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核反应堆乏燃料后处理流程论文_唐帅

(法国阿海珐集团台山项目部 广东省台山市 529200)

摘要:按照我国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到“十三五”末,在运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机组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机组总数达到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而领先于法国。法国作为世界上核发电比例最高的国家(核电占总发电量比重接近80%),其完善的核工业体系对我国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从我国整个核电产业链来看,无论是上游的铀矿开采和核燃料制造,或是中游的反应堆设计,建造,运营与维护(我国还未有进入退役阶段的核电机组),国内公司均有所涉及,唯独下游的乏燃料后处理环节较为薄弱。考虑到我国庞大的核电规模,尽快补好该短板显的尤为重要。

关键词:乏燃料;后处理;高放废液

自然界中的铀只含有大约0.7%的可裂变同位素,即铀235。通过富化流程,崭新的核燃料中铀235的含量被提升到接近4%,通过在轻水核反应堆堆芯三到四个周期的裂变反应,我们将会得到所谓的乏燃料(“乏”代指其中的可裂变原子比重不足以支撑反应堆达到临界状态)。之所以业内不称之为核废料,是因为该燃料中尚含有0.74%的铀235以及接近1%的钚239。如果对这些可裂变材料进行回收再利用,不仅会带来经济上的好处(核燃料利用率得到提升),也会降低最终核废料处置的难度(钚的提取会大大减小核废料的体积和放射毒性)。

1.切割

乏燃料组件从核电厂运到后处理厂之后,首先会用大型剪切机(每天可以切割四吨组件)将组件切成三至四厘米厂的小段,使其中被锆包裹的乏燃料暴露处理,便于溶解操作。

2.溶解

加入硝酸,使得几乎全部的铀,钚,其他锕系元素和大概80%的裂变产物进入溶液:

UO2 + 3HNO3 -> UO2(N03)2 + 1/2NO + 1/2NO2 + 3/2H20

PuO2 + 4HNO3 -> Pu(NO3)4 + 2H20

M2O3 + 6HNO3 -> 2M(NO3)3 + 3H2O (M指代裂变产物和其他锕系元素)

3.分离

以30%磷酸三丁酯(TBP)为萃取剂,经过若干个溶剂萃取循环流程,得到铀溶液,钚溶液和高放废物。

参考文献

[1](法)Louis PATARIN, Le cycle du combustible nucléaire, EDF Sciences, Les Ulis, France, 2002.

[2](法)Paul REUSS, Précis de neutronique, EDF Sciences, Les Ulis, France, 2003.

作者简介

唐帅(1986-06),男,汉族,籍贯:湖北省仙桃市,学历:硕士,当前职务:流体系统工程师,当前职称:工程师(中级职称)。

论文作者:唐帅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9

标签:;  ;  ;  ;  ;  ;  ;  ;  

浅析核反应堆乏燃料后处理流程论文_唐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