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欢 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城区第一小学 711400
【摘要】什么是数学素养呢?数学素养——指人用数学观点、数学思维方式和数学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倾向性,包括数学意识、数学行为、数学思维习惯、兴趣、可能性、品质等等。然而,合作学习的主要方式是在课堂上学生通过相互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对不明白的问题进行提问,然后由小组内的人进行解答,帮助消除学习中存在的疑虑。通过这种学习方式,根据别人的回答与展示,完善自己的答案,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合作;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5-086-01
小组合作学习既是一种先进的自主学习理念,也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既锻炼了学生的自主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能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切实有效并走 向高效。
一、转变观念,以学生为主体
在学生开展合作与交流的时候,教师的角色是一个促进者和合作者,有时也根据学习任务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既是指导者又是参入者。这时,教师需要观察小组的活动情况,包括学生个人的参与情况,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情况;需要深入到小组中,了解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分析他们的解法,及时发现他们的失误,以便提供必要的提示或矫正,并能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个别学生或个别小组有独到见解或出现创新性思维火花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采取的都应是一种友好的、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既不能过多地干预学生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又不能对学生的困难和疑问袖手旁观。在观察、诊断以及进行“积极的认知干预”的过程中较快地适应角色的不断变化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但这也正是一个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教师的必备素质。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合作动机
创设情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了引导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模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基础,密切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实际,更多地关注他们所关心的内容以及他们在生活中所获得的经验,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背景材料的展现来引发新的数学问题,激活学生的探究欲望。这样才能促使他们的经验数学化,使课堂充满趣味,充满数学味,展现数学课的灵魂,才能有效的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现象与规律,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教学中采用描述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或贴近儿童生活的事件,要解决的问题就包含在这个故事或事件之中,实际上就是为学生设置了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情境,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教学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巧妙设计小组合作的形式与内容,让学生体会合作的乐趣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让学生将一些复杂性的问题通过多名同学的交流与合作,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得出最后答案的过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时,要注意提出的问题的难度要适中,既不能过于简单,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不能过于复杂,降低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其设计相应的讨论任务,使其在学习中体会到合作探索的乐趣。例如,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要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由于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我便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的方式来求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很多学生在初次看到这个图形时都不知道从何处着手,经过不断的讨论交流,在圈圈画画中有的学生就发现可以将平行四边形进行切割,即将两边多余出来的直角三角形切割下来再重新拼接,这样得到的图形就是一个长方形,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也就变成了一个大的长方形。在找到了这样的联系后,学生便积极地投入到计算中,在探索与实践中学生的学习信心得到了提升,他们也在学习与探究中体会到合作的意义与学习的乐趣。
四、及时的评价和反馈,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信心
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仅仅由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讨论问题,教师也需要适时地参与其中,了解学生谈论的关键在哪里,对于问题的认知达到了哪个层次,是否真正地谈论在关键点上,及时地发现过程中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指导评价合作学习。如何才能够使得小组合作学习摆脱形式化,这对于教师的要求则更加严格。首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对于他们所提出的讨论结果和想法,教师需要抓住重点,给予一定的总结和反馈。不仅需要回答学生的问题,还需要对学生所得到的结论做出精练的总结。其次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都不尽相同,所以这给教师组织合作学习就增加了难度,这就需要教师组织更多形式和内容的教学活动,设计更多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合作意识。最后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探讨时间和发言机会,让每一位学生的思维和讨论都得到表达的机会,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在小组中的作用,享受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喜悦。最后是教师在总结学生的合作学习时,要对每个学生和小组的表现做出及时的评价反馈,更需要教师进行正面的鼓励表扬,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合作小组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五、注重拓展延伸,探索创新
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说到底,是一种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探索、感受、体验、训练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将未知变成已知,据已知推测未知是这种训练的自然要求和较高追求。因此,要尽可能对学习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把学生的兴趣由课内研究引向课外研究,激发他们进入更高层次的研究性学习。例如,教学“找规律”后,我让学生分小组为黑板报设计有规律的花边,为“学习园地”设计有规律的花边,比一比哪个小组设计的花边新颖、漂亮,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规律的知识,在比赛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认识钟表”后,我指导学生为自己设计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并严格按作息时间表起床、吃饭、上学、放学、做作业、睡觉,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教学“统计”后,我引导学生调查本班学生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制作统计图表,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使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统计知识,并学会自我控制、自主管理。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提高用数学思维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体验在生活中“用数学”带来的乐趣。在不断的使用中,再去发掘新问题,探索新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是顺应教育的发展而产生的,它的开展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虽然合作学习在实施的过程中会遇到诸多问题,但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总是伴随问题而产生的,我想,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只要不断地学习,改进自己的工作,一定可以扬长避短,更好的发挥合作学习的功效。
论文作者:南欢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3月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3
标签:学生论文; 小组论文; 数学论文; 合作学习论文; 教师论文; 自己的论文; 他们的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3月0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