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企业商品结构优化战略决策的目标规划模型_经营成本论文

零售企业商品结构优化战略决策的目标规划模型_经营成本论文

零售企业商品结构优化战略决策的一个目标规划模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战略决策论文,零售企业论文,结构优化论文,模型论文,目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商品结构优化是零售企业经营决策中的重要环节

零售企业经营管理决策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制订商品结构战略。零售企业的商品结构,指企业在其经营商品的种类构成和各类商品的经营比重。前者反映了企业经营的具体商品的类目,后者反映了企业经营的各类商品之间量的比例关系。

零售企业的商品结构涉及企业所经营的商品线的多少,以及商品线所含商品项目的数量。前者用商品结构的宽度表示,后者用商品结构的深度表示。因此,一家企业在商品结构方面可以有4 种不同选择:①宽而浅,②宽而深,③窄而浅,④窄而深。选择宽而浅商品结构的企业可以向消费者提供许多不同的商品品种,但每一种商品只有若干销售量大的花色规格可供选择,而那些不常见的规格则可能缺货。这样,企业可以加快商品资金周转,但可能会因缺货而损失一部分顾客。对于那些专业商店来说,通常是选择窄而深的商品结构。由于专业商店受本专业经营范围的限制,其经营的商品线往往不多,但每一种商品的花色规格却可能非常齐全。尽管某些不畅销花色规格的商品项目可能会积压资金、降低经营效益,但由于规格齐全所产生的商誉则有助于招徕更多的顾客。一般说来,消费者希望企业的商品结构能做到宽而深,以便有较多的选择。但要实现宽而深的商品结构,会受到企业经营能力的限制,并可能使企业的资金利润率下降。因此,一般来说,企业间商品结构优化的比较,只能在同类型的企业之间进行才有意义。

企业经营的商品种类和商品项目的多少,从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角度反映了零售企业的竞争力。现代消费者的需求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一般地,从满足消费者需要出发,企业应当使其经营的商品种类的数量最大化,为消费者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机会;同时,每一个商品项目也应当保持一定的数量,以保证对消费者的商品供应,不致脱销。这样,能够较好地满足消费者选择需要的零售企业,就能够吸收较多的消费者,从而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但是,由于受到企业所拥有的资源规模的制约,对于任何一家零售企业来说,无论是经营品种的种类,还是每一个商品项目的数量,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企业必须在其资源约束的允许范围之内决定其商品结构。

就不同的商品项目而言,其受消费者欢迎的程度或商品的周转速度、以及经营利润率是不同的。然而,企业不可能将其商品结构仅仅限定在少量利大、畅销商品的范围内。否则,商品经营范围的缩小导致消费者选择的减少,从而导致客流量的减少,最终也会使得企业的总体经营利润下降。

确定合理的商品结构,是企业满足消费者需要的条件,也是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基础。企业通过制定正确的商品结构战略,优化商品经营结构,以扩大销售、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建立零售企业商品结构优化模型,对企业商品结构优化进行系统分析,可以为零售企业经营的长期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因此,零售企业商品结构优化战略决策的讨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二、商品结构优化模型的建立

1.设置变量

设变量x[,i],为第i类商品所占企业商品结构的比例数,该企业经营商品的种类数为n类,i=1,2,…,n

设置偏差变量d[,i][+]与d[,i][-]。其中d[,i][+]为正偏差量,表示第i约束的超出量;d[,i][-]为负偏差量,表示第d[,i][-] 个约束的不足量。由于一个目标不可能同时既超出又不足,所以任一偏差或所有偏差均可能为零。因此,

d[,i][+]·d[,i][-]=0

此外,如同在所有的优化问题中所要求的,此类变量不能小于零,因而,

d[,i][+],d[,i][-]≥0

2.确定目标函数

假定企业所处的市场接近完全竞争市场,企业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并且不考虑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这样,仅考察因企业商品结构的变化引起企业经营利润、企业竞争力与经营成本的变化,零售企业商品结构的优化决策是一个与经营利润、竞争能力和经营成本相关的多目标规划决策。而一定时期内企业的区位、营业场所面积、员工数量、资金规模等经营要素,以及市场上消费者的商品消费偏好等因素,则成为优化决策的约束条件。从多目标规划的标准形式,零售企业商品结构优化问题可表示为

┌v -min(f[,i](x),f[,2](x),f[,3](x)) x∈E[,n],

(VP)< {

└g[,i](x)≥0

i=1,2,…,m

商品结构的优化是为企业利润的增长服务的,因此,利润增长目标在企业商品结构优化决策中享有较高的优先等级。在服务于利润增长的前提下,为提高企业竞争力进行的商品结构的优化调整可能导致企业经营成本的变动,因而必然要伴随成本的优化。考虑企业决策目标优先等级的不同,企业商品结构优化目标决策存在着相应的优先关系:

λ[,j](j=1,2,…,k)。在这里,令k=3,则

λ[,1]》λ[,2]》λ[,3],其中,

λ[,1]为经营利润决策目标优先等级;

λ[,2]为商品结构竞争力决策目标优先等级;

λ[,3]为经营成本决策目标优先等级。

首先,企业是为了一定的经济目标从事经济活动的经济组织。企业一切经营管理活动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获得经济效益。优化零售企业商品结构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它通过经营利润这一最重要的经济指标反映出来。因此,在确定优化商品结构的目标函数时,经营利润的最大化是最主要的目标,也是企业的长期目标。令

f′[,1](x[,1],…,x[,n])为企业经营利润目标,有

n

f′[,1](x[,1],…,x[,n])=∑P[,i]X[,i]→max,若令、

i=1

f[,1]=-f′[,i],有

n

f[,1](x[,1],…,x[,n])=∑P[,i](-X[,i])→min,;

i=1

或者,当企业经营利润目标一定时,令

f[,1](x[,1],…x[,n])为企业经营利润目标,有

n

f[,1](x[,1],…,x[,n])=∑P[,i]X[,i]+d[,1][-]-d[,1][+],

i=1

其中,p[,i]为第i项商品的经营利润率;

d[,1][-]为未达到企业经营利润目标值的负偏差量;

d[,1][+]为超额完成企业经营利润目标值的正偏差量。

企业决策的优先目标是完成利润指标,故在目标函数的优化中表现为mind[,1][-],优先加权为λ[,1]。

其次,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必须是企业在满足消费者需要的同时才能得到实现,这在一定的程度上是通过优化商品结构、提高商品结构的竞争力来实现的。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商品结构竞争力。因此,可以用企业商品结构对消费者需要的满足程度来定义企业的商品结构竞争力。如果用企业商品结构竞争力系数SD来衡量企业的商品结构竞争力,亦即衡量企业商品结构对消费者需要的满足程度,SD可以定义为企业经营商品结构关于商场消费者需要的商品结构的标准差。SD值越小,企业商品结构满足消费者需要的程度越高;反之,SD值越大,企业商品结构满足消费者需要的程度越低。这样,企业商品结构竞争力或企业商品结构优化程度,可以通过SD值得到表达。

n

f[,2](x[,1],…x[,n])=SD=[∑(x[,i]-b[,i])[2]][1/2]→min

i=1

或者,当企业设置一定的商品结构竞争力系数SD目标时,考虑偏差变量,有

n

f[,2](x[,1],…x[,n])=SD=[∑(x[,i]-b[,i])[2]][1/2]

i=1

+d[,2][-]-d[,2][+]

其中,b[,i]为第i项商品的市场消费者需要结构比重数;

d[,2][-]为企业商品结构竞争力系数距目标值的负偏差量;

d[,2][+]为企业商品结构竞争力系数超目标值的正偏差量。

显然,在目标函数的优化中要求mind[,2][+], 优先加权为λ[,2]。

最后,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存在着一定的投入产出关系,即企业获得的任何经营成果都必然伴随着相应的经营成本。从会计学的角度,企业经营利润等于一定时期内企业的销售收入扣除经营成本后的余额,即:利润=收入-成本(PROFIT=SALES-COSTS;或者,P=S-C)。 这个公式虽然简单,但是它包含着极为丰富的经济内容,揭示了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基本途径。从公式出发,销售收入(S )一定要大于经营成本(C),企业才能获得利润(P)。如果销售收入(S )小于经营成本(C),企业的利润(P)将会是一个负数,即出现亏损。如果长期亏损,企业将会破产倒闭,不复存在了。为了使利润(P)增长, 企业必须在一定的条件下使销售收入(S)越大越好,而经营成本(C)则越小越好。不过,在一定的条件下,销售收入(S)与经营成本(C)二者之间在数量上也表现正相关,即经营成本(C)的增长是销售收入(S)增长的前提。例如,增加经营成本(C)多做广告, 常常可以使销售收入(S)增长。然而,多做广告是否可以真的使销售收入(S)增长呢?一定量的广告投入可以使销售收入(S)增长多少呢?销售收入(S)的增长量能否超过广告费用的增加量,从而真正使利润总额增长?或者,短期的成本上升或利润下降,能否使企业的利润从长期来看得到增长?由此可见,不能简单地认为企业经营利润的最大化即隐含着企业经营成本的最小化。特别是在细分利润与细分成本分析时,必须考虑不同商品项目的利润与成本对企业总利润与总成本的影响。因此,在企业经营的实践中,往往在优化利润目标的同时,还需要优化成本目标。

n

f[,3](x[,1],…,x[,n])∑c[,i]x[,i]→min

i=1

若企业的经营成本目标一定,有

n

f[,3](x[,1],…,x[,n])∑c[,i]x[,i]+d[,3][-]-d[,3][+]

i=1

其中,c[,i]为第i项商品经营成本率;

d[,3][-]为企业经营成本低于目标值的负偏差;

d[,3][+]为企业经营成本高于目标值的正偏差;

由于经营成本不得高于目标值,故目标函数中要求mind[,3][+], 其优先加权为λ[,3]。

综上所述,零售企业商品结构优化决策目标函数可表述为

minZ=λ[,1]mind[,1][-]+λ[,2]mind[,2][+]+λ[,3]mind[,3][+]

三、关于商品结构优化决策模型的实际应用

据有关资料,我国大型零售商业企业所经营的商品品种项目一般可达五万种之多。因此,零售企业商品结构优化决策涉及的变量极多,且目标函数和约束函数十分复杂,使得此类问题的计算量极为繁重,通常只能借助于电子计算机求解。所以,零售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和决策目的之需要,实事求是地选择决策变量。如果在数据资料和人力、物力等方面具备相应的条件,企业可以在商品细目的基础上对商品结构进行优化;如果企业的优化决策能力有限,则也可以仅针对商品大类或商品线进行商品结构的优化决策。

解决优化问题的算法很多,根据商品结构优化决策模型的特点,建议采用模式搜索法(Pattern Search)求解。模式搜索法是一种直接最优化方法。在建立优化函数模型后,它通过设置初始近似值作为基点,然后对各变量以某一步长逐步进行搜索,以优化的搜索结果作为新一轮搜索的基点,不断迭代直至得到满意的结果。模式搜索法的计算便于实现计算机化,因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得到了较好的运用。

零售企业在实际运用商品结构优化模型时,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必须获取充分、可靠的相关数据。没有充分、可靠的经营管理数据,就不可能合理地确定决策变量的参数,也就不可能正确地确定其函数关系或模型,计算得到的优化结果也就失去了实际意义和价值。 所谓“garbagein,garbage out”(输入的是垃圾,输出的也是垃圾),就是这个道理。充分、可靠的经营管理数据源于扎实的基础管理。从我国零售企业目前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尽管POS系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但真正普遍实行了“单品管理”的零售企业尚不多见,大多数企业只是对某些大宗商品进行单品的利润和成本核算,对一般商品仍采用估算的方法进行利润和成本的分摊;同时,由于管理体制的原因,在目前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工作中,企业的业务统计数据与会计核算数据并不总是同步、一致的。这些因素都不利于进行科学、准确的商品结构优化。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偏好的变化和商品的更新换代都呈加速的趋势,使得商品结构优化工作更具有挑战性,也更有意义。

标签:;  ;  ;  ;  ;  ;  ;  ;  ;  ;  

零售企业商品结构优化战略决策的目标规划模型_经营成本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