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林业建设及生态林业的发展趋势论文_曲春

生态林业建设及生态林业的发展趋势论文_曲春

曲春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林业局,宝清 155600

摘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先决条件,更是人类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重要角色,在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从生态林业建设面临的问题出发,分析了当前生态林业建设现状,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以促进我国的林业生态建设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生态林业;生态建设;发展趋势

前言

我国是人口大国,森林资源人均占有量相对较少。加之最近几年工业的迅猛发展,人口和森林资源间的矛盾越来越突显,林业生态环境问题也越发严重。各种乱砍滥伐、森林灾害等情况屡见不鲜,使得森林植被破坏情况严重。很多林地都变成了无林地,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也越来越严重,最终导致林业生态环境失调。

1.生态林业建设的概念

所谓生态林业,就是在自然发展和生态和谐的理念指导下的一种新型林业发展和生产方式。生态林业是可持续发展的林业,是一个涉及面广、内涵丰富的系统工程。生态林业是在不破坏生态稳定性和多样性的前提下,往林业系统中投入能量、物质等,来提高生态林业系统的输出,让生态林业系统具有较强的能量转换率和生产力。生态林业能够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环境要求构建出多样性的森林生态系统。

生态林业是一种高效的人工生态系统。它不同于自然系统,加进了人工的劳动与干预。概括地说,生态林业是一个多目标、多功能、多成份、多层次,组合合理、结构有序、开放循环、协调发展,具有动态平衡功能的森林生态经济系统。这个系统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综合性、稳定性、地域性、集约性、高效性和调控性的特点。

2.生态林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天然林保护不足

天然林保护工程是以从根本上遏制生态环境恶化、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以对天然林的重新分类和区划、调整森林资源经营方向、促进天然林资源的保护、培育和发展为措施,以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满足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对林产品的需求为根本目的。然而在实施过程,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投入资金不足或基础工作跟不上,从而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和质量;

(2)天然林资源过度开采,导致国有林区资源危机、环境危机,实施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受到严重威胁;

(3)监督机制不健全,导致不能有效地落实天保工程资金。

2.2林业生态环境建设质量不高

近年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在水土保持、林业生态工程、防治荒漠化、草原生态建设、自然保护区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着成效。但是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质量除重点治理区外,一般较差,标准不高。

2.3工作人员观念落后及专业技能不足

目前很多领导和员工并没有深刻理解生态林业建设的本质,甚至想当然地认为生态林业建设工作就是植树造林,以为单纯的扩大植树面积就可以。根据生态林业建设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看,不少人员仍没有完全适应时代的要求。主要表现在管理思想和创新理念不够、理论基础不牢、掌握的知识陈旧、工作水平与效率较低等。生态林业建设一项投资巨大且社会影响深远的工程,如果专业人员不能充分掌握相关技术、熟练操作,那更难保障生态林业建设工作的效率。

3.生态林业建设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1.细化生态林业发展目标

一是加强对生态公益林的保护。保护天然林就要严格管理商品木材。执法部门要严厉打击民用木材串换成商品木材。特别是对国家级重点公益林要按照重新调整区划的保护级别实行禁伐、限伐和动态管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省道、国道、高速公路两旁,陡峭山坡、岩石裸露区等处省级公益林也要实行限制性或者禁止采伐。二是抓好生态林业工程项目建设,重点抓好湿地、长防林项目和退耕还林后续石漠化保护项目,同时抓好补植补造,加强管护,确保成林。三是抓好城区的绿化质量,提高城郊绿化率,建设环城镇绿化圈,构筑城市生态屏障,加强地区的资源保护,加大封山育林和封育补植力度。四是抓好生态示范点建设。

3.2可持续的林业建设

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特征。生态林业的建设、开发、利用必须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在不危害后代人需求的前提下,建设能够满足当代人需求的生态林业,使得林业资源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能够满足人们对林业产品的需求。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实现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统一。生态林业建设应当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布局,有步骤地建设既能够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够挖掘林业资源的生态林业。

3.3生态林业的结构多样化

采用多样化的以林养林方式。有的以发展苗木养林,有的以发展经济果林养林,林农还可以采取林苗结合、林菜结合、林禽结合、林果结合等方式提高经济效益。 而且要采用因地制宜的植树方法,不同地区的土壤成分不同,适合种植的植被种类也不同,有部分地区的差异还会很大,所以种植的树木要分地而栽,利用不同的物种适宜的特性,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结构稳定的园林业。这样才能够保证生态林业的稳定性。除此之外,还要保持林业和生物的多样性。不仅大批种植植物,还要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禁止猎杀国家级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3.4提高农民的林业知识与技能

由于大部分人们对生态林业建设的意识和理解并不强,因此要如快林业生态建设,首要任务就是要在人们群众中大力宣传生态林业的作用和内涵,改变人们的观念和意识,这也是是生态林业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推广栽培抚育新技术,帮助农民转变观念,认识林业在生态环境方面的重要性,确立尊重多样性和以生态为中心的价值观,整体提高农民自身素质,与时俱进地进一步学习有关农林专业技术知识,成为懂技术、会经营、能服务、具有时代精神的新农民。

4.生态林业建设未来发展趋势及展望

现今社会中,许多国家都已经认识到森林在环境保护当中的重要作用。而森林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主体,林业生态建设毋庸置疑是项永恒的课题,林业生态工程正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随着我国林业生态建设的不断发展,在建设的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的林业生态建设的科研成果。通过在林业生态建设中的实践证明,在我国林业生态建设中取得的科研成果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学术价值,但从林业生态的长远角度来看,这些研究还需进一步调整与完善。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随着林业生态建设的快速发展,会对林业生态建设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林业生态技术的不断进步,才能为林业生态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今后林业生态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抗性植物材料的选择和繁育、人工防护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持、区域性防护林恢复与重建的生态经济评价等。此外,在保持森林的稳定和增长等方面,建立稳定的结构,突出森林生态环境的优势,都可以表现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森林进行合理的资源开发和利用,是生态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5.结语

综上所述,林业不仅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同时也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纽带,还担负着林产品供给和改善生态的双重使命。因此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必须不断地对生态林业的建设作出规划和调整,并不断进行思想的反省和行动的更新,以早日达成生态林业建设的美好愿景。

参考文献:

[1]葛立波.浅谈新形势下的生态林业生态工程建设[J].改革与开放,2012(12).

[2]张於倩,王玉芳.生态林业建设的成效、问题及对策[J].林业经济问题,2013(4).

论文作者:曲春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5

标签:;  ;  ;  ;  ;  ;  ;  ;  

生态林业建设及生态林业的发展趋势论文_曲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