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公共建筑设计要点浅析论文_林文东

大型公共建筑设计要点浅析论文_林文东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大型公共建筑包含的的功能越来越多,呈现出包含办公、会议、展览、金融、证券、酒店、商业、餐饮、公寓、住宅、影院、娱乐与运动休闲等不同组合的多种功能形态。当设计遇到简单、单一内容组成的公共建筑,可以用相应类型的建筑设计原理和设计手法加以解决,处理起来相对简单明了,而将多种功能叠加在一起形成的大型公共建筑群体或是城市综合体设计,不仅会引起城市规划、规定与各类建筑设计理论的碰撞、交融及自身的排列组合,还需要运用更加复杂和变化多端的设计手法及解决问题的办法。本文就针对此类大型公共建筑设计中的要点进行分析,并以某市汇金中心为例,具体分析了设计过程中的设计手法,对大型公共建筑的设计有积极的探讨意义,希望对以后大型公共建筑的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大型公共建筑;总体布局;功能分区;交通体系;室外环境

在传统的建筑文化中,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许多大型公共建筑都投入建设或已经在使用。大型公共建筑作为城市居民的重要活动场所,其结构设计好坏不仅与人们的舒适度紧密相关,而且还影响着建筑的质量安全。所以,十分有必要对大型公共建筑的结构要点进行探讨。

一、大型公共建筑设计的总体布局

大型公共建筑的布局需要从基地所属地域的综合效应进行考虑。大型公共建筑在选址和整体布局方面必须综合考虑该城市地段的整体发展定位需求,反之,大型公共建筑的建设与运营也会给所属区域地块带来深远影响,其产生的外部效应对于周边地区的公共服务设施产生聚集和削减作用,刺激该地段的社会及经济活动,带动该地块的开发和更新。大型公共建筑因其使用功能的多样化,服务群体的各异性,各种交通流线的交叉联系,导致其总平面的布局比较复杂。此类总平面应该整体的考虑,汇总各方面的因素,得出最合理的布局。主要从基地的地形、地貌、外部环境、周边建筑,结合建筑本身的功能分区,得出较好的总体布局,其中基地的大小、形状,区外的道路是关键的因素。

以本工程为例,用地较规整,南高北低,属于坡地地形。南侧金笔路为主要的市政道路,北侧的桔山广场是主要的市民活动广场。东侧瑞金路为城市主干道,西侧是次要道路但坡度较大。建筑的主要功能分为三块,高层办公楼、酒店式公寓、商业。一至六层为商业,基地的南北两侧为主要人流方向,使其作为商业的营业面,另在基地中部南北侧和东侧各开设了一个人行出入口,作为商业内街的主要出入口。高层主体分为两个部分办公和公寓分别位于地块的西侧和东侧,办公楼入口位于西侧,与商业人流分开。公寓入口则位于塔楼对应的南北两侧,临近主要的交通干道,出行便利。办公人流、公寓人流和商业人流相互独立,没有交叉,良好的交通流线组织对建筑后期的运营和管理带来便利。

二、大型公共建筑的功能分区

现代大型公共建筑的大多是综合楼,一栋建筑往往有很多种功能在其中。各个功能对建筑的要求不尽相同,其中有的要求相互一致,有的相互冲突,如何协调这种一致性,缓和相互之间的冲突就是功能分区合理性关键所在。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则就是分区明确,联系方便。常规一般按照主、次,内、外,动、静的关系合理安排配置。在进行功能分区时,应具体分析空间的内外关系,将对外联系较强的空间,尽量布置在出入口等交通枢纽的附近;与内部联系性较强的空间,力争布置在比较隐蔽的部位,并使其靠近内部交通的区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商业部分比较吵闹,需对外营业并要有一定的商业氛围,一般放在建筑的外围沿街低层部分,反之办公、酒店等需要较为安静的场所,对外只需要一处独立的门厅,这样办公、客房部分应布置在比较安静的位置上,而公共使用部分则应布置在临近道路及距出人口较近的位置上。功能分区还要根据各个功能的实际使用要求,按使用人流活动的先后顺序关系安排位置。例如大型酒店的门厅应该布置在建筑的入口位置,其后的会议、餐饮、客房等一系列使用空间都是围绕门厅空间展开。各种功能空间组合、划分时要以主要功能空间为核心,次要功能空间的安排要有利于主要空间功能的发挥;对外联系的功能空间要靠近交通枢纽,内部使用的功能空间要相对隐蔽。

三、大型公共建筑的交通体系

随着现代大型公共建筑的功能多样化深入,使用功能越来越复杂,同时也对大型公共建筑的交通体系设计带来了新的要求。交通体系的设计是建筑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也是贯穿整个建筑设计的全过程的。通常建筑的交通体系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和交通枢纽。一般交通枢纽是主要的交通节点,负责联系水平交通和垂直交通,建筑的主要空间功能都是围绕交通枢纽展开。现在的大型城市综合体大都在总平布置时就分为几个交通枢纽,都可以对外联系。这种做法可以使大型建筑的交通体系从室外就开始分流,不同的交通枢纽针对不同的人流。以本工程为例,功能分区共分三个,办公枢纽位于基地的西侧,通过门厅内的垂直交通体系到达每层办公空间,而后展开水平交通;公寓部分因为户数较多设置了两个交通枢纽,分别正对金笔路和桔山广场,方便人流出入;商业内街因为体量庞大设有多处交通节点,沿80m的内街均匀布置有两组自动扶梯、一组观光电梯,在金笔路与瑞金路的交叉口附近有一处交通核,设有两部电梯,可直达每层的商业外廊,便于目的性购物的消费者。现在的办公人流早晚上下班高峰会特别拥堵,针对这一情况核心筒的设计要考虑更多的电梯,更大的载重和更快的速度。大型办公楼的电梯荷载建议为1000-1300kg,电梯过小,载重人数有限,运送效率较低,电梯过大,会占用更大的核心筒面积,公摊加大,影响办公平面排布。解决高峰拥堵的通常的办法是提高电梯速度。本工程建筑高度99m,核心筒共五部客梯,两部消防电梯,设计运行速度是2.5m/s,平均1.5秒一层,可大大缓解垂直交通拥堵状况。

四、大型公共建筑的室外环境

室外环境是建筑的一部分,一方面它承担着建筑的部分使用功能;另一方面建筑的室外空间也是城市的一部分,它同城市的街道、广场、景观一起组成了城市开放空间。室外环境主要包括广场、庭院、水景、植物、铺地、雕塑小品等。大多数的环境设计都是围绕以上几方面展开的。建筑的室内空间和室外环境应是相互联系,相互延伸,相互渗透和相互补充的关系。室外环境布局时要以主体建筑为中心,围绕建筑物展开布局,主次分明,与周边环境协调一致,做到“环境与建筑融为一体”,既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又不破坏地块周边环境。只有建筑和周围环境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时,才能充分显示出它的存在的价值和表现力。室外环境设计要遵循开放性原则,环境的表现形式和室外空间的组织上要具有开放性,摆脱主体建筑的束缚,人流可以随意进出,自由活动,积极参与。室外环境常点缀一些建筑小品,建筑小品是一种功能简明、体量小巧、造型别致、富于特色的建筑部分。可以突出表现室外空间中的某些重点,起到强调主体建筑的作用,并具有一定的功能意义和装饰作用。

五、总结

大型公共建筑往往是城市的标志名片,展现城市独特的性格魅力。公共建筑是人们集中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主要场所,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于大型公共建筑的质量和功能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大型公共建筑建设逐渐呈现综合化、系统化、群体化的发展趋势,每栋建筑都在功能布局、交通组织和空间环境处理等方面具有自身独特的特殊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大型公共建筑设计中多思考,多观察,以人为本,从具体的使用者角度入手,妥善处理设计中的问题创造出更好的大型公共建筑。

参考文献

[1]翁有志、茹雷鸣.浅析城市公共建筑室外空间的功能与设计[J].山西建筑,2008,(2)

[2]王子驹.大型公共建筑设计要点[J].建材与装饰,2013,(5)

[3]王梦蕊.夏热冬冷地区大型公建的被动式节能初探[J].《山西建筑》,2013,(16).

[4]潘慧,孙仁志.针对大跨度公建结构设计进行分析[J].《房地产导刊》,2014,(2).

论文作者:林文东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7

标签:;  ;  ;  ;  ;  ;  ;  ;  

大型公共建筑设计要点浅析论文_林文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