],是骨密度测量的金标准。但,无论所使用的测量仪精度水平如何,都难以避免一定的测量误差。为了尽量控制误差,提高测量数据的可靠性与一致性,就需要对其进行系统的质量控制[2-3]。为研究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在测量不同条件下腰椎骨矿含量、椎骨骨面积有临床意义的最小变化率问题,本文以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住院部所收治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共计20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对不同条件下腰椎骨矿含量、椎骨骨面积有临床意义的最小变化率进行检测观察,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住院部所收治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共计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置为观察组,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20例患者中,13例为男性患者,7例为女性患者,年龄在20~40周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35.8±1.5)岁,体质量在60~80kg范围内,平均体质量为(71.5±2.5)kg。同时选择我院同期进行健康体检且证实无骨质疏松及相关疾病的体检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置为对照组,对照组中,10例为男性,10例为女性,年龄在20~45周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39.1±1.5)岁,体质量在50~80kg范围内,平均体质量为(70.8±2.4)kg。对比两组一般资料,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使用DPX-MD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对患者各椎体骨矿含量以及椎骨骨面积进行测定,检测频率为3次/d,共持续检测5d。设定有临床意义的骨矿含量以及椎骨股面积变化值为V,仪器准确度为CV,以变异系数方式表示,骨矿含量以及椎骨骨面积所对应基线值设置为X。查表计算得:在以0.05为显著性水平的条件下,有临床意义的最小骨矿含量以及椎骨骨面积变化率取值为2.8%。

1.3 观察指标

在95%可信区间,0.05检验水准的条件下,对两组患者各椎体有临床意义的最小骨矿含量变化率、最小椎骨骨面积变化率进行对比观察。

1.4 数据处理

本次临床研究数据录入SPSS 17.0 软件中进行统计分析,资料通过t检验,以95%作为可信区间,0.05为检验水准,在P<0.05的条件下认为对比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95%可信区间,0.05检验水准的条件下,观察组患者各椎体有临床意义的最小骨矿含量变化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95%可信区间,0.05检验水准的条件下,观察组患者各椎体有临床意义的最小椎骨骨面积变化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如下表1~2所示。

3 讨论

本次研究数据显示,在95%可信区间,0.05检验水准的条件下,观察组患者各椎体有临床意义的最小骨矿含量变化率以及最小椎骨骨面积变化率均与对照组存在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该研究数据,结合以往研究成果,总结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首先,对于存在骨质疏松疾病的患者而言,由于其椎骨间隙难以分清,因此有临床意义的最小骨矿含量变化率以及最小椎骨骨面积变化率越高,则其对骨密度的影响越显著;其次,在根据对骨矿含量以及椎骨骨面积的测定来观察骨质疏松患者病情改变的过程中,骨质疏松症状的严重程度也会对测定结果产生不同的影响,并进一步影响临床用药的疗效发挥。特别是对于存在椎体压缩性骨折症状的患者而言,其测定结果受病情的影响更大;再次,在临床根据骨矿含量以及椎骨骨面积测定结果观察新药疗效时,不能够选择存在骨质疏松或因骨质增生而造成椎骨边缘线模糊的病例,防止因假阴性而造成对药效判定的误差问题;最后,在对不同骨质疏松患者疾病进行诊断与药效判定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有临床意义最小骨矿含量变化率以及最小椎骨骨面积变化率的影响,可进一步做多部位的生化指标检查,从而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更具价值的参考数据。

综合以上数据分析结果认为: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在测量不同条件下腰椎骨矿含量、椎骨骨面积有临床意义的最小变化率存在一定差异,骨质增生会导致影响加剧,值得重视。

参考文献:

[1]王文志,杨定焯.体重标准化骨矿含量及应用前景[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0,16(1):74-77.

[2]刘利则,高雷,邓小明等.吉林省老年人群周围骨骨矿含量测定结果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1,17(3):253-255.

[3]钟如意,伍贤平,廖二元等.女性年龄相关的腰椎骨量与骨骼大小的关系及对诊断骨质疏松的影响[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2,18(2):99-105.

论文作者:侯镇夷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7

标签:;  ;  ;  ;  ;  ;  ;  ;  

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量不同条件下腰椎骨矿含量、椎骨骨面积有临床意义的最小变化率论文_侯镇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