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对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探讨论文

“营改增”对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探讨论文

“营改增”对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探讨

刘明辉 LIU Ming-hui;李云 LI Yun

(山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济南250014)

摘要: “营改增”是近年来我国税收体制的一项重大变革,技术创新是新时期我国转变经济发展式的重要推动力量,本文全面分析了“营改增”对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影响,提出制造业企业应充分利用“营改增”的有利政策,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

关键词: 营改增;技术创新;制造业企业

0 引言

2012年1月,“营改增”在上海市交通运输业及部分现代服务业试点,2018年8月,试点地区扩展到其他8个省市,1年后扩展到全国。2014年1月,铁路运输和邮政服务业纳入试点行业,2016年5月,试点行业又覆盖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几年间,我国“营改增”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营业税退出了历史舞台。“营改增”的成功实施,实现了我国税收体制的结构性改革,减少了重复征税,减轻了企业税负。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我国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制造业企业是以生产产品为主的企业,在我国数量最多,经济总量最大,是技术创新的主力军。虽然制造业不属于“营改增”的实施行业,但制造业企业在生产经营的上游和下游环节与原缴纳营业税的企业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营改增”作为我国税收体制的一项重大变革,影响着所有的企业。本文将“营改增”和技术创新这两个热点问题联系起来,以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探讨“营改增”对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 “营改增”对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营改增”对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有直接的针对研发成本的影响,也包括对企业研发资金的供给以及技术创新方式的影响。

1.1 “营改增”对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研发成本的影响

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创新离不开自身的研发,而是否进行研发以及研发是否成功,研发成本起着重要作用。与“营改增”相联系的研发成本主要包括三项。首先,尽管较大的制造业企业都有自己的研发部门,但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整体技术水平要求的提高,企业进行研发大都需要外购诸如研发和技术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提供的科技服务;其次,制造业企业进行研发还需要外购专利权和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这些无形资产所代表的新技术,既可以直接提高制造业企业的技术水平,而且内嵌于这些无形资产中的技术进步又是企业进行进一步技术创新的基础和捷径;另外,企业购买的用于研发的建筑物更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物质保障,用于研发的建筑物及室内配套设施的改进,能够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硬件条件。这三项要素在“营改增”前缴纳的都是营业税这种价内税,包含在销售价格即购买方的取得成本中,营业税全部由购买方承担。“营改增”后,科技服务、无形资产以及建筑物均纳入增值税的征税范围,不再征收营业税,购买方支付给销售方的进项税额可以抵扣,取得成本中是不包含增值税的,从而使得制造业企业外购科技服务、无形资产以及建筑物的成本都有所降低,尤其是无形资产和建筑物,本身价值较高,节约的税费更为可观,成本降低的效果更明显。这就能够有效降低制造业企业的研发成本,提高了制造业企业进行研发的积极性和资金承受力,促进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创新。

1.2 “营改增”对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研发资金的影响

企业研发是一项耗资巨大的长期工程,充足的资金储备是先决条件,而且需要大量、持续的资金投入。企业研发资金的来源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使用自有资金,一是外部融资,“营改增”对这两方面都会产生影响。

首先,制造业企业应及时学习领悟新的税收政策,充分利用“营改增”后的优惠政策,比如当前增值税税法就规定对纳税人提供技术转让、开发和相关的技术咨询与服务免征增值税,这将进一步降低制造业企业购买相关技术与服务的资金流出。

另一方面,不断减轻企业税负是我国税制改革的一项基本原则,随着“营改增”的全面和长期实施,国家减税的力度将会越来越大,优惠政策会越来越多,制造业企业对未来减税的预期也将会不断增加。这将使制造业企业对未来的现金流入更为乐观,激发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力,从而增加企业持续、长期的创新资金投入,不断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改造企业的产品开发、工艺流程等环节,提高企业在政策实施后的研发强度,使得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取得持续提高。

企业用于研发的自有资金是满足正常的日常生产经营之后的资金,“营改增”能够有效增加这部分资金。首先,制造业企业要耗费资金购买用于产品生产以及日常经营管理的劳务和服务,在“营改增”之前,这些劳务和服务都征收营业税,最终由购买方承担,“营改增”之后,企业购买的劳务和服务的进项税额可以抵扣,相比之前,就节省了原购买价格中所包含的营业税这部分资金。另一方面,由于购入的劳务和服务的成本降低,也就降低了企业的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使得制造业企业在进行产品定价和销售时拥有更大的竞争优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销售收入。这样,“营改增”既减少了接受劳务和服务支付的现金,又增加了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增加了制造业企业的现金持有水平,从而有助于企业增加研发资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

Brown&Levinson(1987)的礼貌与面子观认为,礼貌的基础是“面子”,面子是个体的自我体现。交际中,为了礼貌起见,人们会尽量避免或减少伤害面子行为的数量和程度,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礼貌策略:“直接性策略、积极礼貌策略、消极礼貌策略、间接性策略和放弃实施威胁面子行为。”[5]与Brown&Levinson的礼貌框架相对应,Culpeper(2005)的不礼貌框架也包括五大类策略[6]:

企业的自有资金在满足日常经营之后往往是有限的,企业研发所需的大量资金,多数情况下还需要进行外部融资。然而,企业研发又是一个风险较高的过程,研发的整个过程尤其是在初级阶段,不成功的概率很大,较高的研发风险会使外部融资受到限制,外部融资约束往往是影响制造业企业研发创新的关键因素。

1.2.2 “营改增”对外部融资的影响

企业外部融资包括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作为债务融资,与企业自身的现金持有水平紧密相关,根据金融加速器理论,资产负债率越低的企业越有可能获得较低成本的债务融资。“营改增”所带来的企业当前以及未来税负的下降,现金持有水平的增加,企业利润的增加,能够降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降低财务风险,从而增强企业的债务融资能力。作为股权融资,主要与企业的未来成长与发展相关,而企业当前以及未来税负的下降,能够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增加企业的市场价值,降低投资者对企业未来的风险预期,从而吸引优质股权投资进入企业,增强企业的股权融资能力。“营改增”所带来的外部融资能力的增强能够帮助制造业企业筹集到研发所需的资金,突破研发创新的资金瓶颈。

1.3 “营改增”对制造业企业技术外包的影响

吊装施工应连续进行,一次吊装钢桁梁到达主墩上,以避免意外发生。吊装时风力应小于5级。主梁吊装到位后,开始落梁。落梁的办法可用4个千斤顶各支承在端横梁底板下顶梁处,起顶主梁,将枕木垛逐层拆除,钢梁逐层下降。在落梁时随时调整以使得主梁与支座位置吻合。

销售科技服务由征收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决定了“营改增”具有技术创新的分工效应。实施“营改增”之后,研发和技术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所提供的科技服务的进项税额可以抵扣,就使得社会整体技术创新进行分工与协作的税收成本得以降低,从而激励制造业企业集中精力发展主营业务,外包技术创新的研发业务。制造业企业将研发业务外包,一方面可以整合企业的所有资源,全力提高主营业务的收入,另外可以利用外包企业的研发特长,既节约资金,又能提高技术创新的效率。另外,“营改增”的分工效应也可以激励制造业企业将仅服务于内部的研发活动开拓到外部市场,促进研发服务的市场化发展,取得的对外研发服务收入可以直接增加研发部门的资金投入,有效推动制造业企业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

A样品空白对照——25 μl样品+25 μl底物(37 ℃孵育10 min)+50 μl蒸馏水(37 ℃下孵育 60 min)+100 μl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

2 “营改增”全面实施背景下制造业企业促进技术创新的积极应对

“营改增”顺应历史的发展潮流,已对我国经济的各个方面显现出正面的促进作用,今后必将在驱动企业技术创新方面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制造业企业应当抓住这一契机,全面提升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

1.2.1 “营改增”对自有资金的影响

其次,制造业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营改增”对企业技术创新在降低研发成本、缓解融资约束、增加研发资金投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进行技术创新投资决策时充分考虑这一有利因素,做出最合理的决策。

2.3 动态检测MRD与治疗转归 57例AML患者检测出MRD的中位间隔时间为3个月(1~27个月)。其中11例在骨髓形态学复发前出现MRD阳性,中位提前时间为2个月(1~22个月)。7例MRD阳性后,经加强治疗MRD转阴,但部分出现交替转阳。19例ALL患者检测出MRD的中位间隔时间为3个月(1~10个月)。其中有3例在形态学复发前出现MRD阳性,中位提前时间为3个月(1~6个月)。

第三,制造业企业应当充分利用“营改增”下将研发业务外包以及对外提供研发服务等业务形式所具有的优势,多元化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

第四,增值税业务的核算比较复杂,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抵扣也需要提交正规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因此,制造业企业应进一步规范自身的账务处理系统,提高会计核算水平,严格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审核和管理,避免出现抵扣损失。

春深花正艳(曹香玲) ...................................................................................................................................5-59

参考文献:

[1]袁建国,胡明生,唐庆.营改增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J].税务研究,2018(3):44-50.

[2]张璇,张计宝,闫续文,李春涛.“营改增”与企业创新——基于企业税负的视角[J].财政研究,2019(3):63-78.

[3]师博,张瀚禹.“营改增”的创新效应:基于模糊断点回归的经验证据[J].财政科学,2018(11):51-60.

[4]王桂军,曹平.“营改增”对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兼议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引进[J].财经研究,2018(3):4-19.

[5]王梦月,强国令.营改增是否促进了制造业企业创新?[J].投资研究,2018(10):4-20.

[6]任爱华.“营改增”促进企业科技创新效应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会计之友,2016(36):74-76.

[7]邵悦心,陈守明,王健.“营改增”政策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研究——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双重差分方法[J].科研管理,2019(6):77-85.

Discussion on the Impact of"Business Tax Replaced with VAT"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School of Accountancy,Shan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Ji'nan 250014,China)

Abstract: "Business Tax Replaced with VAT"is a major change in China's tax system in recent years.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s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for China to transform its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in the new era.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analyses the positive impact of"Business Tax Replaced with VAT"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and puts forward tha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the beneficial policy of"Business Tax Replaced with VAT"and keep on improving their ability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Key words: Business Tax Replaced with VAT;technological innovation;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中图分类号: F812.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4311(2019)31-0064-02

课题项目: 2018年度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营改增”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研究》——项目编号18CKJJ21。

作者简介: 刘明辉(1981-),女,山东威海人,硕士,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税务会计、纳税筹划;李云(1978-),男,山东潍坊人,硕士,会计专业讲师,研究方向为税务会计、内部控制。

标签:;  ;  ;  ;  

“营改增”对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探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