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在治疗慢性泪囊炎中的应用论文_丁奉昌 徐志福 肖翡 周将华 刀阳 刘欣雯 张红松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在治疗慢性泪囊炎中的应用论文_丁奉昌 徐志福 肖翡 周将华 刀阳 刘欣雯 张红松

景洪市人民医院 云南 西双版纳州 666100

【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内泪囊鼻腔造孔术在慢性泪囊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5例行鼻内窥镜下鼻内泪囊腔造孔术治疗的慢性泪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发现,27例治愈,7例好转,1例无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1%。结论:在鼻内镜下行鼻内泪囊鼻腔造孔术损伤小、视野清楚、出血少且无面部瘢痕,可对相关鼻腔病变同期处理,治疗效果好,复发风险低,在慢性化脓性泪囊炎的治疗效果突出,值得临床的大力推广。

【关键词】慢性泪囊炎;鼻内窥镜;鼻腔泪囊吻合术

慢性泪囊炎的眼科医生一般经内眦部进行泪囊鼻腔吻合术,然而,近年来,因为鼻内窥镜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经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慢性泪囊炎治疗手术方式很快被临床医患认可与接受[1]。本文笔者通过对35例实例样本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证鼻内镜下鼻内泪囊鼻腔造孔术在慢性泪囊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具体研究呈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4年12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行鼻内窥镜下鼻内泪囊腔造孔术治疗的慢性泪囊炎患者中抽取3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0例,女15例;患者年龄为42~53岁, 平均45.3 岁;患者病程为2~3年, 平均病程为2.5年。35例患者中,21例左眼,14例右眼;3例患者传统手术失败,2例眶壁骨折所致外伤性泪囊炎。所有病例均存在溢泪史,泪道冲洗有脓性分泌物,冲洗不通畅,且均被确诊为慢性泪囊炎。患者术前均接受泪囊造影,结果显示高密度泪滴样阴影。

1.2手术方法

手术前先给患者行全麻,麻醉其鼻腔黏膜表面。选取15mL1%地卡因+1mL1%肾上腺素浸润的棉片置于鼻腔上,再将2 mL1%利多卡因+1滴1%肾上腺素浸润麻醉鼻丘黏膜。对有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等对合并症的患者先给予鼻内相关手术,以免影响该术式效果。本组有1例患者需给予鼻息肉摘除术,2例应给予鼻中隔矫正术[2]。选择0°或 30°视角的硬性鼻窦内窥镜,准备好配套手术器械,于患者鼻丘下纵向取1.5 cm弧形切口,上缘相当中鼻甲附着处,深达至骨膜下。注意上、下切口朝着后面延长剥起黏骨膜瓣待用。选择电钻将椭圆形的1.5 cm×1.0 cm的骨窗磨开;或电钻将泪骨磨穿后,遵照插入泪囊中的探针指示,通过咬骨钳将骨壁扩大至泪囊内侧壁完全暴露。纵形切开泪囊前缘的泪囊壁,上下两端均均向后作一横切口,使其形成的瓣膜为横U字形。选取鼻内窥镜将泪囊内情况窥探清楚,如发现囊肿、息肉应需要摘除;泪囊瓣膜与鼻黏膜瓣对位,剪除多余部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把两组织瓣采用银夹相夹,在用生理盐水冲洗泪小管,在鼻内窥镜下进行通畅后观察,手术完成并填塞鼻腔。患者接受手术后每隔3 d选取生理盐水(庆大霉素地塞米松)冲洗1 次泪道,同时进行鼻腔清理;术后1个月,每隔15 d冲洗1次;术后2个月,每月冲洗1次.连续冲洗6个月。术后第3天选取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滴眼,持续1~ 2周,再酌情全身使用抗生素,连用2周[3]。

1.3疗效判定

根据 周兵等[4] 制定的疗效标准进行评估。治愈:流脓、流泪等症状消失,冲洗泪道较通畅;好转:无流脓,流泪减轻,冲洗泪道有阻力但通畅;无效:流脓、流泪未得到缓解,闭锁,泪道冲洗不通畅。

2.结果

患者接受手术后,病症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术后6个月以上随访发现,27例治愈,7例好转,1例无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1%

3.讨论

1989年,McDonogh 和 Meiring首先报告了经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开创了治疗慢性泪囊炎手术的新途径。较传统的鼻外泪囊鼻腔吻合术,该术式具有自身不可复制的优点,一是方法简便、视野清晰、出血少、疗效非常好;二是无需将面部皮肤、肌肉以及内眦韧带切开,手术创伤小,面部不遗留瘢痕,因而更易得到患者的认可和接受;三是可对鼻腔内所致的鼻泪管阻塞一并处理[5]。本组有1例患者需给予鼻息肉摘除术,2例应给予鼻中隔矫正术,均在术中一并处理。成功手术的前提是医师对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掌握得全面、熟练,并对眼眶周围结构与鼻腔鼻窦解剖关系熟悉,熟悉泪囊窝与中鼻道解剖关系。如若出现手术造口肉芽组织阻塞或膜性闭锁,可以再鼻内窥镜下将肉芽组织或膜性瘢痕咬除,将泪囊找出来,并再次造孔。四是外伤性泪囊炎不仅存在鼻泪管阻塞,还易伴发眶壁和鼻骨骨折。而鼻额筛眶复合骨折尤其容易导致泪囊移位,它的周围一般为瘢痕及增生骨包绕,经鼻难以暴露泪囊。本组中有2例眶壁骨折所致外伤性泪囊炎,术中难以探寻泪囊,因而改用传统的泪囊鼻腔吻合术,患者接受手术后,症状改善较为明显。

综上所述,外伤所致的鼻泪管阻塞非最佳的鼻窥内镜适应证,术前选择病例要慎重。术前行泪囊造影水平位和冠状位CT扫描可以对泪囊位置、大小进行显示,还能明确泪囊和周围结构关系,为选择适宜的病例提供客观、可靠的参考依据。因此,给予慢性泪囊炎鼻内窥镜下鼻内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操作快捷简单、易于掌握、疗效好、组织损伤小且并发症少,符合现代外科手术微创要求的特点 ,且手术的同时可处理鼻腔 、鼻窦疾病等优点,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罗伟,罗维骁. 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联合中药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观察[J]. 新中医,2013,12:114-116.

[2]刘冬青,贺珊婷. 外路鼻腔泪囊吻合术与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疗效比较[J]. 中国实用医药,2013,13:59-60.

[3]张银琴,罗兴莉. 76例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患者的护理[J]. 当代护士(中旬刊),2014,09:73-74.

[4] 周 兵 ,唐忻. 鼻内镜下鼻内泪囊鼻腔造孔术 【附 35 例疗效分析 ) [J] . 耳鼻咽喉 一头颈外科 ,1994 , 1( 1) :80—83.

[5]刘巨波, 李献华, 冯志坚, 等.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的疗效观察.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3, 17(11):696.

论文作者:丁奉昌 徐志福 肖翡 周将华 刀阳 刘欣雯 张红松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4月上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5

标签:;  ;  ;  ;  ;  ;  ;  ;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在治疗慢性泪囊炎中的应用论文_丁奉昌 徐志福 肖翡 周将华 刀阳 刘欣雯 张红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