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学在胃肠手术中的临床应用论文_1张昊乐,2张慧,3王丽颖

1张昊乐 2张慧 3王丽颖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人民医院,河南 456750)

【摘要】 目的:观察胃肠手术中应用营养学理论对患者进行合理调节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自2008年11月至2011年11月以来,于我科治疗的140例胃肠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70例,对A组患者予以肠内营养,对B组患者予以肠外营养。结果:A组患者在恢复肛门的排气时间上同B组相较提前11小时,而在排便时间上提前14小时,并且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A组患者术前的白蛋白是(32.66±4.86)g/L,而术后7天达到(38.74±4.97)g/L(P<0.05)。A组中4例患者发生轻度的恶心以及腹胀,对输注速度予以调整后其症状均消失,B组中2例患者发生轻度的恶心以及腹胀,予以肛门排气之后均缓解。AB两组患者胃肠道反应不具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胃肠手术患者予以肠内营养的支持治疗,既能够及时的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又能够促进其肠功能的尽快恢复,不仅安全简便,而且效果确切,应予推广。

【关键词】肠功能恢复;营养支持;肠内营养;胃肠手术

绝大部分患者出现免疫功能的逐渐下降同其既往进行过手术治疗关系密切[1]。而手术创伤能够对患者机体造成一系列的应激反应[2]。本文对我院自2008年11月至2011年11月以来,于我科治疗的140例胃肠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我院自2008年11月至2011年11月以来,于我科治疗的140例胃肠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70例,对A组患者予以肠内营养,对B组患者予以肠外营养,旨在观察胃肠手术中应用营养学理论对患者进行合理调节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8年11月至2011年11月以来,于我科治疗的140例胃肠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70例,A组中有44例胃溃疡,有24例十二指肠的溃疡,有2例胃癌,其年龄最大为66岁,最小为32岁,其平均年龄为45.5岁。B组中有32例胃溃疡,有34例十二指肠的溃疡,有4例胃癌,其年龄最大为68岁,最小为24岁,其平均年龄为53.5岁,共有男性患者82例,女性患者58例。上述两组患者在性别与年龄以及病程上均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A组患者术前需先置入鼻肠管,于手术时需经Treitz韧带距离约20 cm左右位置放置鼻肠管,同时也可以于离胃空肠约20至40 cm位置的吻合处将鼻肠管放置。待手术完成以后,再将糖盐水自鼻肠管进行滴入,并且需要注意应于术后12小时以内完成,该盐糖水应是5%,量为200 ml。在24小时之后,即能够予以肠内营养进行支持治疗,通常选择的肠内营养剂为艾少斯。在第1天使用量为500至1000 ml,在第2天的使用量为1000至1500 ml,而第3天则逐渐加量达到2000 ml,并连续的使用达1周。B组患者,在手术后依据常规进行静脉输液治疗。同时对两组患者生化营养各项指标以及肛门的排便与排气时间做详细记录。

1.3 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 17.0(服务及产品其统计学的解决方案)对数据予以统计及处理,其中 ±s用以表示数据,同时选择t检验来进行计量资料的统计,再将χ2检验用作计数资料的统计,而于两组间实施相互对比则选择q检验,以其P值在0.05以下系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A组患者在恢复肛门的排气时间上同B组相较提前11小时,而在排便时间上提前14小时,并且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A组患者术前的白蛋白是(32.66±4.86)g/L,而术后7天达到(38.74±4.97)g/L(P<0.05),其血糖在术前是(5.85±0.82)mmol/L,在术后7天控制在(5.82±1.33)mmol/L,其体重在术前是(58.25±7.68)kg,在术后7天是(56.17±8.46)kg。B组患者术前的白蛋白是(31.84±4.42)g/L,在术后7天仅达到(33.58±5.74)g/L,其血糖在术前是(5.83±0.76)mmol/L,在术后7天达到(35.15±5.72)mmol/L(P<0.05),其体重在术前是(59.48±7.72)kg,在术后的7天是(54.46±9.22)kg,详见下表。A组中4例患者发生轻度的恶心以及腹胀,对输注速度予以调整后其症状均消失,B组中2例患者发生轻度的恶心以及腹胀,予以肛门排气之后均缓解。AB两组患者胃肠道反应不具明显差异(P>0.05)。

3 讨论

3.1 目前胃肠道手术后,患者大多2至4天才能够进食少量的流质食物,同时该时期也被称作术后肛门的恢复排气期。在本文中,主要针对目前常见的艾少斯进行实验,依据结果来看,于术后早期予以肠内营养进行支持治疗,能够在绝大部分患者中奏效,尤其是在同本文B组的对比时,A组治疗的时间就足以证明。

3.2 在整个的治疗过程当中,仅个别患者出现轻度的恶心以及腹胀等不适,其余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而这也属于正常的情况。进行肠内营养不仅对患者肠道黏膜会产生轻微的刺激作用,还能够刺激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导致胃肠道不断的合成或者释放激素,从而增加血液于消化道内的流量,进而更加方便机体的功能恢复。

3.3 综上所述,对胃肠手术患者予以肠内营养的支持治疗,既能够及时的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又能够促进其肠功能的尽快恢复,不仅安全简便,而且效果确切,应予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胜, 李士亭, 方友平. 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围手术期细胞免疫功能动态变化的研究[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1, 21(18): 2128-2130.

[2] 叶露, 王文凯, 陈慧琦, 等. 腹腔镜妇科手术对围术期创伤应激、酸碱平衡和能量代谢的影响[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0, 23(6): 637-639.

论文作者:1张昊乐,2张慧,3王丽颖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5年第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9

标签:;  ;  ;  ;  ;  ;  ;  ;  

营养学在胃肠手术中的临床应用论文_1张昊乐,2张慧,3王丽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