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小学语文读写教学中如何为课文拟定“小标题”论文_徐娜

探析小学语文读写教学中如何为课文拟定“小标题”论文_徐娜

徐娜 西宁市西关街小学 810000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后读写训练、测试中,为了让学生精准把握课文内容,训练或检验学生高度的概括能力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其根据具体内容为章节或片段拟定小标题,不仅体现着师生高度的理解力、概括力和审美判断力,更体现着师生在教学中的引导力、表达力和创新力。因此,只有确保熟练阅读文章内容之前提、把握抓住重点词句之关键、通过长期海量阅读培养学生强烈语感之根本,才能实现阅读之主客体间、思维间的相互转化和“物意文道”的融会贯通。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教学;命定标题;学生素养

中图分类号:G66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11-006-01

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和读写训练、测试中,为了让学生精准把握课文内容,训练或检验学生高度的概括能力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经常会要求学生根据具体内容为文中部分章节或专题片段拟定小标题,以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全面把握,深入理解,“画龙点睛”。

拟定“小标题”乍看是一桩小事情,其实有着“大文章”和大道理,更体现着师生语文教育教学的真功夫。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和专题训练中,根据具体内容和相关要求为章节或片段拟定小标题,不仅体现着师生高度的理解力、概括力和审美判断力,更体现着师生在教学中的引导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然而,在偏远农村学校由于各种条件限制,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对这类教学内容的有效钻研、指导和训练,再加上学生缺少大量的课外阅读做积淀,往往在教学和训练中似乎举步维艰,师生或草草了事、或词不达意等而不能圆满完成任务。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读写教学和专题训练中有效指导学生针对具体课文通过阅读理解和高度概括为其拟定恰切优美的“小标题”呢?

一、熟读课文内容是前提

在课堂教学中,面对一篇课文或一组课文,“读”是关键——没有“读”就没有语文教学。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把课文读得准确、通顺、流利。进而在大脑中对所写人物景物等的特点和故事情节形成整体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较为准确的回忆和复述。然后进行重点阅读,深入理解。比如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所选《小英雄雨来》一课,可谓情节曲折,引人入胜。教学中采用“四步阅读法”,即初读整体感知、再读准确流利、三读入情入境、四读深入理解,让学生逐步对课文所写故事有了比较完整的印象。然后再根据文章“分节”的结构特点分小组进行重点阅读。文章每一个部分所叙事件既独立成章又彼此环环相扣。这样,在充分阅读并对文本内容熟知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各个击破。教师相机指导,进而根据相关环节较为准确地概括出课文之“还乡河戏母”、“智救李大叔”、“勇斗鬼子兵”等精彩的文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抓住重点词句是关键

俗话说“牵牛要牵牛鼻子”,这就是说干任何事情都要抓住重点,分清主次,有的放矢。同样,小学语文读写教学中,面对一篇或一组课文尤其是长文,切不可侃侃而教泛泛而学,一定要抓住重点,切中要害。那么,课文或片段中的重点词句就是我们借以阅读理解整体内容的“抓手”。无论怎样的一篇文章或片段,一般都会有重点词句,并且有相对比较稳定的位置(文前、文中或文后)。没有重点词句的所谓“美文”几乎是不存在的,只不过有些文章它的表达方式和存在位置隐蔽了一些,需要我们认真反复阅读领会。教学时如果习惯性地能够准确快速高效地抓住重点词句,不仅能够深入理解文章的表情达意,拟定“小标题”更不在话下。比如甘肃文化出版社四年级上册《配套检查与练习》第二页第八题的“课外阅读”一文——文章叙述的是晚唐著名诗人郑谷为齐已修改《早梅》一诗的故事(练习第一题要求“给短文加题目”)。笔者在阅读理解训练中首先还是以读为主,要求学生将故事读通读懂。提示学生该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人,干了什么事。学生的理解和表达基本没有问题。紧接着提示要在文章中寻找与故事情节息息相关的重点词句,尤其是反复出现多次强调的词、句及段。这样学生就一下子将目光聚焦在第一段( “ ‘一字之师’说的就是他与诗僧齐已的故事”)和最后一段的文尾句上(“齐已对郑谷的这一改动非常佩服,当时即称郑谷为自己的‘一字师’”)。“一字之师”或“一字师”等词句赫然眼前。文章的标题问题迎刃而解。

三、培养学生语感是根本

如果说“熟读课文内容”和“抓住重点词句”是语文教学坚持的基本原则、常规策略和有效技能技巧的话,那么,培养学生的语感才是其源头活水和根本保证。语感,简言之就是人对语言文字的形象感受力和逻辑判断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并非一蹴而就,非得靠长时间的日积月累——这是被大量古今语文教育实践证明了的。只有长期阅读、海量阅读、读思结合、读写结合,通过各种形式使学生在经典文本的语言文字中耳濡目染,渐进熏陶,学生自然就能形成敏捷准确和高雅优美的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力、审美判断力和迁移运用力。那么,师生面对课文,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命定一个别致而诗意的“题目”,一定会信手拈来。

如果说在语文读写教学中,师生对从文题到内容的学习是从整体到部分、从抽象到具象的解析过程,其中侧重了解或理解文章写了什么,进而实现言语的习得和文理的理解。那么,从内容到题目则是一个自部分至整体、自具象至抽象的概括过程,其中侧重领悟作者为何这样写,进而实现写作方法的掌握和文章旨归的领悟。

四、结语

综上,语文课堂读写教学中无论“从题到文”还是“从文到题”,只有确保熟练阅读文章内容之前提、把握抓住重点词句之关键、通过长期海量阅读培养学生强烈语感之根本,才能实现作者与读者之主客体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间的相互转化和“物意文道”的融会贯通,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注:本文为2015年陇原名师专项课题(课题立项号:GSGB[2015]MSZX151)“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揭题入文’的策略与模式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张志军.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探析[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2(6):143.

[2]韩晓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析[J].读写算:教师版,2013(25):197.

[3]马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探析[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4(18):50-51.

论文作者:徐娜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1

标签:;  ;  ;  ;  ;  ;  ;  ;  

探析小学语文读写教学中如何为课文拟定“小标题”论文_徐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