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站采供血工作中护理质量管理的方法及其效果分析论文_庞倩

摘要:目的:研究血站供血护理质量管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血站采供血工作中的10名护理作为对照组,选取本血站中的另一批同样级别的护理为研究组。血站护理在基础模式上,实施常规的护理质量管理措施分析标准。依据综合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注重采供血工作中的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程度分析,调整穿刺成功率、献血者的满意效果指标。结果:研究组的一针穿刺成功率为99%,健康满意度为100%,健康教育覆盖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穿刺成功率80%,健康满意度为90%,健康教育覆盖率为90%,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p<0.05。研究组的满意度评分为98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用血满意度86分,P<0.05。结论:血站采血工作中实施有效的护理质量管理措施操作,可以有效的提升护理工作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实现一针穿刺成功,促进采血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血站;护理;方法

引言

血站是重要的临床部分之一,需要具有独特的供血标准。依据服务模式需要调整用血的质量标准方法。采供血过程中,根据舒适度、满意度实施有效的调配,加强临床用血的安全管理。护理过程中需要注重采血的行为分析,如果出现护理不当,可能造成血液质量下降,甚至造成严重的护理问题。临床中需要积极采取必要的护理管理,注重规范化的护理操作模式,尽可能的避免血站护理查错问题发生,提高采供血质量调配,提升供血采血的整体质量效果。

1 资料及方法

1.1资料

对照组选取血站的护理人员10名,其中有男性护理人员2名,女性护理人员8名,年龄分布在24岁至5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岁左右。其中有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3名,护士4名。其中有本科学历的4名,大专学历的5名,中专学历的1名。研究组选取另一批血站的护理人员10名,其中有男性护理人员1名,女性护理人员9名,年龄分布在23岁至5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3岁左右。其中有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4名,护士4名。其中有本科学历的5名,大专学历的3名,中专学历的2名。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加强护理质量的有效管理。研究组根据供血站的整体需求,采用有效的护理质量方案调配。注重护理质量管理的规范化操作,加强护理人员的调配。成立护理专项小组,由副主任担当组长。依据主观护师、护师的选配,加强护理部分的安排。通过管理、采血、制定、运输、感染调配等模式,对护理质量知识水平进行培训,注重培训后的考核分析。依据所有组员实施有效的考核分析,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组长和责任人分工安排。明确招募的职责分工和落实宣传教育标准,逐步提高组织协调和执行能力,采取必要的宣传讲座,提高公众宣传健康教育的优势拓展。采血工作人员需要依据职责道德标准,注重提升穿刺效率的处理,采取必要的采血技术模式,严格遵照查检原则,确保患者的采血规范性,减少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

根据实际标准要求,实施规范化行为分析,禁止更改血液成分,注重血液制备到临床的达标。运输过程中需要严格管理运输交付流程,严格对比制品检验,避免不合格的制品流入医院临床。依据相关的规范,对血液实施储存和运输,避免浪费。控制医院的感染操作,建立无菌管控小组,开展必要的舞剧你检查,严格遵照无菌操作要求执行,减少可能发生的感染事件问题。

制定完善的护理培训模式,选配专业的《血站管理》、《血站质量规范》管理标准,调整护理操作下的培训模式,提高学习效率,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通过考核制定、内容分析,确定职责规范、质量控制方法,检验模式、改善措施、记录方法等。依据各个小组的实际情况,确定标准控制手册模式,明确护理的实际操作流程,严格遵照培训操作意向书执行。护理人员还需要实施自我审查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周期例会模式,组织开展有效的采供血不漏检查,协商探讨更加适合其实际工作整改的措施办法。

1.3评价指标分析

仔细的分析供采血站的实际护理质量措施标准,确定实际穿刺成功的应用效率。依据各类指标实施对比分析,准确的判断其中存在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确健康教育的覆盖范围,确定献血者的满意度分析标准,确定用血的满意度模式。注重献血满意度、健康教育、覆盖率、不良事件发生率、一针穿刺成功率的评定分析,选配合理的血站间隔,确定有效的采血标准。

1.4统计分析

采取必要的软件数据进行计量检测分析,依据相关计数资料,选择合理的检验模式,P<0.05,表示差异符合统计学标准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的一针穿刺成功率为99%,健康满意度为100%,健康教育覆盖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穿刺成功率80%,健康满意度为90%,健康教育覆盖率为90%,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p<0.05。研究组的满意度评分为98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用血满意度86分,P<0.05。

3 谈论分析

血液对于临床治疗是极其关键重要的部分,血站血液的质量供应直接关系到医院临床治疗效果。根据血液需求血站需要采取合理的供血管理模式,注重血站护理人员实际操作,对于责任意识不强、血液标本采集不当、保存环节处理不足的情况进行处理,最大限度的降低血液标本的整体质量水平。

护理过程中需要依据质量管理模式实施优化护理操作,成立护理质量管理应用,做好培训后,结合护理实际情况,确定从业资质,实施合理得票结合任务调整,确保采购供血开展模式的应用。血站开展护理质量管理过程中,通过穿刺成功率的提升,及时处理不良事件问题。依据血站供血情况,实施积极应用会质量管理,提高献血舒适度和满意度实施效果,确保用血的合理安全,确保各类环节智能化的规范应用。

结语

综上所述,血站供血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分析中,通过有效的效果分配,提升血站供血护理效果,实现有效的质量调配应用,满足当下供血的实际标准要求。

参考文献

[1]血站采供血工作中护理质量管理的方法及其效果分析[J]. 高振玲. 中国卫生产业. 2017(18)

[2]血站采供血工作中护理质量管理的方法和效果分析[J]. 吴静文.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3(01)

[3]浅谈当前形势下采供血工作的思考与对策[J]. 张明华.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5(08)

论文作者:庞倩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6

标签:;  ;  ;  ;  ;  ;  ;  ;  

血站采供血工作中护理质量管理的方法及其效果分析论文_庞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