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死亡因素的研究进展论文_温海林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死亡因素的研究进展论文_温海林

温海林

(内蒙古大学,包钢集团第三职工医院 内蒙古包头 014000)

【摘要】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增长,机体各器官脏器功能均呈现下降状态,极易合并其他疾病并受到各种并发症的影响,因此髋部骨折后患者的骨折部位愈合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并且髋部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情况与髋部骨折相关基础疾病具有一定的联系,随着高龄髋部骨折患者生活质量的逐渐提高,高龄人群髋部骨折后愈合情况也逐渐引起了相关学者的重视。

【关键词】髋部骨折;死亡风险;骨质疏松症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2-0001-01

髋部骨折主要发生在股骨头关节面以及小转子以下任何5cm间的骨折,髋部骨折在任何年龄段均可以发生,但是髋部骨折与骨折疏松有着直接关系,因此老年人群是髋部骨折最高发人群。髋部骨折的人群主要集中在50岁以上的女性或者是平均年龄为80岁左右的老年。老年人群髋部骨折后引起的高死亡率逐渐引起了相关学者的重视,相关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的主旨即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的死亡因素进行综述,并分析造成老年髋部骨折死亡的原因,对预防以及降低老年髋部骨折死亡率提供相关参考[1]。

1.老年髋部骨折高死亡率与骨折持续时间的关系

老年髋部骨折的死亡情况有可能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逐渐降低,但是髋部骨折后死亡风险情况会持续多长时间尚无定论,但绝大多数的研究都显示在骨折发生后的6个月内是死亡发生的最高时间点。老年髋部骨折人群,在一般基线资料无差异的情况下,与非骨折人群进行比较后发现,标化死亡比在骨折6个月后未6.0,而在6个月以后则会降为2.0。而另一项研究同样将大于70岁的368例髋部骨折患者与年龄相当的7159位参与者进行比较后发现,髋部骨折后6个月患者的病死率是对照人群的38.93倍,对研究对象进行随访7年后发现病死率仅为对照人群的1.17倍[2]。

2.髋部骨折高死亡率的性别与年龄差异

一些研究提示髋部骨折在男性患者中具有较高的死亡风险,并且其死亡率是同等条件样本女性的2倍。相关报道证实在髋部骨折后1个月男性病死率是女性的1.93倍,并在1年内男性较女性的死亡风险会提高到2.2倍,在与普通人群的对照研究中,男性患者要有较女性跟高的死亡相对危险度。但是老龄髋部骨折男性比女性死亡风险高这一机制仍旧不清楚,造成这种结局的可能性主要包括男性患者合并身体疾病较多,年龄增长后身体素质要普遍低于女性,另外男性吸烟饮酒的数量也要较女性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髋部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增加了死亡率,也有可能男性患者的生存期要短于女性[3]。

3.髋部骨折的手术时机

针对髋部骨折的手术时机是否会提高老年患者的死亡风险仍旧存在较多争议,目前较为公认的观点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如果存在较多的并发症,则应要及时在进行手术前要改善自身的机体功能并提高免疫力,做好术前评估从而降低手术后死亡的发生风险[4]。但是另外一部分的学者则认为为了避免远期病死率,及早的进行手术,并进行功能锻炼可以有效的预防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可能性,减少骨折端坏死,减少患者卧床时间因此要及早的进行手术治疗[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骨质疏松因素与老年髋部骨折

相关研究已经证实骨密度降低1,那么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死亡率会同时升高1.5倍。在给予抗骨质疏松的药物进行治疗后,可以有效的降低髋部骨折的发病率,降低发生骨折的风险。合并骨质疏松的患者更容易并发髋部骨折这已经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6]。如果髋部骨折患者合并有骨质疏松症,在患者进行内固定时会降低内固定的把持度,并且会严重影响患者在髋部骨折术后早期下肢功能锻炼的效果,并造成骨密度含量进一步降低,从而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并且还会增加术后再次骨折的风险,这样不但增加了治疗难度还会使得病死率大大增加,因此在治疗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有效措施还包括进行骨质疏松的治疗[7]。

5.老年髋部骨折高死亡情况的原因分析

在以往的传统观念中髋部骨折的造成高死亡率的原因主要是卧床引起的并发症,如坠积性肺炎、褥疮、泌尿系感染、血栓等。有文献指出,长期卧床并不是导致髋部骨折术后并发症和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在通过积极手术治疗后,减少卧床时间后,患者死亡率并没有得到显著的下降。患者潜在疾病的存在与髋部骨折过高死亡率之间联系的程度并不清楚,致命性疾病对髋部骨折后的死亡并不产生绝对的联系,尽管存在并发症也不会增加患者的高死亡风险[8]。

现有的文献均表示老年髋部骨折死亡风险是相同年龄人群的2倍,并且会持续数月乃至数年,并在6个月时维持在最高水平,并且髋部骨折患者死亡风险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但是与相同年龄人群比较中高死亡风险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并且男性在经过髋部骨折后面临的死亡风险高于女性。在将来的研究中应该努力对避免过高死亡风险的方法进行研究,老年髋部骨折后对全身免疫系统的影响及相关变化与预后的相关性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更深入的研究将有助于揭示过高死亡风险的病理机制,从而找到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杨欢,林朋,刘成刚,等.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对侧髋部再骨折的原因分析[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5,17(2):129-133.

[2]周健,秦明照,刘谦,等.80岁及以上男性低骨量和跌倒及脆性骨折的相关因素研究[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7,36(8):868-871.

[3]尹志强,王文波,金昊,等.老年髋部骨折后对侧髋部再骨折的特点和影响因素[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19):8821-8823.

[4]郑如庚,邸玉娜,马国驹,等.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继发对侧髋部骨折的治疗[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24(32):85-90.

[5]邹雄飞,张保中,翁习生,等.老年患者再发髋部骨折的综合治疗[J].北京医学,2017,39(2):138-142.

[6]郑如庚,董学宝,徐生产,等.股骨颈骨折假体置换术后再发健侧骨折的原因与对策[J].中华创伤杂志,2013,29(12):1143-1148.

[7]华关民,唐荣德,陈森雄,等.不同性别及年龄的骨质疏松和骨折患者血清骨标志物水平[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8):1083-1085.

[8]徐彦霞,刘桂秀,刘月暂,等.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老年性骨折相关性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3,34(10):1220-1221.

作者简介:温海林(1972-),男,汉,内蒙古包头市,硕士研究生,生命科学学院主任医师,研究方向:生物工程。

论文作者:温海林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9

标签:;  ;  ;  ;  ;  ;  ;  ;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死亡因素的研究进展论文_温海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