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肾炎的效果研究论文_龚雄

桃江县人民医院 湖南益阳 413400

【摘 要】目的:研讨慢性肾炎患者合用阿托伐他汀、依那普利及缬沙坦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8例慢性肾炎患者按照随机自愿原则归入两组,Ⅰ组38例接受二联(依那普利+缬沙坦)药物治疗,Ⅱ组40例接受三联(阿托伐他汀+依那普利+缬沙坦)药物治疗,对比评估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接受24h尿蛋白、Scr、hs-CRP及TC等指标检测,结果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Ⅱ组除TG指标外,其余指标值均显著低于Ⅰ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慢性肾炎患者实施阿托伐他汀+依那普利+缬沙坦方案治疗,具有较理想的调脂、清除炎症因子及改善肾功能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慢性肾炎;阿托伐他汀;依那普利;缬沙坦;临床价值

慢性肾炎(chronic nephritis)在目前我国的发病形势仍十分严峻,其病因复杂,多数不明,仅15%~20%与急性肾小球肾炎有关[1]。一旦患病,通常有高血压、水肿、蛋白尿或血尿等症状表现,严重时甚至可发展为尿毒症(uremia),从而加重对患者身心健康的危害。药物干预仍是现代临床治疗慢性肾炎的首选方案,但给药方式不同,对患者病情的控制效果差异显著。本文中,笔者选择阿托伐他汀、依那普利及缬沙坦三药对慢性肾炎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较好,现归纳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8例慢性肾炎病例均为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的收治对象,所有患者资料均完整,且符合《实用内科学》中关于慢性肾炎的判断标准[2]。根据随机自愿原则将患者归入两组试验,Ⅰ组38例,男/女性有21/17例,年龄分布54~78岁,平均(67.2±5.5)岁;病程年限3~12年,平均(5.7±2.2)年;Ⅱ组40例,男/女性有22/18例,年龄分布51~79岁,平均(66.8±6.4)岁;病程年限4~12年,平均(5.9±2.1)年。两组患者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组间的性别、年龄及病程年限等基线资料由统计学处理,P>0.05,适合研究试验。

1.2 方法

在常规调整饮食、控制感染及对症干预等基础治疗下,Ⅰ组38例接受二联方案(依那普利+缬沙坦)治疗,药量各取10mg/d和160mg/d,以口服方式给药。Ⅱ组40例接受三联方案(阿托伐他汀+依那普利+缬沙坦)治疗,前者药量取20mg/d,后两者药量同Ⅰ组。两组血压均维持在130/80mmHg以下,持续治疗半年。

1.3 评估项目

此次研究观察的项目包括:①血清C反应蛋白(hs-CRP),②24尿蛋白,③血肌酐(Scr),④总胆固醇(TC),⑤甘油三酯(TG)。

1.4 数据处理方法

由统计学软件(版本:SPSS20.0)分析和处理数据,计数类数据利用X2检验,以[n(%)]描述;计量类数据利用t检验与(x±s)描述。P<0.05(或>0.05),判断数据的比较是否差异显著。

2 结果

治疗前,两组接受24h尿蛋白、Scr、hs-CRP及TC等指标检测,结果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水平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但除TG指标外,Ⅱ组其余指标值均显著低于Ⅰ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的肾功能、炎症因子及血脂水平改善情况( ±s)

3讨论

慢性肾炎具有较复杂的病理机制,且疾病表现多样,患者常伴有持续性血尿或蛋白尿的表现,症状程度不一。有资料指出,基础蛋白尿每升高1g/d,患者肾脏的病理性损害也会相应提升39%,且高血压、免疫介导的炎性反应等与慢性肾炎的发生、发展也具有密切关系[3]。因此,尽管目前针对慢性肾炎的治疗仍缺乏特效药,但加强对蛋白尿、血压及血脂水平的控制可作为治疗本病的一种可靠手段。

他汀类药物对各种肾病的治疗作用在当前已得到大量研究随机对照证据的支持,其主要功能在于调脂,可明显降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通过调节血脂水平间接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并可用于抑制炎性因子分泌,阻滞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使内皮NO合成加快,血管紧张度减轻,由此起到改善血液黏度、舒张血管及减轻机体炎性症状等作用。依那普利是一种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剂,其对慢性肾炎的作用机制在于能够改善肾小球血供,能够纠正肾小球的“三高”(即高灌注、高跨膜与高滤过)状态,使肾小球硬化性病变进程减缓。而缬沙坦是一种血管紧张素Ⅱ(RAS-Ⅱ)受体拮抗剂,能够通过拮抗RAS-Ⅱ受体,使RAS活性肽Ang-Ⅱ的生物活性减弱,进而干扰醛固酮的释放,由此起到减轻水钠潴留的药理作用。同时,本品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有抑制性,能够纠正肾小球基膜的“三高”状态,使蛋白尿大量排泄症状减轻,并可阻滞肾脏细胞凋亡,由此起到保护肾脏功能的目的。大量临床实践发现,仅使用上述任意两药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效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而三者合用,则可进一步优化药效,促使患者的肾脏功能得到更明显的恢复。

本组研究中,我们对78例慢性肾炎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与总结,发现两组治疗前的血清hs-CRP、TC、TG及24h尿蛋白等指标水平均有明显的异常,但在积极药物治疗后,两组上述血脂指标、肾功能指标及血清炎性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且除TG指标外,Ⅱ组其余几项指标水平相对Ⅰ组均有更明显的改善,提示缬沙坦、依那普利及阿托伐他汀三者合用在慢性肾炎治疗方面是可行且有效的,且相对二联用药的疗效更加显著,这与上述资料观点大致符合。

综上所述,对慢性肾炎患者实施阿托伐他汀+依那普利+缬沙坦方案治疗,具有较理想的调脂、清除炎症因子及改善肾功能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杨建平. 阿托伐他汀、依那普利分别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肾炎的随机对照研究[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6,18(8):177-178.

[2]秦利强,张卓,徐智,等. 阿托伐他汀联合依那普利及缬沙坦对慢性肾炎患者尿素氮、血脂及炎症因子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2016,36(10):2470-2472.

[3]柯静. 阿托伐他汀、依那普利与缬沙坦联合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2(1):68-69.

论文作者:龚雄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3

标签:;  ;  ;  ;  ;  ;  ;  ;  

阿托伐他汀、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肾炎的效果研究论文_龚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